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辉

作品数:33 被引量:277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生物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历史地理
  • 12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3篇遗址
  • 6篇人地关系
  • 5篇地貌
  • 5篇全新世
  • 5篇聚落
  • 4篇遗存
  • 3篇石器
  • 3篇流域
  • 3篇考古
  • 2篇新石器
  • 2篇植被
  • 2篇史前
  • 2篇释光测年
  • 2篇水流域
  • 2篇剖面
  • 2篇青铜
  • 2篇青铜时代
  • 2篇孢粉
  • 2篇文化
  • 2篇墓地

机构

  • 33篇中国社会科学...
  • 15篇北京大学
  • 7篇河南省科学院
  • 5篇甘肃省文物考...
  • 4篇郑州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河南省文物考...
  • 3篇西北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山东省文物考...
  • 1篇赤峰学院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伦敦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3篇王辉
  • 9篇莫多闻
  • 7篇鲁鹏
  • 5篇王辉
  • 4篇张海
  • 3篇陈国科
  • 3篇周昆叔
  • 2篇田燕
  • 2篇李延祥
  • 2篇胡珂
  • 2篇刘建国
  • 2篇张家富
  • 2篇张翼飞
  • 2篇李水城
  • 2篇许俊杰
  • 2篇陈盼盼
  • 2篇孙明霞
  • 2篇张良仁
  • 2篇王辉
  • 1篇赵欣

