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 作品数:87 被引量:2,017H指数:30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三江源区不同建植年限人工草地植物群落与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变化被引量:20
- 2009年
- 通过对江河源区不同建植年限多年生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的调查,分析了其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人工草地建植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数量特征多呈高-低-高、杂类草生物量低-高-底、莎草生物量增加的趋势;土壤养分变化为高-低-高、容重为低-高-底、pH呈下降趋势;土壤中多数微生物的数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的变化为高-低-高,纤维素分解菌数量逐渐升高,而反硝化菌数量逐年下降,溶磷菌数量呈低-高-低的动态变化.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理化性状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各生理类群明显受不同土壤理化因素的直接控制和间接调节.说明人工草地的建植及其正向恢复演替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使土壤环境有利于有益微生物菌群的定居繁殖,有害微生物菌群的增殖受到抑制.
- 王启兰王长庭刘伟曹广民龙瑞军
- 关键词:人工草地土壤理化性状
-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被引量:57
- 2002年
- 对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形成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具有“V”字形季节变化规律和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金露梅灌丛死根和活根的生物量变化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 ;金露梅灌丛草场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为 35 .72 % ,地下净生产量为 12 0 6 .4 g/ m2 ;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与地上生物量、总生物量的比值接近于生长季始末时最大 ;
-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沈振西李英年周兴民严作良刘伟
- 关键词:金露梅灌丛地下生物量
- 围栏封育对轻牧与重牧金露梅灌丛的影响被引量:65
- 2004年
- 连续5年的封育对轻牧与重牧区金露梅灌丛产生了影响。结果表明:封育后轻牧与重牧区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都有所下降;总盖度、枯草盖度和上下层株高增加,绿草盖度减少,群落内主要植物种群特征发生相应变化,轻牧区金露梅灌丛的莎草类、杂草类和金露梅的地上生物量减少,而枯草、禾草的生物量增加,其中枯草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优良牧草比例由0.72下降为0.62;在重牧区金露梅灌丛的枯草、禾草及莎草生物量增加显著(P<0.05),金露梅的生物量增加不显著(P>0.05),而杂草生物量减少显著(P<0.05),优良牧草比例由0.48上升为0.59;围栏封育后轻牧区金露梅灌丛的草场质量指数明显下降,重牧区草场质量指数明显上升。
-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周彦艳刘伟严作良
- 关键词:草原学生态封育金露梅灌丛
-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被引量:61
- 2006年
-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全球气候变化较为敏感,系统的行为能更早地预兆全球变化,进而影响到邻近地区乃至全球气候.因此,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行为研究具有特殊重要性.利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多年来积累观测的长时间序列数据,运用生态系统稳定性直接分析方法,定量分析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灵敏度.结果表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如年降水、年均气温都比较稳定(CV值分别为16.55%和28.82%),而年度地上净初级生产量较降水和气温更为稳定(CV值为13.18%).净初级生产量关于降水和气温的灵敏度或弹性分别为E=0.0782和0.1113,即净初级生产量对降水和气温的波动均不敏感,也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通过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与世界其他地区5个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度量值横向比较,也显示出该系统的稳定性程度较高.结构相对比较简单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有较高的稳定性,说明群落稳定性虽然与物种多样性和群落复杂性有关,但未必成正比关系.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与生态系统稳定性密切相关,如生物群落的外部环境稳定程度等.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主要气候因子(年降水和年均气温)以34年的主周期随机低频振荡,在其作用下生态系统的行为呈现同主周期、振幅比较稳定的随机波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较高稳定性,是较稳定的环境和系统适应环境的进化演替结果.
