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誉新
- 作品数:14 被引量:5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博格达山周缘芦草沟组混合沉积控制因素及模式被引量:13
- 2017年
- 通过岩心、露头观察及薄片鉴定等方法研究认为,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沉积,其中混合沉积主要分布在近岸水下扇扇缘和半深湖—深湖。在近岸水下扇扇缘发育由砾岩、砂岩、内碎屑灰岩和泥岩以及砾岩、砾质泥晶灰岩和泥岩构成的2种混积层系;在半深湖—深湖发育由灰质粉砂岩和页岩以及页岩、泥晶白云岩和泥晶灰岩构成的2种混积层系。Sr/Cu值表明研究区芦草沟组具有以炎热干旱气候为主、间歇性出现温暖湿润气候的特征,2种气候交替出现是混积岩、混积层系广泛发育的根本原因。构造运动主要通过控制研究区盆地的属性来影响芦草沟组混合沉积相类型及特征,湖平面升降与物源供给进一步控制了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组分的混积形式。在分析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及控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岩石、岩石组合及沉积构造等特征,建立了芦草沟组的混合沉积模式。
- 王越张奎华林会喜陈世悦张关龙汪誉新
- 关键词:博格达山中二叠统芦草沟组
- 石钱滩凹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
- 2023年
-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大井1石炭系巴山组发育天然气藏(胡自龙等,2019),钱1井二叠系平地泉组发育致密油藏(王越等,2021),整体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前人针对石钱滩凹陷开展了古生物、古气候以及沉积体系方面的研究,而关于凹陷地质结构以及构造演化规律的研究较少,导致关键成藏要素以及油气有利聚集区不明确,严重制约了油气勘探部署。
- 于洪洲张关龙王越肖雄飞汪誉新薛雁
- 关键词:地质结构
- 中国东西部陆相页岩油地质特征差异性分析及其对富集规律影响——以胜利探区为例
- 2024年
- 以胜利探区为例,系统对比研究了中国东西部陆相湖盆页岩油地质特征差异性及其对富集规律的影响。济阳坳陷沙四段上亚段—沙三段下亚段在古地貌、古气候、古水体介质等因素共同控制下,富有机质纹层状碳酸盐页岩大规模分布,富有机质黏土纹层成烃与富碳酸盐纹层成储协同演化为游离烃规模富集提供了有利条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哈山地区风城组强裂陷作用导致强烈火山活动,在火山喷发物质与古气候共同影响下,富有机质纹层状含碱长英页岩相大规模分布,且成烃成储演化过程中形成较多的长英质矿物,并伴生大量的基质溶蚀孔和晶间孔,为页岩油富集奠定了重要基础。哈山地区在多期逆冲推覆过程中,准原地系统持续生烃、油多气少和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以及构造覆压、生烃增压作用产生的异常高压为页岩油高产提供了必要条件。准噶尔盆地东南缘(准东南)芦草沟组在海迹湖咸水环境下,受火山凝灰质与微生物作用影响,形成了富有机质纹层状页岩相夹贫有机质层状白云岩相的主要岩相组合类型。博格达山周缘山前构造带芦草沟组富有机质页岩均进入成熟演化阶段,胜利探区构造相对稳定区具备页岩油勘探前景。
- 张奎华王越于洪洲周健汪誉新宋梅远倪胜利
- 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被引量:8
- 2018年
- 通过对博格达山周缘典型露头剖面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结合柴窝堡凹陷内的钻测井、岩芯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区的地层特征、沉积相类型及分布特征,进一步探讨了芦草沟组和红雁池的沉积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自下而上均可划分为一段、二段和三段,两个组的地层在柴窝堡凹陷内保留相对完整,而在博格达山山前剥蚀较严重,不同地区残留厚度不一;芦草沟组至红雁池组为一个湖侵到湖退的沉积过程,芦草沟组一段、二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中扇和外扇,芦草沟组三段以半深湖—深湖沉积为主,红雁池组一段、二段以扇三角洲前缘、滩坝和滨浅湖沉积为主,红雁池组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
- 王越林会喜张奎华张关龙汪誉新白仲才
- 关键词:博格达山芦草沟组地层特征沉积相
- 吐哈地区石炭系烃源岩研究进展
- 2013年
- 应用吐哈盆地周缘石炭系露头资料,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石炭系烃源岩发育层位、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成熟度等特征,深化了对石炭系烃源岩潜力的认识。石炭系烃源岩集中发育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和上石炭统祁家沟组,岩性为泥岩、凝灰质泥岩、碳质泥岩、泥灰岩等,有机质主要Ⅱ-Ⅲ型,少数为Ⅰ型,热演化程度高,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有机碳含量中等-较高,而生烃潜量及氯仿沥青A较低,可能为热演化程度高导致。通过本次研究,为该区石炭系资源潜力评价及有利区选取提供指导。
- 汪誉新
- 关键词: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
- 新疆博格达山北缘石炭纪—二叠纪地层与沉积相特征——以乌鲁木齐地区井井子沟剖面为例被引量:2
- 2022年
