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刚
- 作品数:21 被引量:2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 1999年
- 目的:总结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的治疗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影响生存的因素。方法:采用STATA5.0软件建立病例资料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49%。术后30天内死亡率1.41%。5年生存率:根治术27.26%、姑息术14.20%(P<005);鳞癌3且.69%、腺癌10.26%(P<0.001)。出现复发后积极治疗的1年生存率为38.89%,而不治疗无1年生存者(P<0.05)。出现血行转移后积极治疗的2年生存率为16.75%,不治疗为4.99%(P<0.05)。结论:手术性质、病理类型及出现复发转移后积极的治疗显著地影响预后。切缘无癌残留、综合治疗分别较切缘有癌残留、单一手术生存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方德康汪良骏张汝刚张大为张德超杨林程贵余孙克林刘向阳孟平均
- 关键词:肺肿瘤外科手术非小细胞肺癌
- 气管或隆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处理被引量:12
- 2002年
- 目的 总结治疗气管、隆凸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经验 ,探讨防治这类肿瘤患者术后严重呼吸并发症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38例气管或隆凸部肿瘤患者的术前肺功能改变、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方式和围手术期呼吸问题的处理。结果 术前 2 9例 (76 .3% )患者有肺通气功能障碍。术后 2 1例患者共发生 45例次并发症 ,其发生率为 5 5 .3% (2 1/ 38) ,其中呼吸道并发症占80 .0 %。 17例患者隆凸全肺切除术或隆凸切除及成形术后 ,发生并发症 2 8例次 ;2 1例其他术式的患者 ,发生并发症 17例次。本组死亡 4例 ,死亡率为 10 .5 %。结论 纤支镜引导直视下清醒插管、正确的术式选择、精良的吻合技术、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积极抗感染和营养支持是防治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的必要手段。
- 毛友生张汝刚张德超汪良骏张大为杨林程贵余
- 关键词:气管肿瘤气管支气管成形术肺功能试验手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呼吸道并发症
- 重症肌无力合并胸腺瘤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病理分析
- 2005年
-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MG合并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胸腺瘤Masaoka病理分型Ⅰ期22例,Ⅱ期12例,Ⅲ期13例;MG改良Osserman法分型Ⅰ型20例,Ⅱa型14例,Ⅱb型7例,Ⅲ型6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23例,前胸切口19例,后外侧切口5例。以累积生存率、MG转归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随诊76.5(10~178)月。①11例(显性MG10例,隐性MG1例)术后围手术期出现肌无力危象(23.4%)。全组随诊共6例死于MG(12.8%),7例死于胸腺瘤(14.9%)。②显性MG32例,术后随诊5年总完全缓解率达34.4%,总改善率为62.5%。隐性MG15例,发作时间平均为术后37.7(0~137)d,出现MG后的5年自然缓解率为25.0%。③影响MG转归的因素为术后围手术期是否出现危象,出现者MG转归较差(P<0.05)。④经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随诊中MG病情反复且有加重(优势比OR=2.16),胸腺瘤病理分期(OR=2.03)和手术方式(OR=1.63)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扩大胸腺切除术、术后肿瘤综合治疗、MG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及其长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有效手段。
- 李鉴汪良骏张大为张汝刚张德超
-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肿瘤预后
- 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纵隔良性畸胎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特点.方法对1966年~1997年收治的132例纵隔良性畸胎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的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闷、气短、咳嗽及痰中带血.纵隔良性畸胎瘤术前易误诊为胸腺瘤及肺癌等.本组术前误诊率高达31.1%(41/132).影像学检查肿瘤位于后纵隔1例,位于前纵隔131例.43例胸片或胸部CT有肿瘤钙化.所有患者均行肿瘤切除,根治性切除率88.6%(117/132),其中16例同时行肺切除,10例行部分心包切除,17例损伤血管并予以修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22.0%(29/132),无手术死亡.结论纵隔良性畸胎瘤易被误诊.前纵隔肿物在CT检查表现有囊性、厚壁、钙化及脂肪密度等特点时应首先考虑良性畸胎瘤可能.外科手术时应注意切口选择及避免损伤血管、神经.
- 王永岗战祥辉张德超张汝刚张大为
- 关键词:纵隔肿瘤畸胎瘤外科治疗
- 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后的癌组织及淋巴结反应的比较被引量:1
- 2002年
- 目的 比较食管癌术前放射治疗后的原发灶癌组织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反应。方法 筛选出 30例已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病理切片 ,观察它们的原发病灶、转移淋巴结及未转移淋巴结放射治疗后的形态学变化和差别。结果 30例切除的食管癌标本 ,原发肿瘤放射治疗反应Ⅰ度 14例 ,Ⅱ度 12例 ,Ⅲ度 4例 ;转移的淋巴结放射治疗反应Ⅰ度 19例 ,Ⅱ度 9例 ,Ⅲ度 2例。结论 淋巴结转移癌放射治疗后形态学改变似略小于原发灶癌组织。
- 杨红鹰刘复生殷蔚伯张汝刚汪楣果红
-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
- 原发性肺肉瘤的外科治疗
- 目的:了解原发性肺肉瘤的临床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术式.
