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生
- 作品数:1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国防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化学工程金属学及工艺兵器科学与技术更多>>
- 无压放电等离子烧结法快速合成BaTa(O,N)3纳米粉体
- 2021年
- 以尿素为氮源,采用无压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于数分钟内一步合成了BaTa(O, N)3粉体。研究了尿素含量、升温速率、合成温度和保温时间对产物纯度的影响,对优化工艺所制得粉体的组成、结构和微观形貌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原料中过量的尿素和适当的合成温度有利于粉体合成反应的正向进行;较快的升温速率与适中的保温时间能显著提高BaTa(O, N)3粉体的纯度;在尿素含量为8倍标准化学计量比、升温速率为300℃/min、合成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0~1 min条件下所制得的BaTa(O, N)3粉体具有很高的纯度,平均粒径为50~150 nm,且Ba、Ta、O、N 4种元素分布均匀。
- 叶施亚曾良孙哲李俊生李端曹峰
- 关键词:钙钛矿尿素
- 碳纤维预制体结构对CVI-GSI 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采用不同面密度和丝束大小的碳纤维布,通过不同z向缝合方式编织了两种碳布叠层结构的碳纤维预制体,再经化学气相渗透法(chemical vapor infiltration,CVI)与气相渗硅法(gaseous silicon infiltration,GSI)联用制备了C/C-SiC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纤维预制体结构对CVI-GSI C/C-SiC复合材料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纤维体积分数与C/C素坯密度都相同的预制体所制备的两种复合材料的密度、各相组成、结构与性能均大不相同。较小的碳纤维丝束(1K)和碳布面密度(92 g/m^(2)),以及锁式缝合留下的较大孔隙为GSI反应中Si蒸气的渗透提供了更加充足的通道,最终制备的T1复合材料孔隙率低、结构均匀、性能更高,其弯曲强度、模量和断裂韧度分别为300.97 MPa,51.75 GPa,11.32 MPa·m^(1/2)。初始预制体结构和C/C中间体结构的综合调控是CVI-GSI联用工艺制备高性能C/C-SiC复合材料的关键。
- 缪花明刘荣军王衍飞李俊生李端万帆
- 关键词:C/C-SIC复合材料预制体结构化学气相渗透
- PIP工艺制备C/Zr_(0.5)Hf_(0.5)C-SiC复合材料及其微观结构和弯曲性能被引量:3
- 2023年
- 基于自制Zr_(0.5)Hf_(0.5)C先驱体和商业化液态聚碳硅烷,通过先驱体浸渍裂解(PIP)工艺成功制备C/Zr_(0.5)Hf_(0.5)C-SiC复合材料,研究纤维表面热解C涂层厚度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弯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Zr_(0.5)Hf_(0.5)C先驱体在1400℃下即可转化生成单一Zr_(0.5)Hf_(0.5)C固溶体。因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转化生成的Zr_(0.5)Hf_(0.5)C基体同时存在于C/Zr_(0.5)Hf_(0.5)C-SiC复合材料的纤维束内和束间,呈包裹SiC基体的层状形貌。C/Zr_(0.5)Hf_(0.5)C-SiC复合材料主要由C,SiC和Zr_(0.5)Hf_(0.5)C相组成;具有不同热解C涂层厚度(0.67,0.84,1.36μm)的3组复合材料密度分别为2.07,1.99,1.98 g/cm^(3);随热解C涂层厚度的增加复合材料中SiC含量减少。弯曲加载中3组不同热解C涂层厚度复合材料均呈现假塑性断裂模式,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断裂韧度分别在410 MPa,60 GPa和15.6 MPa·m^(1/2)以上。良好的界面结合和预先引入的SiC基体是C/Zr_(0.5)Hf_(0.5)C-SiC复合材料获得优良弯曲性能的关键。
- 刘星煜万帆高世涛王衍飞李端李俊生刘荣军
- 关键词:超高温陶瓷先驱体浸渍裂解微观结构
- 透波材料防潮涂层概述
- 透波材料是集防热、隔热、透波、抗烧蚀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材料,其介电性能尤显重要。部分透波材料,如SiO/SiO复合材料等,具有易吸潮的缺点,会降低材料的介电性能。防潮涂层是解决该问题方便有效的措施。本文介绍了可用于透波材料...