- 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演化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博格达山北缘井井子沟剖面连续出露的石炭系与二叠系进行野外实测,系统分析地层岩性与沉积相,结合前人大地构造演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研究成果,探讨了该区晚古生代沉积演化与原型盆地性质转变,对深入分析准噶尔盆地晚古生代海陆转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晚石炭世发育海相碳酸盐岩台地与深水浊积扇,夹少量的枕状玄武岩。早二叠世在残留海沉积背景下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与深水浊积扇;中二叠世经历了由海相到湖相的演化过程,早期乌拉泊组与井井子沟组在浅海环境下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晚期以芦草沟组半深湖—深湖相的泥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晚二叠世,研究区发育了厚层的扇三角洲相的棕红色、灰绿色砂砾岩。综合分析认为,晚石炭世博格达地区为裂谷盆地,发育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与深水浊流;早中二叠世为后碰撞陆内裂谷,发育伸展滑塌变形构造与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晚二叠世转为陆内压陷盆地,普遍发育冲积扇或扇三角洲相,沉积环境发生了明显的突变。
- 王越张奎华张关龙熊伟于洪洲薛雁肖雄飞汪誉新
- 关键词:博格达山沉积相原型盆地
- 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被引量:8
- 2019年
- 通过对博格达山东北缘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上二叠统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与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发育泉子街组、梧桐沟组与锅底坑组;泉子街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冲积扇、曲流河,冲积扇砂砾岩体内有大量的砂岩砾石与油页岩砾石,为博格达山周缘地区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芦草沟组被剥蚀后在山前沉积的产物;梧桐沟组沉积期,博格达山隆升为物源区,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砂砾岩体内火山岩砾石较多;锅底坑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 王越张关龙王圣柱林会喜张奎华汪誉新曲彦胜张顺张顺
- 关键词:博格达山上二叠统沉积相
- 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充填模式被引量:10
- 2022年
- 准噶尔盆地东部克拉美丽山山前凹陷中二叠统平地泉组相当于博格达山山前凹陷的芦草沟组与红雁池组,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均为重要的烃源岩层系,尚未建立芦草沟组与平地泉组的等时地层格架,制约了烃源岩在横向和纵向上分布范围的落实。通过系统分析井-震、露头及地化等资料,划分了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单元,明确了与平地泉组的地层对应关系,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芦草沟组沉积充填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博格达山周缘中二叠统芦草沟组及红雁池组各为一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平地泉组下部的三级层序1与上部的三级层序2。芦草沟组(层序1)发育低位域、湖侵域与高位域,低位域以扇三角洲、三角洲与滨浅湖沉积为主,半深湖-深湖亚相仅分布在博格达地区;湖侵域半深湖-深湖亚相在各凹陷分布范围达到最大;高位域扇三角洲、三角洲及浊积扇砂体规模增大,半深湖-深湖亚相分布范围减小。芦草沟组湖侵域与高位域沉积时期,半深湖-深湖亚相发育了优质烃源岩,与高位域各类型砂体构成良好的生储组合。芦草沟组高位域为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二叠统较有利的勘探层系。
- 王越熊伟于洪州张奎华张关龙肖雄飞汪誉新薛雁
- 关键词:芦草沟组层序地层准噶尔盆地
-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达坂城次凹断裂系统及其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3
- 2021年
- 准噶尔盆地柴窝堡凹陷于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取得油气勘探重大突破,此后断裂复杂性以及油气分布不均制约了该区勘探效果。作为凹陷主体的达坂城次凹,二叠纪以来受博格达山逆冲带向南方向、依连哈比尔尕山(简称依山)冲断带向北东方向和黑山向西北方向的强烈挤压,形成了多应力场叠加的压性狭长的对冲构造体系,并导致盆地断裂特征及演化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应用测井资料、地震资料以及野外踏勘资料,对达坂城次凹的断裂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将其划分为博格达南断裂系统、依山断裂系统和黑山断裂系统。其中博格达南断裂系统存在浅层滑脱面,属于含塑性滑脱层的造山楔构造;依山断裂系统为基底卷入式断裂系统。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在该区均有地质记录,分别形成了不同规模的断层,其中海西晚期为断裂雏形期,印支—燕山期为断裂定型期,喜马拉雅期为断裂调整期。博格达南断裂系统中滑脱带与中下二叠统烃源岩展布一致,结合构造运动时期、地层沉积特征以及断裂系统,综合分析认为博格达南断裂系统是潜在的油气聚集区。
- 袁浩伟陈书平戴鹍于洪洲王信棚汪誉新赵怀博
- 关键词:逆冲断裂油气分布柴窝堡凹陷准噶尔盆地
- 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被引量:1
- 2023年
- 准噶尔盆地石钱滩凹陷石炭系石钱滩组是重要的的烃源岩层系,该区石炭系巴山组天然气已证实来自石钱滩组,为早期生气阶段生成的煤成气(胡自龙等,2019)。受有限的地质资料影响,目前关于这套层系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古生物、古气候等方面,关于沉积相类型及沉积体系方面的研究较少,导致有利烃源岩分布范围不明确。通过对石钱滩凹陷钻测井、露头以及分析测试等资料进行系统研究,查明了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类型.
- 熊伟张奎华王越肖雄飞汪誉新仲维苹
- 关键词:沉积环境沉积相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