-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李英年古松周兴民
- 关键词: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多样性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 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对模拟增温的响应被引量:21
- 2010年
- 在5个(A^E)直径不同的开顶式增温小室(OTCs)环境条件下,通过连续5年(2002~2006)的野外试验,分析了植物生长季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高度、盖度对模拟增温的响应.结果表明:(1)开顶式增温小室能够有效改变微气候环境,室内气温比室外增加0.24~3.41℃,其增温幅度与温室面积大小呈显著负相关(r=-0.993 1*).(2)随着试验时间的持续,各温室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均逐渐升高,第1年以温室B略高(202.01 g/m2),而第5年以温室A最高(414.56 g/m2)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和对照(P<0.05).(3)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在同一温室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第5年显著高于其它年份(P<0.05);而不同温室间的植物群落平均高度随着室内温度的增高而逐渐显著增加.(4)植物群落总盖度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第5年已接近或达到100%;各温室间分盖度之和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年际间变化差异极显著(P<0.001),2004~2006年分盖度之和均极显著高于2002和2003年,而2003年又显著高于2002年.可见,随着温室气温的逐渐增加,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高度、盖度均表现为逐渐上升的趋势.
- 刘伟王长庭赵建中许庆民周立
- 关键词:矮嵩草草甸植物群落模拟增温
- 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碳分布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关系被引量:32
- 2010年
- 利用2003年-2005年中国科学院海北站不同群落类型草地和土壤的实测资料,研究了高寒草甸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分布特征与物种多样性、生物量的关系。结果显示:不同群落类型物种多样性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的增加而降低;群落生物量随着土壤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不同类型草地土壤中,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有机全碳均显著高于其它三个类型草地各层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全碳(P<0.01),4种群落类型土壤剖面上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土层、不同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存在明显差异;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全氮呈显著相关,土壤有机碳和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可作为衡量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变化的重要指标。不同类型草地其最初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生产力水平和土壤养分条件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组成和活性。
- 王长庭龙瑞军刘伟王启兰张莉吴鹏飞
- 关键词: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生物量土壤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
- 水葫芦苗(Halerpestes cymbalaris)的生长特征研究被引量:10
- 2004年
- 以调查统计的方法在中国科学院海北定位站研究了高寒湿地植物水葫芦苗无性系的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匍匐茎只有1条的水葫芦苗最多,占35.29%,匍匐茎有4条的水葫芦苗只占8.82%。同一水葫芦苗无性系中,随着匍匐茎数目的增多,分株数、间隔子数、茎总长和匍匐茎比节间重变小。分株一般在第一级最高,末级较低;第1条匍匐茎的间隔子较长。随水葫芦苗匍匐茎数目的增多,用于无性繁殖的分株干重比例逐渐增加,用于有性繁殖的花的干重比例下降。水葫芦苗无性系这种生长特征、形态特征以及能量分配规律是其生物-生态学特性和所处高寒湿地生境共同决定的。
- 周华坤周立赵新全刘伟李英年赵亮
- 关键词:无性系
- 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演变预测及保护对策
- 周立刘伟王启基周兴民曹广民等
- 该课题主要对柴达木盆地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研究,包括现状及存在问题,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及结果,植被破坏与沙化侵蚀程度,生态环境在自然动力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扰动下的演变趋势及预测模型。据此提出控制沙漠北,...
- 关键词: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物环境环境演化环境保护环境质量评价
- 青海省玛多县草地退化原因及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被引量:5
- 2004年
- 在玛多县草地退化现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玛多县草地退化的原因,指出了玛多县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玛多县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导致玛多县草地退化、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的两大因素,鼠虫害对它们产生的影响起了促进作用.只有合理利用和保护天然草地,优化产业结构,使草地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才能使玛多县的草地畜牧业协调发展.
- 周华坤周立刘伟严作良来德珍 才让太 赵邦彩 李有福
- 关键词:草地退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自然因素草地生态系统
- 不同程度退化草地生物量的分布模式被引量:93
- 2005年
- 以高寒矮嵩草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程度退化草地地下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地下和地上生物量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而下降;地下生物量主要分布在0~10cm的范围内,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根系有向表层聚集的趋势;植物群落组成中,莎草和禾草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杂类草则表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向;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总地上生物量远低于地下生物量,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则相差较小,特别是在极度退化草地,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十分接近.
- 刘伟周华坤周立
- 关键词: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