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

作品数:18 被引量:26H指数:4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化学工程
  • 6篇理学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篇分子
  • 4篇甲烷
  • 3篇石墨
  • 3篇分子筛
  • 2篇等温线
  • 2篇丁烯
  • 2篇石墨化炭黑
  • 2篇炭分子筛
  • 2篇气固
  • 2篇吸附等温线
  • 2篇煤层气
  • 2篇混合气体
  • 2篇活性炭
  • 2篇分子模拟
  • 2篇LANGMU...
  • 1篇电极
  • 1篇丁烷
  • 1篇亚胺
  • 1篇延迟焦化
  • 1篇液相

机构

  • 18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8篇李明
  • 3篇郭璞
  • 3篇伍艳辉
  • 2篇朱志荣
  • 2篇赵欣
  • 2篇刘娟
  • 2篇戚寅
  • 2篇高秋菊
  • 1篇石玉美
  • 1篇阴晓临
  • 1篇吴倩
  • 1篇刘仲能
  • 1篇王凯
  • 1篇代磊
  • 1篇顾安忠
  • 1篇王廷亮
  • 1篇胡鸣若
  • 1篇童锴
  • 1篇胡超
  • 1篇黄海仙

传媒

  • 3篇化工学报
  • 3篇上海化工
  • 2篇炭素技术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炭素
  • 1篇功能材料
  • 1篇煤炭学报
  • 1篇第二届全国化...
  • 1篇第五届全国化...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第三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真实吸附溶液理论预测CH_4-C_2H_6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被引量:1
2013年
采用容积法测试了纯CH4和C2H6在204-Ⅱ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线,温度为293 K,压力范围为0~4 MPa。采用捕集法测试了CH4-C2H6混合体系293 K、0~1.1 MPa条件下在204-Ⅱ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其中CH4浓度范围34.0%~95.2%。引入描述吸附相自身非理想性的真实吸附溶液模型(RAST),结合描述吸附剂表面势场不均一的孔径分布模型(MPSD),建立了MPSD-RAST模型,其中RAST模型中的活度因子使用Wilson方程和NTRL方程计算。采用MPSD-RAST模型对CH4-C2H6吸附平衡数据进行了预测,并与理想吸附溶液模型(IAST)和MPSD-IAST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轻组分CH4,MPSD-RAST模型预测平衡吸附量和摩尔分数的精度明显优于IAST和MPSD-IAST模型;对于重组分C2H6,IAST、MPSD-IAST和MPSD-RAST 3种模型的预测偏差均低于5%。研究结果表明,预测混合气体的吸附平衡,吸附相自身非理想性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李明涂适赵欣刘龑
关键词:混合气体
6FDA型聚酰亚胺中气体溶解行为的分子模拟被引量:4
2009年
用分子模拟方法对6FDA-durene、6FDA-pPDA及其共聚物6FDA-durene/pPDA的链间距及自由体积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与文献实验值一致;采用巨正则Monte Carlo(GCMC)方法模拟了O2、N2、CH4和CO2在聚酰亚胺中的溶解,计算结果表明:COMPASS力场能较准确地描述O2、N2和CH4在聚酰亚胺中的吸附溶解,O2、N2、CH4的溶解系数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CO2的溶解系数计算值与实验值偏差较大(约50%),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模拟过程中未考虑体积溶胀效应以及COMPASS力场不能精确描述CO2与—CF3基团的相互作用。同一聚合物中,计算所得气体溶解系数的大小顺序为CO2>CH4>O2>N2,与气体凝聚性趋势一致,同种气体在6FDA型聚酰亚胺中的溶解系数与其自由体积分数变化趋势一致。3种聚合物对CO2/CH4的溶解选择性高于O2/N2,共聚物与均聚物相比,气体溶解选择性没有明显提高。
伍艳辉张海峰李明刘仲能
关键词:自由体积
混合气体在炭基上的吸附平衡研究
本文建立了一套捕集法测多组分气体吸附平衡的实验装置,测定了293K,0-2.0MPa以及不同浓度条件下三组二元体系CH4-C2H6, CH4-CO2, C2H6-CO2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衡数据,并测定了一组CH4-CO2...
赵欣王廷亮李明
关键词:活性炭混合气体分析模型
气体在石墨化炭黑上吸附平衡的普遍化模型
2011年
通过静态容积法测试了CO2和CH4在石墨化炭黑上的吸附平衡数据,温度范围253.2~313.2 K,压力范围0~4.5 MPa。利用Virial方程计算CO2和CH4吸附平衡的亨利常数K,绘制(K.p)-n的普遍化曲线。结果表明,普遍化曲线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温度下CO2和CH4的吸附平衡数据,利用普遍化模型能够实现预测吸附平衡的目的。
