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

作品数:9 被引量:173H指数:9
供职机构:北京离子探针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定年
  • 7篇锆石
  • 5篇新太古代
  • 5篇太古代
  • 4篇锆石SHRI...
  • 4篇SHRIMP
  • 3篇SHRIMP...
  • 3篇SHRIMP...
  • 3篇U-PB定年
  • 2篇同位素
  • 2篇年代学
  • 2篇滹沱群
  • 2篇花岗岩
  • 2篇变质
  • 1篇底界
  • 1篇玄武安山岩
  • 1篇玄武岩
  • 1篇岩体
  • 1篇岩组
  • 1篇元古代

机构

  • 9篇中国地质科学...
  • 9篇北京离子探针...
  • 4篇山东省地质调...
  • 2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万渝生
  • 9篇王伟
  • 9篇王伟
  • 8篇董春艳
  • 5篇颉颃强
  • 4篇王世进
  • 4篇杜利林
  • 3篇宋志勇
  • 3篇刘敦一
  • 2篇马铭株
  • 2篇杨崇辉
  • 2篇王立法
  • 2篇杨恩秀
  • 2篇刘清德
  • 1篇周红英
  • 1篇郭敬辉
  • 1篇徐仲元
  • 1篇王泽九
  • 1篇耿元生
  • 1篇王惠初