- 刘坤曹峰张长瑞李斌王思青邹晓蓉李俊生
- 关键词:涂层防潮氟树脂硅树脂天线罩
- 文献传递
- 高温电磁透波材料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3年
- 高速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不断提高,位于其前端的天线罩部件对高温透波材料提出了迫切需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耐温1300℃以上电磁透波材料体系(包括透波陶瓷增强体、透波陶瓷基复合材料和透波涂层等)以及新型制备工艺(包括快速烧结技术和3D打印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本团队在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工作,指出高温透波领域还存在新型连续透波纤维成本高昂、高温透波领域可用材料体系较少及透波材料高温下透波与烧蚀性能演变规律尚不明确等问题,最后对高温透波领域在透波纤维工艺优化、新型高温透波材料预测、透波材料使役性能分析与评估等方面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向天意李端李俊生王衍飞万帆刘荣军
- 关键词:天线罩陶瓷纤维陶瓷基复合材料
- h-BN陶瓷烧结致密技术研究进展
- 2025年
- 六方氮化硼(h-BN)陶瓷作为一类性能优异的结构功能一体化陶瓷材料,在航天航空、微电子、冶金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h-BN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与层间共价键,在烧结过程中存在难致密的问题。为了促进h-BN陶瓷烧结致密,提升材料的各项性能,研究人员一方面在无压烧结(PLS)、热压烧结(HPS)、放电等离子烧结(SPS)、反应烧结(RS)等传统烧结技术基础上提出新的策略,另一方面开发出了多种新型烧结技术,包括冷烧结(CSP)、振荡压力烧结(OPS)及交联无压焊接等。本文从传统烧结技术及新烧结技术两方面综述了h-BN陶瓷致密技术的新进展,比较各类传统烧结与新烧结技术,结合h-BN陶瓷的典型应用阐述现有烧结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应用前景,旨在为h-BN陶瓷的烧结致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 陈雨洁李俊生李晨晓陈玉蓉万帆
- 关键词:致密性
- 锶钽氧氮化物功能陶瓷的高效合成、致密化及介电性能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AB(O,N)_(3)型钙钛矿氮氧化物是一类新型功能陶瓷材料,具有独特的介电/磁/光催化等性能,在能源存储与转化领域应用前景广阔,但传统制备工艺耗时长且产物纯度较低。本研究以尿素为氮源、金属氧化物为前驱体,采用无压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一步合成了钙钛矿氮氧化物SrTa(O,N)_(3)陶瓷粉体,并实现了快速致密化。深入研究了升温速率和合成温度对粉体组成与微观形貌的影响,并对优化后制备的陶瓷块体进行了介电性能表征。结果表明,较高的升温速率和适中的合成温度有利于氮化反应的充分进行,在100℃/min和1000℃下制得的SrTa(O,N)_(3)粉体纯度最高,氧氮化物相含量约97%,粒径分布区间为100~300 nm,Sr、Ta、O、N四种元素分布均匀。较优的致密化工艺为烧结温度1300℃、升温速率300℃/min、保温时间1 min,经烧结制得的SrTa(O,N)_(3)陶瓷试片致密度可达94%以上,且纯度很高,该材料在300 Hz时的介电常数高达8349,介电损耗为10–4量级,优于文献报道值。本研究制备的SrTa(O,N)_(3)陶瓷的高介电常数与致密度和纯度的调控密不可分,这是因为气孔和杂质会降低材料介电常数,高致密度和高纯度是SrTa(O,N)_(3)氧氮化物陶瓷获得优异介电性能的关键。
- 李俊生曾良刘荣军王衍飞万帆李端
- 关键词:放电等离子烧结
- (Nd_(1-x)Ca_(x))(Al_(1-x)Fe_(x))O_(3-x/2)(x=0~0.3)陶瓷铁弹性和红外发射率研究
- 2023年
- 采用1600℃高温固相反应6 h,在NdAlO_(3)中引入Ca^(2+),Fe^(3+)合成(Nd_(1-x)Ca_(x))(Al_(1-x)Fe_(x))O_(3-x/2)(x=0,0.1,0.2,0.3),并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ark plasma sintering,SPS)陶瓷试样,探究Ca^(2+),Fe^(3+)的引入对NdAlO_(3)的物相组成、发射率和铁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固相反应成功形成固溶体;引入Ca^(2+)和Fe^(3+)后,氧空位增加并产生轻微晶格畸变,使NdAlO_(3)在2.5~10μm的发射率最高提升至0.9;杂质离子的引入使物相由菱方相逐渐转变为立方相,从而导致铁弹畴消失,但陶瓷试样的断裂韧度仍保持较高水平。
- 张玥王衍飞杜金平万帆李俊生李端刘荣军
- 关键词:发射率
- 弹道导弹突防数概率分布列计算模型被引量:3
- 2004年
- 针对双层反导防御系统,在单枚导弹突防概率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多枚战术弹道导弹突破单层和双层拦截的最终突防数概率分布列计算模型,同时进行了算例分析,对模型进行了验证。
- 李俊生梁伟赵伟
- 关键词:弹道导弹突防概率反导弹防御系统攻防对抗
- 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1年
- 近年来,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因其出色的多功能性以及在光学、光催化、介电和磁性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稀土钙钛矿氧氮化物的结构稳定性计算方法,总结了其制备方法,最后阐述了其主要应用情况,并对其进一步研究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 叶施亚李端李俊生曾良曹峰
- 关键词:稀土元素钙钛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