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昌琪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油田
  • 3篇塔河油田
  • 2篇油藏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盆地
  • 2篇缝洞
  • 2篇缝洞型
  • 2篇缝洞型油藏
  • 2篇暗河
  • 1篇地层
  • 1篇地层特征
  • 1篇地震识别
  • 1篇盐岩
  • 1篇岩溶
  • 1篇岩溶水
  • 1篇岩溶水系统
  • 1篇正演
  • 1篇正演模拟
  • 1篇溶蚀
  • 1篇三叠

机构

  • 8篇中国石化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作者

  • 8篇昌琪
  • 2篇张长建
  • 2篇吕晶
  • 1篇梁宏刚
  • 1篇尚凯
  • 1篇杜伟维
  • 1篇徐珊
  • 1篇张玉婵
  • 1篇杨德彬
  • 1篇张荣

传媒

  • 2篇石化技术
  • 2篇石油地质与工...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承德石油高等...
  • 1篇工程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侏罗系碎屑岩储层特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侏罗系作为孔雀河斜坡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之一,良好的储层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因此,为了给今后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参考依据,综合利用岩芯、岩石薄片、扫描电镜以及物性分析等资料,从岩石碎屑组分、沉积等方面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侏罗系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侏罗系储层的岩石类型以岩屑砂岩为主,结构、成分成熟度低,分选中等—差。物性总体一般,总体属于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原生孔隙为主、次生孔隙次之。研究区侏罗系发育两套储盖组合,即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下部砂岩与其上部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和下侏罗统阿合组的砂砾岩与阳霞组泥岩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综合评价为Ⅱ类储盖组合。
昌琪
关键词:储层特征侏罗系塔里木盆地
苏盖特布拉克剖面微生物岩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2021年
为阐明苏盖特布拉克地区典型微生物礁地层岩相组合及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基于高精度剖面实测(1:100)、镜下鉴定及生物化石分析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肖尔布拉克组分为上下两段,岩石类型以灰色粉晶云岩、残余砂屑粉细晶白云岩为主,可见硅质岩薄层或条带,常见沉积构造有水平层理及叠层石构造等。肖尔布拉克组下段为微生物丘及局限台地潟湖沉积,上段为微生物礁滩发育段,岩性在横向上有变化,在东北部的礁主体剖面上,主要为残余砂屑粉晶白云岩;在西南部的礁翼剖面上,则为灰色薄层状粉晶白云岩,见硅质结核,为台地边缘微生物礁滩复合体环境。微生物礁沉积演化特征为颗粒滩→附枝菌礁→凝块石→叠层石。
昌琪郭峰尚凯杨兆伟郭睿婷韦悦
关键词:地层特征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
2024年
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古暗河系统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主要从暗河的深浅分布、结构样式等特征开展暗河洞穴的划分,较少从构造、断裂、古地貌、地下水位等地质方面综合分析复杂暗河系统的空间发育规律,致使暗河的主次从属关系、空间叠置样式、原始连通关系难以厘清,从而制约了塔河油田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研究。为了明确塔河油田主体区逆冲背斜区奥陶系古暗河系统发育特征,利用构造断裂解析、古地貌恢复、地震属性刻画、纵断剖面解读等方法进行了S67井区古暗河的类型识别、系统划分和地质成因研究,尤其首次识别并剖析了潜流回流暗河。结果表明,S67井区处于塔河主体区岩溶台原南缘的低地势区,发育幅差较小的峰丛洼地、溶丘洼地,地表水系下切深度较浅;逆冲背斜为低角度逆冲推覆构造样式,逆冲背斜之上的网格状断裂为多层状暗河系统提供有利溶蚀通道。研究区奥陶系发育相对独立的、树枝状结构的地下水位暗河系统和潜流带暗河系统,地下水位型暗河可分为主干型、支流型和废弃型,潜流回流暗河可分为上升型、对称型。控制逆冲背斜区古暗河发育的主要因素有古地貌、地下水位、逆冲背斜构造和次级断裂网络等。
