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
欢迎来到贵州省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国强
作品数:
4
被引量:2
H指数:1
供职机构:
江西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刘志刚
江西医学院
朱清仙
江西医学院
叶炳辉
江西医学院
黎静
江西医学院
崔晓民
江西医学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4篇
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3篇
中华硬蜱
3篇
免疫
2篇
中肠
2篇
宿主
2篇
免疫接种
2篇
DNA
1篇
叮咬
1篇
形态测量学
1篇
嗜碱
1篇
嗜碱粒细胞
1篇
嗜碱细胞
1篇
外周
1篇
外周血
1篇
细胞
1篇
粒细胞
1篇
免疫学
1篇
二棘血蜱
1篇
DNA图像分...
机构
4篇
江西医学院
3篇
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4篇
刘志刚
4篇
熊国强
3篇
叶炳辉
3篇
朱清仙
2篇
黎静
1篇
王华
1篇
吴绮明
1篇
崔晓民
传媒
3篇
中国体视学与...
1篇
江西医学院学...
年份
2篇
1998
1篇
1997
1篇
1995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图像分析
1997年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DNA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佐剂对照组吸血后蜱消化细胞DNA倍体数显著增大,第5天DNA平均倍体数可达68C,峰值达118C,≥5C细胞达34%。5天后所有消化细胞均≥5C。中华硬蜱叮咬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中肠消化细胞DNA量血餐后不能有效地增加。影响程度依次为柱层析105KD纯化抗原组、中肠抗原组、唾液腺抗原组、全虫抗原组和卵抗原接种组。除卵抗原组外,其它各免疫组平均DNA均<5C,≥5C的细胞数<17%,峰值<7C,且各时期均可见数量不等的2C和3-4C细胞,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相关的抗原免疫接种宿主后,可使宿主产生获得性免疫力,导致中华硬蜱吸血后中肠消化细胞DNA在血液消化过程中的正常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其机理可能与DNA合成受阻及消化细胞破坏有关。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以纯化抗原接种组作用最强,在选择制作抗蜱疫苗时可供参考。
朱清仙
刘志刚
叶炳辉
黎静
黎静
关键词:
中华硬蜱
免疫接种
DNA
宿主被硬蜱叮咬后外周血嗜碱粒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1995年
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家兔被二棘血蜱分三批进行叮咬、每次间隔1~2周。结果表明,初次叮咬后第二天外周血液嗜碱性粒细胞开始升高,第四天达高峰;再次重复叮咬,嗜碱性粒细胞较初次叮咬仍有显著升高(P<0.01),但升高的时间、方式与初次叮咬略有不同。本文就该现象进行了初步讨论。
刘志刚
崔晓民
熊国强
邹银生
王华
关键词:
嗜碱细胞
免疫学
二棘血蜱
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中肠消化细胞形态测量分析
被引量:1
1998年
本文采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产的多功能系统,对叮咬经不同抗原免疫接种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形态学测量分析,以了解蜱中肠受损程度和各种抗原诱导免疫力产生的强弱。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增粗,肠壁增厚:消化细胞数量增加,体积增大;而细胞核相对较小,核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变小。中华硬蜱叮咬免疫兔后上述各种吸血后的正常反应不如佐剂对照组,尤以纯化抗原接种组明显,其中肠也增粗,由于大量消化细胞受损伤而脱落,使得消化细胞数减少,由于大量消化细胞受损脱落使消化细胞数减小和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减小。由于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早于细胞碎裂脱落,使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明显减小。与对照组相比,肠直径、肠壁面积、消化细胞截面数、数面密度、截面面积和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及表面积密度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受损程度依次为纯化抗原(PA)组、中肠抗原(MA)组、唾液腺抗原(SGA)组和全虫抗原(WTA)组。卵抗原(OA)组损伤最轻。本实验的五个免疫接种组中有四个组能有效诱导宿主产生免疫力,以105KD纯化抗原接种作用最强。
朱清仙
刘志刚
叶炳辉
熊国强
熊国强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中肠
免疫接种
中华硬蜱再次叮咬宿主后中肠消化细胞的形态测量学研究
1998年
本文用图像分析仪对初次和再次叮咬宿主兔后的中华硬蜱中肠消化细胞进行了DNA和形态测量学分析。结果表明;蜱血餐后其中肠消化细胞DNA增加,约第5天达高峰。初次叮咬组吸血后DNA倍体数增加显著,第五天DNA平均倍体数达706,峰值达12C,≥5C细胞达442%。且随叮咬吸血时间延长,中肠增粗,直径增大;肠壁增厚,肠壁横截面面积增大;消化细胞增多,消化细胞截面数增加;消化细胞增大,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增大;而消化细胞数面密度下降,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这些结果均是对吸入血液进行消化和储存营养物质的正常反应。当中华硬蜱叮咬经初次感染后的宿主兔时,DNA倍体数、横切面肠壁面积、消化细胞截面数、消化细胞平均截面面积等增加的幅度不如初次叮咬组,而消化细胞核的体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下降更显著,提示由于初次叮咬使宿主产生了较强的免疫力而使中肠消化细胞破坏、脱落或抑制增殖而出现吸血量下降。
朱清仙
刘志刚
叶炳辉
熊国强
熊国强
关键词:
中华硬蜱
中肠
DNA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