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11 被引量:6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磷化氢
  • 5篇沉积物
  • 3篇太湖
  • 3篇微生物
  • 2篇自然界
  • 2篇湖泊
  • 2篇湖泊沉积
  • 2篇湖泊沉积物
  • 1篇厌氧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色谱
  • 1篇色谱分析
  • 1篇生物环境
  • 1篇释放通量
  • 1篇释放源
  • 1篇水-气界面
  • 1篇通量
  • 1篇铜胁迫
  • 1篇气相
  • 1篇气相色谱

机构

  • 11篇南京大学
  • 3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国家海洋环境...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11篇王强
  • 10篇王晓蓉
  • 8篇耿金菊
  • 3篇牛晓君
  • 2篇莫伟恒
  • 2篇任洪强
  • 2篇金红梅
  • 2篇朱益新
  • 2篇丁丽丽
  • 2篇梁瀚文
  • 1篇贾海霞
  • 1篇郭红岩
  • 1篇冯建昉
  • 1篇姚子伟
  • 1篇乔松
  • 1篇金相灿
  • 1篇孙琴
  • 1篇张蕤
  • 1篇施华宏
  • 1篇朱建国

传媒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高技术通讯
  • 1篇色谱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结合态磷化氢在污水深度处理系统中的源被引量:8
2005年
丁丽丽梁瀚文朱益新莫伟恒王强任洪强王晓蓉Marc EdwardsDietmar Glindemann
关键词:磷化氢结合态痕量气体生物环境还原性释放源
太湖部分区域沉积物中磷化氢和微生物的分布被引量:5
2006年
测定了太湖柱状沉积物中磷化氧和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磷化氢和各种代表性微生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磷化氢在太湖柱状沉积物中普遍存在,其浓度范围为0.15~36.1ng/kg,磷化氢的含量随沉积物取样深度和点位的不同而变化.表层沉积物中的代表性微生物在不同点位的分布差异较大,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与沉积物污染程度、营养盐状况有关.表层沉积物中磷化氢与微生物(好氧细菌、厌氧细菌、放线菌、有机磷细菌和无机磷细菌)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磷化氢与无机磷细菌呈显著正相关(R^2=0.817,n=6),而与有机磷细菌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2=0.008,n=6).
耿金菊王强金相灿王晓蓉
关键词:磷化氢微生物太湖沉积物
模拟环境条件下湖泊沉积物中磷化氢的行为被引量:3
2005年
采用实验室模拟方法,考察了水泥比、搅动、铁盐(Ⅱ、Ⅲ)和锰盐(Ⅱ)等理化因素对湖泊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水泥比为3∶1时,吸附态磷化氢和顶空磷化氢气体均取得最大值,分别为7517ng·kg-1和40ng·m-3。扰动对沉积物中吸附态磷化氢的生成和释放均有影响。50r·min-1的低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变化不显著;100r·min-1的中扰动强度下,吸附态磷化氢的量先增加后下降,其净含量是磷化氢生成和释放相互平衡后的结果;扰动强度增加到150r·min-1后,磷化氢释放加剧,吸附态磷化氢的量急剧下降。铁盐(Ⅲ)可加速沉积物中磷化氢的消失,铁盐(Ⅱ)和锰盐(Ⅱ)对吸附态磷化氢的影响不显著。
耿金菊王强牛晓君王晓蓉
关键词:沉积物磷化氢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加条件下水稻对土壤微污染铜胁迫响应被引量:5
2007年
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加(FACE)平台下,采用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CO_2浓度升高至570μmol·mol^(-1)时,水稻叶片对土壤二级Cu污染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当CO_2浓度升高至570μmol·mol^(-1)时,水稻叶片中Cu含量与对照圈(Ambience)相比有降低的趋势,尤其当土壤受到二级Cu污染时,降低趋势更明显;在FACE条件下,二级Cu污染引起水稻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酶)活性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受到诱导,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在自然CO_2浓度下,二级Cu污染造成了SOD酶活性在水稻整个生长阶段受到抑制;而GSH和GSSG含量受到诱导,在拔节期诱导率最大,后期恢复到对照水平.随着水稻生长发育,丙二醛(MDA)的含量不断上升,但是在同一生长阶段FACE圈和Ambience圈各处理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高浓度CO_2下,水稻对二级Cu污染胁迫响应部分指标发生变化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贾海霞郭红岩尹颖王强孙琴王晓蓉朱建国
关键词:CO2浓度GSHMDA