张长建蒋林文欢吕晶昌琪
关键词:走滑断裂逆冲断裂暗河奥陶系塔河油田
塔河油田TK1115井区三叠系阿四段河道砂的地震识别与雕刻被引量:4
2016年
本文针对TK1115井区三叠系阿四段油层河道砂体单层厚度小、单砂体体积小和横向变化快、常规技术难于识别的特点,在地震沉积学理论的指导下,基于高分辨保幅地震资料,采用正演模拟和多属性分析技术,实现该区河道砂体的地震预测与识别。
徐珊梁宏刚昌琪
关键词:河道砂体正演模拟塔河油田
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2017年
为进一步摸清塔河油田桑塔木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成藏控制因素,从构造、砂体、断裂、不整合面等方面开展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构造高部位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断裂是沟通奥陶系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砂体横向连通度是油气侧向运移距离关键,T_5~0不整合面由于受到改造增加了与底砾岩的侧向连通程度,利于油气富集。
杜伟维昌琪张荣
关键词:成藏控制因素
塔里木盆地塔河北部“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发育特征及其成因
2024年
为了研究塔里木盆地塔河北部强剥蚀区海西早期古岩溶洞穴发育特征,用古地貌恢复、岩溶水系统分析、测井-岩心洞穴识别和地震属性刻画等方法进行了YQ5井区的洞穴类型样式识别、缝洞结构刻画和洞穴成因演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YQ5井区在塔河油田Ⅱ号和Ⅲ号古岩溶台地北部的地势平缓区,总体为多期次岩溶叠加改造后的残留地貌,主要发育幅差较小的溶峰洼地、溶丘洼地和溶丘平原,南部发育NE向展布的峰丛垄脊沟谷。与塔河油田主体区及斜坡区不同,YQ5井区地下和地表水系的流向与地貌趋势不一致,岩溶水系统遭受构造作用破坏,导致补给、径流和排泄的岩溶水循环过程不完整。YQ5井区主要发育暗河型洞穴和“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暗河型洞穴充填较为严重,洞穴的有效储集空间受到破坏,影响油气开发效果。岩溶台地的构造抬升造成区域侵蚀基准面的下降,顺走滑断裂的垂向侵蚀作用有利于“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的持续发育和保存,油气开发效果好。“过溶蚀残留型”断溶体的发育主控因素为走滑断裂、地层剥蚀强度和负向地貌。与塔河古岩溶台地演化过程一致,YQ5井区的岩溶演化经历深切曲流期、岩溶改造期和下渗断溶期3个阶段。暗河型洞穴被持续改造破坏,断溶体则持续建造。
张长建杨德彬蒋林姜应兵昌琪马雪健
关键词:暗河岩溶水系统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非均质性强,裂缝为储层主要渗流通道,裂缝发育状况直接影响储层连通程度,制约老区剩余油挖潜。以塔河4区TK409单元为例,利用地球物理方法,优选合理地震属性,其中蚂蚁体与AFE属性能较好地表征单元裂缝分布状况;同时,在缝洞空间刻画基础上,对裂缝进行分类评价,建立储层连通性定量表征方法,评价结果与动态连通特征相符。运用储层连通性评价方法,单元实施综合调整取得了较好地效果,对同类型油藏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耿甜昌琪张玉婵吕晶
关键词:缝洞型油藏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同开发阶段井网构建被引量:6
2020年
依托塔河油田地球物理识别成果及地质认识,结合现场针对性的开发对策,开展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不同开发阶段储量分布特征及相应的井网构建研究。结果表明,在油井依靠天然能量开发阶段,重点是依据区带地球物理识别成果,总结不同岩溶背景缝洞发育的地质规律,规划好基础井网,最大限度地提高控制储量;注水开发阶段,需要尽可能地提高水驱波及范围,强化断裂裂缝精细识别,结合现场认识的动态连通关系,部署调整完善井网,构建注采关系,提高储量的水驱动用程度;提高采收率三采阶段,重点根据水驱后剩余油类型、分布特征以及主控因素,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开展剩余油挖潜,提高采收率。
昌琪耿甜
关键词: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