徐尔玲李明刘娟严一凡
关键词:石墨化炭黑
气体吸附等温线回归模拟准确性分析
针对由吸附等温线模型回归气体吸附平衡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了研究,从表面覆盖率和实验误差两个因素出发,考查了它们对回归Langmuir、DR 和FHVSM 三种等温线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并对回归参数的可靠性作了分析。结果表明,...
李明伍艳辉
关键词:吸附等温线LANGMUIR方程
文献传递
油品体系中噻吩硫的吸附研究
<正>汽油中含硫化合物的含量虽然不多,但危害性很大。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油品中硫含量的规定越来越严格,美国环境保护署Ⅱ级燃油标准(Tierz)汽车尾气排放和低硫汽油标准要求炼油企业所生产的汽油中的硫含量在2006年...
阴晓临伍艳辉李明
文献传递
基于活性炭从煤层气中分离甲烷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索不同工艺条件下活性炭204-Ⅱ用于从煤层气中分离CH。的效果,在温度253.2~313.2K、压力0~0.8MPa,采用容积法测试CH。,N2纯组分在活性炭204~Ⅱ上的吸附平衡,并在293.2K、0.1~0.5MPa进行CH4,N2纯组分及其混合体系在活性炭204~Ⅱ固定床上的动态穿透曲线两塔变压吸附分离试验。采用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描述纯CH4,N2在活性炭204~Ⅱ上的吸附等温线,分析不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H4对N2的吸附选择性,明确降低压力和升高温度可以提高CH4和N2的吸附平衡差异。通过动态微分模型对CH4,N2纯组分的固定床穿透曲线进行理论模拟并计算得到传质系数,结果表明,二者传质系数基本相等,确定了cH4和N2在活性炭上的分离是基于吸附平衡差异的机理。低浓度的煤层气通过一步变压吸附过程的分离效果有限,CH4含量为20.13%和47.46%的煤层气可分别提纯至39.83%和71.38%,不同操作压力下的提纯效果接近(0.1~0.5MPa)。
李明高秋菊郭璞谭靖
关键词:煤层气CH4N2
液相硅沉积改性HZSM-5分子筛的择形吸附分离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聚硅氧烷作为改性剂,通过液相硅沉积表面修饰对HZSM-5分子筛吸附剂进行了择形功能化改性,采用X射线衍射(XRD)、NH3-TPD、比表面积与孔径分析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改性前后的吸附剂进行了表征。分别采用液相吸附法和气相吸附法研究了ZSM-5择形分子筛对于对二甲苯(pX)和间二甲苯(mX)混合物的择形吸附分离效果,考察了硅沉积改性程度、液相吸附及气相吸附工艺条件对硅沉积修饰分子筛Si/ZSM-5择形吸附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分子筛吸附剂中介孔体积随着硅沉积改性次数增加而减少,而微孔体积改变较小,但4次硅改性后的分子筛吸附剂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同时,随着硅沉积改性次数的增加,分子筛吸附剂的吸附量减小,而吸附剂的择形吸附分离系数βpX/mX增大;另一方面,气相热解吸得到的pX/mX选择性高于液相解吸法,并且二氯甲烷作为液相解析剂的pX/mX择形选择性高于甲苯和环己烷解析剂。吸附重量动态分析测试结果表明,Si/ZSM-5(0)、Si/ZSM-5(2)和Si/ZSM-5(4)的平均吸附容量分别为102.1,82.12和71.84mg/g,pX&mX二甲苯混合物的扩散速率随着硅沉积改性程度的增加而明显减小。
王凯童锴胡超李明朱志荣
炭分子筛用于烃类的吸附分离
来自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和化工厂乙烯裂解装置的混合碳四馏分,由于异丁烯和正丁烯的沸点及相对挥发度非常接近,难以用传统的精馏法将其分离,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1]。本文采用物理方法[2]活化CMS-200炭分子筛,获得对碳四烃...
奚喆李明
关键词:正丁烯异丁烯炭分子筛
文献传递
用于PEMFC的天然气水蒸气制氢系统被引量:4
2009年
针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应用要求,开发了一个包括天然气水蒸气重整、CO变换和变压吸附净化的制氢工艺过程,并着重对重整反应和变压吸附的操作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空速和水碳比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得到适宜的工艺操作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温度650℃、水碳比6、空速42h-1时,氢气含量为70.21%,甲烷转化率为77.41%;分析了温度、流速对变压吸附脱除CO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2MPa、40℃和吸附、脱附时间120s的条件下,产品气中CO浓度接近于1×10-6,经过多次循环后产品气质量稳定,可以连续获得满足80W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要求的高纯度氢气。
代磊李明胡鸣若
关键词:PEMFC甲烷重整变压吸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