传媒

  • 8篇南方文物
  • 5篇考古
  • 5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华夏考古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考古与文物
  • 2篇地理科学
  • 2篇江汉考古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6
  • 1篇2003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空间分析技术支持的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研究被引量:10
2018年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等技术,对良渚古城周边的东苕溪水系范围内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处理,提取河网和流域范围,统计流域面积,并计算塘山、狮子山、岗公岭、秋坞等坝群产生的库容,探讨良渚古城周边的水文特征、良渚古城选址、水坝功能等问题。研究表明良渚古城外围水利工程选址极为合理,使用最小干预原则,将一系列山体进行改造,在山谷的出口筑坝蓄水,具有防洪、运输、调水、灌溉等功能,达到治水功能的最大化,充分展示了良渚人先进的治水理念与高超的水利工程设计、组织、实施能力。
刘建国王辉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水利工程
新疆青河县花海子三号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4
2016年
“三道海子墓葬及鹿石遗址群”位于新疆青河县东北部查干郭勒乡阿尔泰山分水岭处,西邻蒙古国(图一)。2001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三道海子墓葬及鹿石遗址群”成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郭物张海龙吕恩国乌东军郑颉姚仁文满建军王龙江玉杰娄朋飞肖国强黄淑蕴沙马丽沙马勒别克焦克敏唐云鹏刘启史忞兰博方胜强司润晓张慧芬林铃梅鲁鸣柳谢秉燊牧金山李宇奇王学荣王学荣刘建国王刃余杨立为刘建国王明辉赵欣王树芝
关键词:祭祀遗址早期铁器时代
唐宋时期洛阳城洪水事件的地层沉积记录
2013年
通过对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附近沉积剖面分段采样,并进行粒度和常量元素分析,探讨唐宋时期沉积剖面的成因以及洛阳城洪水事件。粒度组分、概率累积曲线以及频率分布曲线表明,第4,6,7层有3次洪水灾害事件发生;SiO2,Al2O3和Fe2O3等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石英、高岭土以及磁性矿物发生迁移,反映沉积环境的改变;第6,7层底部样品中石英增多,高岭土以及磁性矿物减少,印证了粒度分析结果所反映的水灾记录。综合分析表明,在盛唐时期和中唐时期发生过两次较大规模的水灾事件,北宋时期发生过一次较为严重的漫洪堆积过程。研究结果与历史文献的记录基本吻合。
许俊杰莫多闻周昆叔王辉
关键词:粒度
甘肃武威市白塔寺遗址1999年的发掘被引量:6
2003年
The White Stupa Monastery in Wuwei is the site of a Tibetan Buddhist temple of the Mongol Yuan period. In 1247, the Tibetan Sakya sent the Dharma-king Sakya Banzhida to Liangzhou to have talks with Koiten, son of Khan Ogedai of the Mongol Yuan government. The two parties reached a peaceful agreement on the affiliation of Tibet to China. In 1251, Sakya Banzhida passed away, and Koiten built for him a stupa in the White Stupa Monastery. So this temple constitutes a historical witness of the formal annexation of Tibet to the territory of China. The site is square in plan, measuring 420m from the north to the south and 400m from the west to the east. The stupa is in the southwestern corner of the monastery. Its base left over rammed-earth remains five meters high. In plan it is shaped like a cross with folded corners. The rammed-earth stupa core was built in the 13^th century, and surfacing bricks used in repairs of Ming-Qing times remain on its northern side. Excavation shows that beneath the stupa foundations is a square platform, which was built of rammed pure loess in the 13^th century, and the surface was plastered in lime. In the Ming period, the platform was enlarged and surfaced in brick. To the north of the stupa, a ruined building was revealed to be of the Qing period. In the center of the monastery, a little to the north, is the area of halls and pavilions.
魏文斌李明华王辉王辉李裕群
关键词:塔基地层堆积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水下勘探及试掘简报被引量:7
2018年
2016年11月至2017年3月,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运用多学科技术手段对盘龙城遗址的盘龙湖和破口湖区域开展了水下地形测绘、考古勘探及试掘工作,以探明当代湖泊中古代遗存的分布情况。本次工作中,借助单波束测深仪测绘完成了盘龙湖地形图,借助水上平台勘探了盘龙湖水下区域,同时利用枯水期对破口湖湖底进行了考古试掘。通过水下勘探和湖底试掘,在海拔高程低至18.05~17.5米的湖盆内发现了商文化时期遗存,表明盘龙城遗址的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经历了较大变迁。
张昌平胡庆武马雪军胡庆武邹秋实廖航徐深路晋东段董念姚书春李春海陶井奎姚书春王辉李春海
关键词:盘龙城遗址水下考古
嵩山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环境与文化被引量:21
2006年
近年在嵩山地区黄土层中发现300多处旧石器地点,多半出产在中更新世末至晚更新世早期的地层中,可与深海氧同素第5阶段后期对比。这表明约70kaB.P.前末次间冰期嵩山旧石器文化发达,为新石器时代至夏商华夏文化的核心———嵩山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末次间冰期后期的环境变化,对古人类和生物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周昆叔张松林莫多闻王辉
关键词:旧石器文化
黄淮平原西部漯河地区中全新世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漯河地区位于黄淮平原西部,整体上属于冲积平原地貌,内部可细分为若干类地貌单元,反映不同地理环境背景。在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波动背景下,广泛发生了河流的泛滥和湿地消亡。这些自然景观的差异与变化深刻影响着该地区新石器中晚期以来聚落结构和人地关系,尤其体现在聚落的选址、营建以及扩张等方面。
张海李唯王辉梁法伟
关键词:中全新世人地关系
萨拉乌苏河两岸宋(西夏)元前后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被引量:11
2011年
根据对萨拉乌苏河两岸地层时代、古代遗址分布、剖面孢粉分析、考古资料、古文献和前人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结合野外考察资料的研究,认为除气候因素外,萨拉乌苏河的下切也是两岸地貌水文情况变化、植被变化、沙漠化和人类活动兴衰值得考虑的原因。萨拉乌苏河现在的深切河谷在唐代中后期才开始下切形成,之前附近为较大面积的湖沼水域,水域内人类活动程度较低。萨拉乌苏河下切使两岸在宋元时期形成了一个适于牧业经济方式的茂盛的草原湿地环境,造成宋元时期该流域人类活动的繁荣局面。而元代以后该河流的下切深度过深引起的水文条件的退化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影响等因素的叠加,也是导致其两岸环境恶化和人类活动衰退以及明代后期沙漠化事件的重要原因。
胡珂莫多闻王辉张翼飞
关键词:毛乌素沙地环境变化
西安市长安区丰京遗址水系遗存的勘探与发掘被引量:8
2018年
2013~2016年,在丰京遗址曹寨村至大原村一带进行大面积钻探和解剖性发掘,确认曹寨古水域为西周时期的人工水域,曹寨南至大原村西的古河道为西周时期的人工河道,大原村东的两个水池是汉代利用废弃古河道和低洼地段挖建而成。这些水系遗存的发现,为研究丰京遗址聚落布局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
付仲杨徐良高王辉
陕北长城沿线先秦时期生业与环境的关系被引量:18
2014年
探寻环境和文化的一些要素在时间序列上的耦合,已经成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在环境影响文化的方式上,一些解释模型也被构建起来,但从人类文化的角度来考察人地关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生业模式作为人类从自然环境中获取食物来源的方式,与自然环境和生产技术都有密切的关系。通过对陕北长城沿线先秦时期考古资料的梳理,总结出生业模式4个阶段的发展过程,即农业活动的开始、农牧混合经济的出现、农牧混合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游牧业的出现。通过对多个全新世剖面的总结和对比,区域气候变化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11.0~8.5cal.kaB.P.不稳定的升温期、8.5~3.8cal.kaB.P.较为稳定的高温期以及3.8~2.2cal.kaB.P.的干冷期。在此基础上,对不同阶段生业模式的文化和环境背景进行了分析,揭示了生业模式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并进而展现了研究区生业与环境之间复杂的对应关系,以此说明生业变化并非只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也不是所有的环境变化都必然引起生业的变化。由于动植物考古和古环境变化研究在时空分辨率上还有待提高,以及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目前还不能揭示生业与环境关联的细节及其复杂的环境一文化背景。
王辉莫多闻袁靖
关键词:先秦时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