方法:对18例原发性肺肉瘤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手术切除率为94.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均为5.9...
- 王永岗张汝刚张德超汪良骏张大为
- 关键词:原发性肺肉瘤外科治疗预后分析临床生物学特性手术指征术式选择
- 文献传递
- 胸腺瘤切除术后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重症肌无力 (MG)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 15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MG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与同时期手术平均随诊 5 5年未发现MG的全部 112例单纯胸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 15例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MG患者中女性 9例、男性 6例 ;胸腺瘤Masaoka分期Ⅰ期 7例、Ⅱ期 4例、Ⅲ期 4例 ;上皮细胞型 3例、淋巴细胞型 4例、混合型 7例、不定 1例。平均随诊时间为 76 7个月 (8~ 178个月 )。结果 (1)胸腺瘤切除术后出现MG的时间为术后麻醉苏醒时至术后 137个月 (平均 33 9个月 ) ,MG症状完全缓解时间平均为术后 30 9个月 (0 5~ 12 0个月 ) ;(2 )麻醉苏醒时即出现MG的 4例患者中 ,均使用了非去极化肌松剂 ;(3)术后放射治疗患者中 3例出现MG(3/6 7) ,出现时间平均为治疗第 2 4天 ,已照剂量平均为 36Gy ;(4)女性、病程较长 ,混合型 ,肿瘤较大 ,病期稍晚者 ,可能有发生术后MG的倾向。结论 手术、术后放射治疗及麻醉中肌松药选择和剂量控制 ,均可影响术后MG的发生。
- 李鉴张德超汪良骏张大为张汝刚
- 关键词:胸腺瘤切除术重症肌无力
- 小细胞肺癌外科为主的综合治疗结果被引量:10
- 1996年
- 报告30年间以外科为主综合治疗104例小细胞肺癌近远期疗效。切除88例,切除率84.6%。全肺切除16例,常规肺叶切除(含双叶)62例,袖式肺叶切除10例,无切除死亡。临床TNM分期:Ⅰ期77例,Ⅱ期19例,Ⅲa期8例。病理TNM分期;Ⅰ期45例,Ⅱ期32例,Ⅲa期25例,Ⅲb期1例,Ⅳ期1例。两者相比不符者达54例。其中临床偏早者46例,偏晚者8例。总随诊率94.9%,总切除后5年生存率27.5%。影响远期生存的可能因素为术式、病理分期以及术后辅助化疗。5年生存率: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分别为12.5%和30.9%;Ⅰ、Ⅱ、Ⅲ期分别为33.3%,14.3%及33.3%;有无辅助化疗者分别为32.4%,及16.7%。作者等提出,小细胞肺癌术前尽可能做到正确分期,Ⅰ、Ⅱ及Ⅲa中的T3N0和T3N1病例适宜手术。
- 张大为毛友生刘向阳张汝刚
- 关键词:肺肿瘤小细胞癌外科手术综合疗法
- 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被引量:31
- 2001年
- 目的 研究谷胱甘肽硫转移酶 π(GST π)在人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相互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sandwich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对 143例食管鳞癌石蜡标本和 4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术前及术后血清标本进行检测。 结果 GST π在人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上皮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8 7%和 79 6 %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GST π在高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低分化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P <0 0 5 )。GST π的表达与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患者术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食管鳞癌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GST π含量平均值均显著高于正常人GST π含量平均值(P <0 0 5 ,P <0 0 2 5 ) ;食管鳞癌患者术后血清GST π含量平均值低于术前血清GST π含量平均值 ,但两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GST π是食管鳞癌的一个有应用价值的标志物 ,其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 ,可能是食管上皮癌变前的一个早期标志物。
- 李之山张汝刚罗贤懋魏慧娟王迎红陈凤冯益民
- 关键词:食管癌食管鳞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肿瘤标志物
- 胸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被引量:14
- 2004年
- 目的 分析胸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 ,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整理 5 4例胸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生存资料 ,按Masaoka标准分期。其中根治切除 18例 (其中类癌 9例 ) ,姑息切除 17例 ,探查 10例。运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 ,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模型进行回顾性预后研究。结果 全组术后 5年生存率为 4 4 .4 %。肿瘤位于前纵隔和无钙化是其特点 ,在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外侵和术后复发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类癌与其他胸腺癌相比 ,病变较早 ,切除率较高 ,预后较好。结论 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外侵和术后复发是影响胸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 ,分期指标的选择应参照该结果。胸腺癌的治疗应首先考虑完整切除 ,并根据病理类型辅以放化疗。
- 李鉴张德超汪良骏张大为张汝刚
- 关键词:胸腺癌病理特点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