传媒

  • 3篇山东国土资源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7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鲁西蒙山龟蒙顶、云蒙峰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测年及形成时代被引量:16
2010年
蒙山主峰龟蒙顶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的2件样品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 539±17)Ma,(2 544±15)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蒙山北部云蒙峰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 534±8)Ma,其侵入龟蒙顶岩体片麻状花岗闪长岩。龟蒙顶岩体属峄山岩套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云蒙峰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
王世进万渝生王伟王伟宋志勇董春艳王立法
关键词:新太古代SHRIMPU-PB测年花岗闪长岩
鲁西新太古代济宁群含铁岩系形成时代——SHRIMP U-Pb锆石定年被引量:41
2010年
济宁群以隐伏的地质体分布于华北克拉通鲁西地区,以往被划归古元古代。近年来在济宁群的钻探和地球物理研究中,发现存在较大规模条带状硅铁建造,其形成时代引起地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对济宁群变质碎屑沉积岩和长英质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年龄测定。含砾绿泥绢云千枚岩的碎屑锆石年龄主要集中在~2.7Ga,可靠的最年轻碎屑锆石年龄为2.61±0.01Ga。变质长英质火山岩岩浆锆石年龄为2.56±0.02Ga。研究表明,济宁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条带状铁建造主要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济宁群在岩石组合、变质作用方面与鞍山、冀东以及五台地区同时代含硅铁建造的表壳岩系有差别,但是与本溪南芬铁矿的岩石组合有相似之处。这些可能为我国的隐伏太古宙BIF铁矿的研究与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王伟王伟王世进刘敦一董春艳董春艳颉颃强马铭株
关键词:新太古代BIFSHRIMP定年
鲁西地区石门山—凤仙山岩体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形成时代被引量:12
2010年
鲁西地区石门山岩体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原划为新太古代早期侵入岩。根据新测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530±8)Ma,其形成时代确定为新太古代晚期。凤仙山岩体为中粒二长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13±12)Ma,并侵入片麻状花岗闪长岩。石门山岩体属峄山岩套,为TTG质花岗岩,是地幔岩浆侵入混入地壳物质形成的。凤仙山岩体属傲徕山岩套二长花岗岩,为上地壳物质重熔(深熔)作用形成的。峄山岩套TTG类岩石是2560~2530 Ma壳幔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普遍具有片麻状构造,表明经历变质变形作用。未受区域变质作用的傲徕山岩套大规模壳源花岗岩是2530~2500 Ma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末超大陆拼合有关,2530 Ma是鲁西地区重要的构造热事件发生时期。
王世进万渝生王伟王伟宋志勇董春艳王立法杨恩秀
关键词:新太古代SHRIMPU-PB定年
五台地区滹沱群底界时代:玄武安山岩SHRIMP锆石U-Pb定年被引量:28
2010年
五台地区古元古界滹沱群底部砾岩层中发育浅变质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详细的地质调查确认其与上下沉积岩层为整合关系.对该岩层中玄武安山岩的锆石进行了SHRIMPU-Pb年龄测定,主要年龄结果分为两组.较老的一组锆石207Pb/206Pb年龄范围为2433~2558Ma,与五台-阜平地区地壳形成时代一致,推测为岩浆穿过地壳时捕获或火山岩沉积时陆源碎屑岩带入的锆石;较年轻的一组锆石13个点的Pb/206Pb年龄非常集中,其加权平均值为(2140±14)207Ma.该组锆石U含量极低(多数<50×10-6),Th/U比值高(0.49~1.11),为基性岩浆成因锆石.因此,(2140±14)Ma就是玄武安山岩的岩浆锆石结晶年龄,代表滹沱群的底界时代.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滹沱群形成于早元古代中期,是不同于五台运动的另一次地质事件的记录,很可能与华北中部2.2~2.1Ga的裂谷活动有关.
杜利林杨崇辉郭敬辉王伟王伟任留东万渝生
关键词:滹沱群玄武安山岩U-PB年龄早元古代
山东崂山花岗岩形成时代——锆石SHRIMP U-Pb定年被引量:34
2010年
白垩纪崂山超单元花岗岩由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类组成,自早到晚存在明显的富钾演化特征。根据新的SHRIMP U-Pb锆石定年结果,该超单元早期相浮山亚超单元的浮山二长花岗岩年龄为(120±2)Ma,晚期相崂顶亚超单元的崂山碱长花岗岩年龄为(114±2)Ma。所以,可把崂山超单元花岗岩时代限定在110~120 Ma之间(早白垩世),其形成与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有关。
王世进万渝生王伟王伟宋志勇王金光董春艳颉颃强
关键词:花岗岩早白垩世SHRIMPU-PB定年
鲁西泰山岩群变质枕状玄武岩岩相学和侵入的奥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被引量:27
2009年
鲁西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中,典型变质枕状玄武岩出露在济南章丘的团员沟村西一带。本文对变质枕状玄武岩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岩枕内部既有原生斜长石(An>30),又有绿片岩相变质形成的钠长石(An<10)。侵入柳杭岩组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SHRIMPU-Pb年龄为2707±9Ma,它限制了泰山岩群形成时代不晚于2.71Ga。
王伟王伟王世进杜利林杜利林颉颃强董春艳
关键词:枕状玄武岩SHRIMP定年新太古代
华北克拉通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的形成时代和物质来源:碎屑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制约被引量:37
2010年
对华北克拉通前寒武纪变质地层高凡群、滹沱群和东焦群碎屑锆石年龄谱进行了研究.高凡群石英岩碎屑锆石年龄主要为~2.5Ga,存在部分~2.7Ga和时代更老的碎屑锆石.滹沱群底砾岩的石英岩砾石碎屑锆石年龄谱与高凡群石英岩十分类似.东焦群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碎屑锆石年龄也以~2.5Ga为主,但无>2.6Ga碎屑锆石,而有~1.83Ga和2.0~2.2Ga碎屑锆石存在.研究表明:(1)高凡群形成于新太古代五台花岗-绿岩带之后,为华北克拉通古元古代(2.14~2.47Ga)最古老的地层之一;(2)滹沱群是在古元古代高凡群之后陆壳基底之上形成的沉积地层,时代为古元古代中期(2.09~2.14Ga);(3)东焦群形成于~1.83Ga之后,可能与长城系底部对比;(4)所有样品的碎屑锆石都显示了明显的2.5Ga年龄峰值,为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基底新太古代晚期强烈构造岩浆热事件的时代记录.
万渝生苗培森刘敦一杨崇辉王伟王伟王惠初王泽九董春艳杜利林
关键词:SHRIMP定年滹沱群太古宙元古宙
山东鲁山地区新太古代壳源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被引量:16
2010年
山东鲁山地区新太古代壳源花岗岩主要包括粗粒钾长花岗岩、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斑状二长花岗岩。根据SHRIMP锆石U—Pb定年.其形成时代分别为2525Ma±13Ma、2517Ma±13Ma和2508Ma±20Ma,且常有残余锆石核存在。它们的形成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2.5~2.55Ga)强烈的构造热事件有关,标志着鲁西和华北古陆块克拉通化完成。
王伟王伟董春艳董春艳杜利林杜利林颉颃强马铭株
关键词:新太古代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稀土模式被引量:24
2009年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和稀土组成。两个古元古代晚期(1.9~2.1Ga)变质碎屑沉积岩样品中碎屑锆石的n(176Hf)/n(177Hf)c、tDM1(Hf)和tDM2(Hf)分别为0.281079~0.281502、2548~3000Ma、2612~3153Ma和0.280916~0.281451、2533~2717Ma、2600~3404Ma;一个古元古代早期(2.37Ga)变质辉长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εHf(t)和tDM1(Hf)分别为1.50~6.68和2449~2647Ma,表明大青山及邻区在新太古代晚期—古元古代早期存在强烈的构造岩浆热事件,既有地幔添加又有壳内再循环作用。三个样品的边部变质锆石εHf(t)、tDM1(Hf)和tDM2(Hf)分别为-9.49~3.91、2201~2686Ma、2285~2887Ma;-7.29~-2.42、2350~2540Ma、2499~2740Ma和-5.46~-0.53、2319~2507Ma、2443~2687Ma,Th/U比值普遍小于0.1。与核部锆石相比,边部变质锆石tDM2(Hf)变小,Th/U比值和稀土含量降低,但稀土模式十分类似。研究表明,变质锆石增生边的形成及其Hf同位素、稀土和U—Th组成受核部锆石和变质作用的双重制约。变质增生边的形成至少部分与核部锆石溶解以后的再结晶有关,变质流体起了重要作用。
董春艳刘敦一万渝生徐仲元王伟王伟
关键词:锆石HF同位素早前寒武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