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阳
- 作品数:19 被引量:67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角膜创伤愈合中的胶原合成实验研究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研究角膜创伤修复过程的胶原合成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放射自显影和放射性脉冲测量两种方法观察兔角膜切伤后不同时间的胶原合成情况。结果:兔角膜切伤后第7、14、21、90天胶原合成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兔角膜切伤后90天创伤修复仍在进行。
- 张阳尹树国都基花王振平徐洪斌
- 关键词:角膜损伤胶原愈合
- 大鼠慢性高眼压青光眼模型的构建及鉴定
- 2009年
- 目的:手术建立慢性高眼压青光眼大鼠模型对研究青光眼发病机制、治疗和视神经保护这三方面的研究尤为必要。方法:烧灼3条表浅巩膜静脉,并术中联合应用结膜瓣下浸有0.2g/L的丝裂霉素的凝胶海绵,阻断大鼠的眼部房水外流,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手术后2h;1,3,7,14,28,56d处死5只大鼠,空白对照组亦处死5只大鼠;摘除眼球光镜下进行视网膜形态的观察及视网膜厚度测量,研究眼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和视神经损伤的特性。结果:大鼠手术眼与假手术眼、空白对照眼的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操作简单,重复性好,成模率高,高眼压可稳定维持长时间,慢性高眼压将导致整个视网膜的变薄和萎缩。
- 沙倩聂庆珠张阳高殿文
- 关键词:慢性高眼压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 三维CT在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用三维CT观察单眼上斜肌麻痹患者的双眼上斜肌影像差异。方法:临床横断面研究。给30例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进行三维CT检查。在冠状位测量患者双眼上斜肌最大横截面面积和CT值。结果:麻痹眼和非麻痹眼上斜肌肌腹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分别为4.52±1.49,8.80±1.42mm2;CT值分别为11.57±22.88,35.13±9.74。麻痹眼上斜肌肌腹的最大横截面面积和CT值都明显小于非麻痹眼,差异非常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维CT扫描显示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腹的横截面面积和CT值明显比非麻痹眼的上斜肌肌腹的横截面面积和CT值小。
- 张阳苏志彩宋籽浔肖伟
- 关键词:三维CT上斜肌麻痹上斜肌
- 兔先天性青光眼网络膜血管改变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青光眼对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 2 4月龄、体重 3 5~ 4kg的先天性青光眼大耳白兔 5只 (7只眼 ) ,选 1 0只同龄大耳白兔作为对照组。另选 1 0只 2月龄、体重 2kg大耳白兔前房内灌注生理盐水制成急性高眼压模型。对三组兔进行眼底照像、闪光视诱发电位 (FVEP)检查 ,观察视网膜脉络膜血管形态和FVEP的变化。对人工急性高眼压组还进行了闪光视网膜电流图 (FERG)检查。结果 先天性青光眼组与同龄对照组相比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明显减少 ;人工急性高眼压组眼压升高后首先使视网膜脉络膜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 ,随着眼压的继续升高脉络膜大血管变细 ,末梢血管网灌流不足加重 ,眼压极度升高时脉络膜大血管血流中断。同龄正常对照组的FVEP的主波P10 0 潜伏期是 (83± 9)ms,先天性青光眼组则为 (1 1 2± 1 4)ms,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 <0 0 1 ) ;人工急性高眼压组高眼压前为 (69± 5)ms,眼压 60~ 80mmHg时延长为 (81± 7)ms,眼压在 1 0 0~ 1 30mmHg时FVEP波形低平 ,近似直线 ;眼压恢复正常后 2hFVEP的P10 0 潜伏期为 (82± 8)ms。人工急性高眼压前后FERG变化显著。结论 青光眼可以影响视网膜脉络膜血液循环 ;可使FVEP。
- 张阳盖春柳徐洪斌马崇泽杨英
- 关键词:脉络膜急性高眼压先天性青光眼大耳白兔血管网
- 泪小管断裂吻合163例总结被引量:31
- 2004年
- 目的 探讨采用不同方法对不同的泪小管断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直接插入法 ,弯针法 ,眼睑前叶切开 -弯针法 ,眼睑全层切开 -弯针法治疗新鲜泪小管断裂及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结果 新鲜泪小管断裂的治愈率 ,直接插入法为 91 5 5 % ,弯针法为 80 3 %。近年来直接插入法治疗的病人的比例为 86 89%。陈旧性泪小管断裂的治愈率 ,眼睑前叶切开 -弯针法为 68 42 % ,眼睑全层切开 -弯针法为 5 7 14 %。结论 直接插入法 ,弯针法治疗新鲜泪小管断裂效果良好 ,直接插入法效果好于弯针法。眼睑前叶切开 -弯针法 ,眼睑全层切开
