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波

作品数:5 被引量:105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生成
  • 1篇氧合酶
  • 1篇抑制剂
  • 1篇抑制血管
  • 1篇抑制血管生成
  • 1篇增殖
  • 1篇增殖指数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术
  • 1篇置入治疗
  • 1篇制剂
  • 1篇生物学
  • 1篇食管
  • 1篇食管静脉曲张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指征
  • 1篇舒林酸
  • 1篇鼠种

机构

  • 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5篇吴云林
  • 5篇孙波
  • 2篇张曙
  • 2篇钟捷
  • 1篇瞿晴
  • 1篇乔敏敏
  • 1篇慎睿哲
  • 1篇章永平
  • 1篇褚晔
  • 1篇翟祖康
  • 1篇程时丹
  • 1篇张吉江
  • 1篇高峰
  • 1篇付唆林
  • 1篇陈颖

传媒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第一届全国肠...

年份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环氧合酶-2抑制剂抗胃癌作用的实验观察及其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观察环氧合酶2抑制剂在动物体内的抗胃癌生长作用并探讨其与胃癌血管生成的关系,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种植瘤模型,随机分成三组,给予非甾体消炎药舒林酸和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干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增殖(PCNA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VWF和CD34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结果舒林酸和塞来昔布均显著抑制胃癌种植瘤的生长,两组肿瘤体积从第2周开始即显著小于对照组,对照组为(608.9±288.8)mm3,舒林酸组为(351.5±227.0)mm3,塞来昔布组为(108.3±105.4)mm3(P<0.01);细胞增殖指数对照组为17.5±8.3,舒林酸组为13.6±7.4,塞来昔布组为9.8±5.0,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凋亡指数分别为2.5±1.6、4.8±5.3和5.6±3.5,对照组低于处理组(P<0.05);微血管密度分别为5.6±3.0、2.8±2.2和2.5±2.3,处理组较对照组降低(P<0.01),但两处理组之间各项比较均未达显著差异。结论环氧合酶2抑制剂在体内具有显著抗胃癌效应,并可能与抑制血管生成有关,环氧合酶2抑制剂的抗癌机制可能为增加凋亡、抑制增殖及减少血管生成。
付唆林吴云林章永平乔敏敏陈颖孙波
关键词:环氧合酶-2抑制剂舒林酸抑制血管生成抗胃癌作用鼠种细胞增殖指数
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的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被引量:29
2004年
目的 观察与评价金属支架置入术作为左半结肠恶性梗阻病人手术前开通狭窄的过渡性治疗与长期姑息治疗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方法  12例左半结肠梗阻并有手术指征的病人接受临时支架置入术 ,作为开通狭窄、辅助肠道准备的过渡性治疗 ;5例无手术指征的左半结肠梗阻病人接受支架置入术 ,作为永久性姑息治疗。观察支架操作成功率、操作相关并发症、支架长期疗效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① 17例病人支架操作一次成功率为 88% ,总成功率为 10 0 %。②过渡治疗组支架的平均放置时间为 6.1d(4~ 9d) ,在肠道准备完成后所有病人均行一期肿瘤切除术 ,未见肠瘘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 ;1例病人于支架置入后第 4天因并发肠穿孔而行急症手术。③姑息治疗组支架的平均有效时间为 81.7d(61~ 119d) ,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 62和 119d发生肿瘤长入支架导致再次肠梗阻 ;1例病人于术后 61d出现支架移位。结论 过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有手术指征的左半结肠梗阻病人择期手术前一个非常有效而安全的缓解症状、开通狭窄的治疗手段 ,同时也是一种改善症状。
钟捷吴云林孙波张吉江石湖
关键词:左半结肠恶性梗阻金属支架置入术手术指征姑息性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指一类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质干细胞并呈非定向分化的消化道间叶肿瘤。1983年Mazur和Clark首次提出了胃肠道间质瘤这一概念以来,随着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G...
吴云林孙波高峰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间质干细胞病理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肿瘤诊断
文献传递
M2A胶囊内镜在消化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6
2003年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45例患者(男26例,女19例,平均年龄47.8岁),采用Given M2A胶囊内镜检查。其中31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包括胃镜、小肠镜、结肠镜、小肠X线检查、肠系膜动脉造影等),与胶囊内镜的检查结果作比较。结果 胶囊内镜检查中均无任何不适或并发症,所得图像质量优良。44例完成检查,其中37例发现有消化道病变,检出率为84.1%,包括食管、胃病变5例,小肠病变29例,结肠病变3例。31例在胶囊内镜检查前后行传统检查,其中消化道出血21例,胶囊内镜检出出血病变17例,而传统检查检出4例;腹痛5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5例,传统检查检出2例;慢性腹泻4例,胶囊内镜检出病变4例,传统检查检出1例;转移性肿瘤者1例,胶囊内镜和传统检查均发现病变。病变定位与临床基本相符。结论 胶囊内镜检查方法安全,检查质量优良,病变定位正确,尤其适宜于小肠疾病的检查。以其无痛、无损伤为特点,易为患者所接受。
吴云林张曙褚晔孙波钟捷翟祖康
关键词:消化病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
肝硬化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 回顾性研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预测方法。方法 收集 2 0 0 3年收住我院的肝硬化 3 1例 ,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 2 0例 (64 .5 %) ,无静脉曲张者 11例 (3 5 .5 %) ,入院时行胃镜直视和腹部超声检查 ,并除外已行内镜下曲张静脉硬化剂或皮圈结扎治疗者。记录外周血小板计数、B超下脾脏长径及门静脉宽度、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酶原时间等各项检查结果 ,并按Child Pugh分级法对患者进行评分 ,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和脾脏长径与食管重度静脉曲张之间有显著相关性 (P分别为 0 .0 42和 0 .0 2 4) ,血清总胆红素值、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Child Pugh值及超声下门脉宽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则无显著相关性 (P值分别为 0 .14 1、0 .95 2、0 .0 95、0 .0 88和 0 .12 4) ;与无静脉曲张患者相比较 ,血小板计数 <60 0 0 0个 /mm3 判断食管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0 %和为 80 %,脾脏长径 >15 0mm判断重度静脉曲张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65 %和 92 .9%。结论 血小板计数和脾脏长径作为非侵入性方法可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有无重度食管静脉曲张。
孙波程时丹瞿晴张曙慎睿哲吴云林
关键词:食管静脉曲张脾脏肝硬化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