自然界磷化氢前体物类型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磷化氢是磷循环的气相载体,已被确认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痕量气体.以富营养化湖泊的沉积物湿样为培养底物,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外加的不同含磷化合物(卵磷脂和磷酸二氢钾)转化为磷化氢的难易程度和可能性.结果发现:无机磷作为磷化氢前体物的可能性最大,有机磷作为磷化氢前体物的可能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考察.添加不同含磷物质及空白样品的实验中,沉积物吸附态磷化氢含量与顶空磷化氢气体具有时间和含量上的一致性,表明顶空磷化氢的排放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沉积物吸附态磷化氢的量,沉积物对磷化氢有强烈的吸附作用,培养过程中释放到顶空的游离磷化氢仅占很小一部分(通常为吸附态磷化氢的1/10000).
耿金菊乔松张蕤王晓蓉王强
关键词:磷化氢微生物前体物质沉积物
太湖沉积物中微生物和磷化氢的时空分布及关系被引量:13
2006年
对2004年春、夏、秋、冬季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好氧细菌夏季生长较好;放线菌春、秋季生长较好;有机磷细菌夏季分布数最大;无机磷细菌各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厌氧细菌春、夏季节分布要略高于秋、冬季节.在空间分布上,好氧细菌在鼋头渚分布最多,贡湖最少;厌氧细菌与好氧细菌分布规律类似;放线菌则与此相反;有机磷细菌为小丁湾>梅园>贡湖>东太湖>鼋头渚;无机磷细菌为东太湖>梅园>鼋头渚>小丁湾,贡湖.磷化氢(PH3)在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含量在(1.71±0.74)^(176.47±0.98)ng/kg之间,最大值出现在冬季东太湖点,最小值出现在春季贡湖点.PH3与微生物的相关性分析表明,PH3与无机磷细菌显著正相关,与厌氧细菌的相关程度次之,与有机磷细菌则无明显的相关性.
王强耿金菊金红梅施华宏王晓蓉
关键词:微生物太湖
太湖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观测
2008年
磷化氢是大气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痕量气体,它是磷的气相载体,能够在湖泊水体和大气中进行迁移转化,参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从而对湖泊的富营养化造成影响。太湖是典型的磷限制型湖泊,富营养化问题严重,为了弄清磷化氢是太湖水体的源与汇以及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本文利用静态箱观测法对冬夏两季太湖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观测,利用柱前两次低温冷阱富集-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联用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磷化氢(PH3)的释放通量日变化为白天低,晚间高。极大值出现在5:00,极小值出现在11:00~14:00。不同点位间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在(0.04±0.01)~(3.32±0.13)ng·m-2·h-1之间,夏季PH3释放通量要高于冬季,平均释放通量为(1.34±0.20)ng·m-2·h-1。太湖水体是大气中磷化氢的源。
王强耿金菊金红梅王晓蓉
关键词:太湖水-气界面磷化氢释放通量
大型UASB系统磷化氢分布及磷平衡研究被引量:10
2005年
重点研究厌氧UASB反应器污泥沼气中产生的气态磷化氢、结合态磷化氢沿高度分布以及磷平衡.结果表明,沼气中平均磷化氢浓度为1.94~17.92ngPH3/m3;反应器上空大气中气态磷化氢浓度约为0.09~0.16ng PH3/m3.反应器周围100m大气中未测到磷化氢.污泥结合态磷化氢浓度及沿高度分布随生产季节差异较大,4月份测得结合态磷化氢浓度较高(19.14~106.3 ngPH3/kg湿泥),沿高度呈波浪形走势;10月份浓度仅为4月份的9%~74%(9.05~27.52 ng PH3/kg湿泥),呈顶部和底部浓度高中间低的趋势,这可能与10月份污染物浓度低流量高有关.反应器顶部溢流区污泥中结合态磷化氢浓度高达100.1 ng PH3/kg湿泥(4月份).由于溢流区阳光可以直射而且与空气直接接触,这意味着很可能存在另一种磷化氢生成新机制,即不同于厌氧微生物生成磷化氢. 磷平衡研究发现,每天通过沼气损失的P量为4.5~46.6μg P,占总磷去除量的(0.434~4.25)×10-6‰.每天以污泥结合态磷化氢方式损失的磷量可估算为42.03~146.7μgP,占废水总磷去除量的(3.82~14.1)×10-6‰.排泥损失的总磷量为4.45 kg P/d,占废水总磷去除量的43%.废水通过厌氧生成磷化氢除磷可行性极低.
丁丽丽朱益新梁瀚文王强莫伟恒任洪强王晓蓉
关键词:厌氧磷化氢磷平衡
自然界中磷化氢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利用柱前两次低温冷阱富集-气相色谱/氮磷检测器(GC/NPD)联用技术对北极地区和大连湾海洋沉积物中的磷化氢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在北极生物圈中普遍分布着该气体,磷化氢在北极大气中的浓度在18.54~132.18ng·m^(-3)之间,与南极大气中磷化氢气体浓度水平相当;大连湾沉积物中基质态磷化氢浓度范围在116.8~554.3ng/kg之间,与胶洲湾报道的浓度相当;光照强度、土壤/水-土壤对PH_3的吸附以及季节变化是影响磷化氢在自然界分布规律的重要因素。
封颖王强王强姚子伟
关键词:磷化氢自然环境影响因素
冷阱温度和激活电压对气相色谱分析痕量磷化氢的影响被引量:4
2005年
耿金菊王强牛晓君王晓蓉冯建昉
关键词:气相色谱磷化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