- 陈晓隆张阳濮伟徐洪斌
- 关键词: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 兔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 2000年
- 目的 总结兔先天性青光眼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先天性青光眼兔和正常兔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其在眼压、眼球结构、视功能方面的变化。结果 青光眼兔的眼压明显升高,角膜直径变大,前房变深,眼轴变长,房角变宽,眼底视乳头损害明显,视觉诱发电位明显异常。结论 兔先天性青光眼的房水排泄障碍部位可能在小梁,兔眼球壁对高眼压的耐受力弱,在高眼压下容易出现眼球扩张,视功能损害。
- 张阳盖春柳孙坚郭玉坤
- 关键词:先天性青光眼视功能损害房水兔眼前房耐受力
- 角膜创伤愈合中上皮细胞的作用初探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探讨角膜创伤愈合中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的作用关系。方法用形态学方法观察兔角膜损伤后上皮细胞与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动态变化相关现象。结果发现基质成纤维细胞的增生活跃程度与上皮基底细胞的细胞层数和细胞大小密切相关。结论角膜上皮细胞在角膜创伤修复中起主导作用。
- 张阳尹树国徐洪斌鞠淑华张学茹
- 关键词:角膜创伤愈合上皮细胞角膜基质成纤维细胞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下斜肌的CT三维重建
- 2014年
- 目的:探索应用CT三维重建技术立体观察下斜肌形态的可行性。方法:临床诊断单眼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的患者29例进行眼眶CT扫描。用Mimics软件对原始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建立基于个体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数字图像,观察双眼下斜肌的3D形态。用自身对照设计,比较麻痹眼和健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差异,设定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麻痹眼的下斜肌有的比健眼下斜肌粗;有的比健眼下斜肌细。下斜肌最大横径的测量:麻痹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平均为6.797±1.083mm;健眼下斜肌最大横径平均为6.507±0.848mm;两者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T扫描数据的下斜肌三维重建数字图像可以用于观察下斜肌的形态。
- 张阳宋籽浔王晓青
- 关键词:上斜肌麻痹下斜肌三维重建
- 睡前用药治疗LASIK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促进LASIK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愈合的方法。方法选择LASIK手术后出现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的患者71例113眼,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爱丽、泰利必妥眼药水昼间4次、睡前1次点眼。对照组爱丽、泰利必妥眼药水白天4次点眼。观察两组角膜荧光染色转阴率。结果术后3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75.5%、51.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增加爱丽、泰利必妥睡前用药可以加速LASIK术后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的愈合。
- 张阳陈明石磊濮伟高殿文
- 关键词:LASIK泰利必妥
- 先天性上斜肌麻痹其下斜肌病变程度的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测量先天性上斜肌麻痹患者其下斜肌异常的程度。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自身配对对照设计。选取30例合并单眼上斜肌麻痹的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恒定性外斜视)患者做双眼外直肌后退和下斜肌减弱等相应的垂直肌手术时,观察患者麻痹眼和非麻痹眼的下斜肌,测量下斜肌的紧张度。下斜肌的紧张度是以斜视钩垂直于巩膜勾出下斜肌,肌肉离开巩膜的最大距离表示。结果:麻痹眼的下斜肌粗细不等,但都比健眼下斜肌坚韧、紧绷。麻痹眼的下斜肌平均紧张度为6.33±1.35mm,非麻痹眼的下斜肌平均紧张度为7.76±0.81mm,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斜肌麻痹时患眼的下斜肌紧张度较高、弹性较差。
- 张阳苏志彩吕璨璨肖伟
- 关键词:上斜肌麻痹下斜肌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