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林
- 作品数:18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移植后胆道并发症防治的几点体会被引量:2
- 2009年
- 钟林彭志海
- 关键词:肝移植胆道并发症胆管周围血管丛
- 器官保存及保存液的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器官移植是治疗各种器官终末期疾病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案。随着器官移植医学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术技术的进步及新型免疫抑制剂、器官保存方式的应用,器官移植病人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器官移植也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移植等待病人数量不断增加,远远超过器官捐献的数量,器官供应严重不足,而高质量的供体是器官移植成功的先决条件和基本保障[1]。
- 钟林阙伟涛
- 关键词:器官保存保存液
- 肝移植受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及防治策略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 0 0 1年 1月~ 2 0 0 4年 6月 2 5 0例肝移植受体标本中病原学的检出情况。结果 2 5 0例肝移植手术标本中共分离出 12 6株真菌 ,其中酵母菌占 94 % (119/ 12 6株 ) ,以白色念珠菌为主 ,但耐氟康唑酵母菌如克柔酵母菌、近平滑酵母菌、热带酵母菌、季也蒙酵母菌增多。非酵母菌有土生隐球菌 (4株 )、新隐球菌 (2株 )、曲霉菌 (1株 )。真菌培养率与感染率不平衡 ,真菌感染率仅为 17.2 % ,以 3个月内多见 (38/ 4 3例 ) ,感染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念珠菌、耐氟康唑酵母菌、曲霉菌 ,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腹腔、胆道。
- 钟林彭志海丁星易俊文柯群朱泽航
- 关键词:肝移植真菌感染受体隐球菌氟康唑曲霉菌
- 肝移植感染防治的重要性及现状被引量:5
- 2007年
- 彭志海钟林
- 关键词:肝移植术后广谱抗生素移植受体肾功能障碍粒细胞减少免疫抑制
- 肝移植患者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影响因素被引量:1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状况及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行肝移植术的257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25例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男17例,女8例;年龄〈50岁10例,≥50岁15例。采用浓度梯度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复合纸法进行金属β-内酰胺酶检测,重复序列PCR和凝胶电泳进行细菌基因型检测。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观察其耐药谱,以及基因型分布和发生感染时间,并分析其感染的影响因素。影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生率为9.7%(25/257)。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均表现为高耐药,耐药率100%,且96%(24/25)菌株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25株鲍曼不动杆菌可分为3个基因型,分别为B型18株,A型5株,C型2株。术后真菌培养阳性(OR=5.470,95%CI:1.402~21.333,P〈0.05)和再次气管插管(OR=11.538,95%CI:2.228~59.742,P〈0.05)是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移植患者术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发生率高,对多种抗生素表现为高耐药,基因型以B型为主。术后真菌培养阳性和再次气管插管是其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浦燕萍顾燕杨富王春光彭文方芳钟林
- 关键词:肝移植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质类鲍氏不动杆菌
- 肝移植术后抗菌治疗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2008年
- 肝移植术后排斥的控制已不是受体管理的主要问题,相反感染的防治则成为受体存活的关键,然而感染防治中尤其抗生素的使用呈现一种无序状态,表现在(1)抗生素应用不合理,细菌耐药率上升、多药耐药和泛耐药菌株出现。(2)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药物中毒的比例远远高于排斥反应。(3)医疗费用上涨正成为民众和政府不堪承受之重,这其中抗生素的医疗费用占据很高比重。优化抗生素治疗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 钟林彭志海
- 关键词:抗生素应用肝移植术后抗菌治疗医疗费用上涨排斥反应细菌耐药率
- 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肝移植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分析及综合治疗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患者肝移植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评价以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为基础的综合疗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在我院施行的412例肝移植资料,根据UNOS肝功能分级标准筛选出54例ALF患者(UNOS1和2A),其中17例移植术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在CRRT治疗基础上,进行抗排斥、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并对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死亡原因及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CRRT治疗过程中无并发症发生。无ARF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5.1%,1、3年生存率分别为89.2%和81.1%。ARF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58.8%,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3年生存率分别为41.2%和41.2%。结论肝移植效果主要取决于肝外器官功能和术前肝功能状态。ALF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其中术前血肌酐高术后出现ARF率高,死亡率更高。以CRRT为基础的综合疗法能有效治疗ARF患者。
- 邢同海彭志海张政徐琴君陈国庆徐军明钟林孙星
- 关键词:肝移植持续肾脏替代治疗
-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被引量:5
- 2007年
- 钟林彭志海
- 关键词:肝移植细菌感染
- 肝移植受者中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的检测和同源性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了解肝移植受者中分离的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及各菌种的同源性。方法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月—2010年4月肝移植受者的各种标本中分离菌进行微量稀释法药敏试验,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检测并应用重复序列PCR(REP-PCR)技术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250例肝移植受者中,分离出124株革兰阴性菌,其中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67株(54.0%),包括鲍曼不动杆菌20株(29.9%)、大肠埃希菌16株(23.9%)、肺炎克雷伯菌13株(19.4%)、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株(11.9%)、铜绿假单胞菌6株(9.0%)和阴沟肠杆菌4株(6.0%)。产ESBLs菌株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61.5%,8/13)和大肠埃希菌(81.3%,13/16);产金属酶的细菌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8)、铜绿假单胞菌(5/6)和鲍曼不动杆菌(95.0%,19/20);REP-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4个基因型,其中C型17株,均在同一段时间内发现;大肠埃希菌分12个基因型,B型5株;肺炎克雷伯菌7个基因型,E型6株;铜绿假单胞菌5个基因型,C型2株;嗜麦芽窄食单胞菌7个基因型,F型2株;阴沟肠杆菌4个基因型,A型、B型、C型和D型各1株。结论肝移植术后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呈泛耐药,并且可能在肝移植病房暴发流行。
- 李浩顾雁邢同海樊军卫丁星彭志海钟林
- 关键词:革兰阴性菌多重耐药肝移植分子流行病学
- 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熊去氧胆酸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5年
- 戚晓升彭志海陈国庆祝哲诚徐军明钟林
- 关键词:熊去氧胆酸肝移植术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细胞保护作用UDCA冷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