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菊
- 作品数:4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协和青年科研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功率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结合血流成像仪观察氯吡格雷对高血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对高血压大鼠微循环的影响。方法:SPF级雄性13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和氯吡格雷组,每组5只,分别灌胃1ml 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和氯吡格雷溶液(10mg/kg),每日一次。连续四周后,用高功率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F)检测大鼠脑皮质、耳廓及趾血流量、血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用血流成像仪(LDPI)观察脑血流分布状态。统计学分析检测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除血细胞聚集度和脑皮质血流速度外,氯吡格雷组大鼠上述LDF检测指标值均高于溶剂对照组(P<0.05或P<0.01),LDPI检测脑皮质血流分布曲线整体右移,脑皮质高血流量(800-1500PU)面积百分比较溶剂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氯吡格雷可明显改善SHR微循环障碍。
- 刘晓庆仉红刚张秋菊李乾豪修瑞娟
- 关键词:氯吡格雷微循环激光多普勒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 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浆CD31+/CD42b+血小板来源微泡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对高血压伴肥胖患者血浆中CD31+/CD42b+表型的血小板来源微泡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本研究共计招募29例高血压患者,其中19例为高血压不伴肥胖;10例为高血压伴肥胖;采用分步离心法分离制备血小板微泡,以小鼠抗人CD42b-FITC,小鼠抗人CD31-PE,小鼠IgG1-PE/k同型对照和小鼠IgG1-FITC/k同型对照进行血小板微泡流式细胞术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数据是正态分布的采用均数±标准差,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法;不是正太分布的数据采用百分位法表示,并通过LG转换为正态分布,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分析中的Mann-Whitney U检验法。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血小板微粒和临床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不伴肥胖组的患者年龄及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高于高血压伴肥胖组,而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比值(TG/HDL)显著低于高血压伴肥胖组;CD31+/42b+血小板微粒(PMPs)在高血压伴肥胖症患者的外周血中的数量(154.9±216.2)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肥胖患者(14.7±17.24,P=0.003);血小板微粒的数量与患者年龄、性别和其他临床参数包括BMI、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甘油三酯(TG)和血小板(PL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与高密度脂蛋白(HDL)和血脂指数包括TC/HDL-C、LDL-C/HDL-C、log(TG/HDL-C)显著相关。结论血小板微泡水平与HDL-C水平及血脂指数呈显著的相关性,血小板微泡是一个潜在的高血压伴肥胖的标记物,同时也是可以用来预测冠心病(CAD)风险的生物标记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肥胖症及高血压提供新的思路。
- 李乾豪仉红刚张秋菊修瑞娟
-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血小板激活
- 原发性高血压大鼠血浆外泌体水平及其与微循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研究13周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外周血外泌体数量和大小分布与微循环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市购13周龄雄性SHR(实验组)和相同周龄的WKY大鼠(对照组)各7只。采用多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探测仪(LDF)检测两组大鼠耳廓、趾及脑皮质血流量、血细胞聚集度和血流速度,采用血流成像技术(LDPI)观察脑皮质血流分布。取外周血,提取血浆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以Apogee流式细胞术检测总外泌体水平和直径<100nm的外泌体水平,分析实验组大鼠外泌体水平与其微循环指标的相关性。结果:LDF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皮质血流量和血流速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实验组大鼠趾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大鼠的耳廓血流量、血流速度及耳廓、趾和脑皮质的血细胞聚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DPI结果显示,实验组大鼠脑皮质血流灌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体外实验显示,实验大鼠血浆外泌体大小分布不均,但以直径<100nm者居多;实验组总外泌体水平和直径<100nm外泌体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实验组大鼠血浆总外泌体和直径<100nm外泌体水平与脑皮质血流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脑微循环功能改变与血浆总外泌体含量,尤其直径<100nm的外泌体水平显著相关,提示外泌体水平的升高可能预警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微循环变化,或可作为高血压早期的监测标记物。
- 覃伟峰仉红刚张秋菊修瑞娟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外泌体微循环
- 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来源小微粒的检测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检测高血压患者血浆中内皮细胞来源小微粒(SEMPs)水平,初步探讨其与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招募高血压患者17例(高血压组),健康个体10例(健康组)。采用流式细胞术,以0.46μm的标准微球设门,检测血浆中CD62E+的SEMPs数量及阳性百分比(CD62E+%),采用ROC曲线分析SEMPs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并判断阈值。结果:高血压患者CD62E+的SEMPs数量与健康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其CD62E+%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CD62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5,诊断分界点为1.1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SEMPs的CD62E+%异常升高,为分析高血压患者内皮细胞损伤提供了新的证据和无创性指标。
- 胡帅帅仉红刚张秋菊修瑞娟
- 关键词:内皮细胞激活高血压患者内皮微粒细胞来源生物学标记物内皮细胞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