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弛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理工大学能源与安全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篇膨胀阻燃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热氧化
  • 1篇热氧化稳定性
  • 1篇阻燃
  • 1篇协效剂
  • 1篇笼型
  • 1篇聚氨酯
  • 1篇聚氨酯泡沫
  • 1篇聚丙烯
  • 1篇聚丙烯复合材...
  • 1篇活化能
  • 1篇硅倍半氧烷
  • 1篇反应温度
  • 1篇复合材料
  • 1篇POSS
  • 1篇PP
  • 1篇表观活化能
  • 1篇丙烯

机构

  • 3篇安徽理工大学
  • 2篇教育部

作者

  • 3篇聂士斌
  • 3篇张弛
  • 2篇周灿
  • 2篇董翔
  • 1篇吴伟
  • 1篇刘泽功
  • 1篇张弛

传媒

  • 1篇塑料工业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P/POSS纳米复合材料热氧化稳定性
2016年
采用熔融物理共混和熔融反应共混两种方法制备了聚丙烯(PP)/八乙烯基笼型硅倍半氧烷(OV-POSS)纳米复合材料,并用热重分析对两种方法制备的复合材料热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OV-POSS含量同为2%(质量分数)时,物理共混复合材料的热氧化稳定性要优于反应共混复合材料,且物理共混复合材料的热氧化稳定性随着OV-POSS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为进一步评估OV-POSS对物理共混复合材料热氧化性能的影响,利用Kissinger法和Flynn-Wall-Ozawa方法从热氧化降解动力学的角度对复合材料表观活化能(E_a)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OV-POSS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E_a,含5%(质量分数)OV-POSS的物理共混复合材料的E_a为92.48 kJ/mol(Kissinger法)和97.53 kJ/mol(Flynn-Wall-Ozawa法),而纯PP的E_a仅为67.79 kJ/mol以及61.81 kJ/mol。
周灿聂士斌董翔张弛
关键词:热氧化稳定性表观活化能
不同原料组分对聚氨酯泡沫反应温度及泡沫密度、泡体结构、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进一步研究聚氨酯泡沫(PUF)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以一步法制备聚氨酯泡沫,研究了黑料、发泡剂、锡类催化剂和泡沫稳定剂对PUF的影响。研究表明当物理发泡剂HCFC-141B的质量份数从8.33增加至50.0,反应温度从109℃下降到80.0℃,PUF密度从0.074 g/cm^3下降到0.044 g/cm^3,泡沫孔径明显增大,同时PUF800℃残炭量从25%下降到5%;当泡沫稳定剂硅油1086的质量份数从0增加到3.33,PUF反应温度从113℃下降到84.5℃,密度从0.222g/cm^3下降到0.047 g/cm^3,泡沫孔径明显减小,泡体变得致密规整,同时PUF800℃残炭量从16%上升到23%。实验表明,配方为44V20 167份,HCFC-141B 8.33份,C-101 0.083份,硅油1086 3.33份的泡沫具有较好的物理性能和热性能。
张弛聂士斌
关键词:聚氨酯泡沫反应温度热稳定性
新型膨胀阻燃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协同效应被引量:1
2017年
基于膨胀阻燃与协效阻燃相结合的技术制备了含协效剂的新型膨胀阻燃聚丙烯(PP)复合材料,其中的新型膨胀阻燃剂由硅凝胶包裹聚磷酸铵(OS-MCAPP)和三羟乙基异氰尿酸酯(THEIC)组成,协效剂为多孔磷酸镍(VSB-1)或磷酸镍纳米管(NiPO-NT)。结果表明,当VSB-1和NiPO-NT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3.0%时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可达到最大值34.2,其最大热释放速率比不含协效剂时分别降低了40.7%和38.1%,表现出高效的阻燃协效性。同时,含有VSB-1和NiPO-NT阻燃PP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显著提高,700℃时的残余质量比不含协效剂时分别提高了207%和239%。
董翔刘泽功聂士斌张弛张弛周灿
关键词:复合材料协效剂膨胀阻燃聚丙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