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涛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油气
  • 2篇东营凹陷
  • 2篇油气成藏
  • 2篇运聚
  • 2篇运移
  • 2篇推覆
  • 2篇逆冲
  • 2篇逆冲推覆
  • 2篇凹陷
  • 2篇PANGEA
  • 2篇RODINI...
  • 2篇COLUMB...
  • 2篇超大陆
  • 2篇成藏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研究
  • 1篇东北缘
  • 1篇断层
  • 1篇断层面
  • 1篇新近系

机构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5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 2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篇李涛
  • 5篇李三忠
  • 5篇李涛
  • 5篇赵淑娟
  • 4篇姜素华
  • 4篇戴黎明
  • 4篇姜雨
  • 4篇余珊
  • 4篇刘鑫
  • 3篇杨朝
  • 3篇王学斌
  • 3篇许立青
  • 3篇楼达
  • 3篇孙文军
  • 2篇张国伟
  • 2篇索艳慧
  • 2篇曹花花
  • 1篇曾溅辉

传媒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用油气运移痕迹的统计结果确定仓储层厚度——以东营凹陷为例被引量:7
2006年
在对东营凹陷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结构进行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其中、东部的特殊地质情况,对仓储层进行了精细划分。以钻井油气显示和试油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仓储层中的油气运移规律,提出了仓储层厚度的界定方法,并指出厚度是影响仓储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在构成仓储层的砂砾岩体达到一定厚度时才能成为有效仓储层。仓储层厚度越大的地方,越有利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成藏。同时在仓储层中显示油气成藏和有油气运移痕迹所要求的砂砾岩体厚度是相近的,而与无油气运移痕迹的砂砾岩体厚度有明显的差别。并且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要求作为仓储层的砂砾岩体厚度也随之增大。因此,可以通过计算仓储层厚度来评价仓储层的质量。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简便可行,对于评价类似地区的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的仓储质量有借鉴作用。
姜素华姜雨李涛
关键词:东营凹陷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特征被引量:7
2015年
准噶尔盆地东北部乌伦古坳陷内的断裂主要发育在坳陷周缘和中部,平面上以北西-南东向、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逆冲-走滑断层为主,地震剖面上显示为基底卷入型断层。存在坡坪式、叠瓦式、双重式、背冲式、对冲式等多种逆冲推覆构造样式。研究区内断裂的生长指数揭示主要断裂以及断裂体系其中生代活动强度具有横向和纵向的迁移规律:横向上,东早西晚,有自东向西的拓展演化规律;纵向上,主控断裂随时间由红盆断裂依次向红盆南断裂、喀拉萨依断裂转变,断裂活动中心由北东到南西迁移。西北部变形较东南部变形弱,受力方向来自北东和南东方向。
李涛李涛赵淑娟李三忠余珊楼达索艳慧王学斌孙文军杨朝
关键词:中生代
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的构造制约被引量:8
2015年
近年来随着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乌伦古坳陷发现丰富的油气资源。然而与盆地其余地区相比,其油气勘探开发程度仍较低。本文通过构造特征和断裂发育过程对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石炭系滴水泉组和巴塔玛依内山组烃源岩最为重要,索索泉凹陷中心为乌伦古坳陷的石炭系烃源岩生油中心。乌伦古坳陷油气藏的形成受控于逆冲断裂而呈带状分布,是逆冲断裂控制的油气聚集带。断裂活动自北往南变新,断裂活动期次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匹配,沟通油源的深大断裂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浅部发育反冲断层,主要分布在斜坡区的喀拉萨伊断裂附近,对早期油气起到破坏作用。研究区断裂系统在平面上自北往南可分为根部带、中部带和前锋带,受断裂活动影响,构造圈闭和油气藏形成时期逐渐变新,层位逐渐变浅,类型由断层相关变为褶皱相关。
杨朝赵淑娟李三忠余珊孙文军许立青刘鑫楼达王学斌李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运聚
砂岩厚度和物性变化对油气成藏影响的模拟实验被引量:5
2006年
在对东部滩海地区新近系油气成藏地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二维模型进行了输导断层两侧砂岩厚度和物性的变化对其成藏影响的模拟实验。结果表明:①输导断层两侧的厚砂层最易成藏,即使在物性较差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含油;输导断层两侧的中等厚度砂层,若物性较好,为油层;若物性较差,距输导断层由近及远依次为油层、油水同层、水层;输导断层两侧的薄砂层,只有在物性最好的情况下,才可成为油层,否则为水层,砂岩厚度的变化对其成藏起着决定的作用,而物性的好坏则对其成藏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关系;②与输导砂层和输导断层间接相连的砂层,其成藏不仅与其本身的厚度和物性有关,还取决于输导砂层的厚度和物性,只有与厚度大且物性好的输导砂层相连时,才有利于油的聚集,可成为油层;否则,不利于油的聚集,为油水同层或水层。输导砂层的厚度和物性变化是影响砂岩内部成藏的关键。
姜素华李涛姜雨
关键词:砂岩物性参数新近系
超大陆旋回与全球板块重建趋势被引量:8
2015年
当前Columbia、Rodinia和Pangea 3个超级大陆的重建虽然有很多研究进展,其结构和轮廓逐渐清晰和明朗,但在超大陆旋回和机制上还存在巨大争论。迄今,全球板块重建趋势是:随着大板块位置基本得到约束,使得原来未被重视的小微地体群或超级地体(superterrane)的重建得到高度重视,且重建模型的精细化和区域化依然是各学科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领域。另外,在太古代早期31亿年左右可能存在最早的超大陆Vaalbara,太古代末期27~25亿年左右也可能存在一个Kenorland超大陆,但迄今证据模糊,依据不足,轮廓不清;未来2.5亿年后的Amasia超大陆预测模型也得到快速发展;超大陆旋回确定、超大陆中心预测和超大陆旋回的动力机制等也引起了广泛重视,是板块构造理论发展中的重大成果之一。近10年来,板块重建越来越深入,称为发展板块构造理论的突破点,且逐渐显露出一些新的研究领域和学科生长点,例如开始了古环流、古气候、古泥沙输运、古流体运聚的数值模拟,从单一层圈块体位置变迁和构造运动重建走向多圈层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过程耦合和循环的重建。这些新趋势都依赖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硬件方面计算性能的提升,各种高性能工作站、超级计算机和超算技术等缩短了模拟重建的时间;软件方面,GIS等发展使得各种全球数据库技术发展迅速,高度集成,大数据时代催生了新一代板块重建成果,板块重建技术也愈来愈先进,从三维逐渐走向四维,从几个静态场景重建走向动态连续演化重建,从大板块重建逐渐精细化,现今主要侧重在小微陆块的集结过程的重建,也开始注意到已经消失殆尽的古大洋内部海山、高原和洋内俯冲细节的重建。我国在板块重建领域跟踪成果多,创新开拓性成果较少,较为亮点的是:1978年李春昱为首的群体重建了欧亚板块格局演变,2002年
李三忠余珊赵淑娟张国伟刘鑫曹花花许立青戴黎明李涛
关键词:超大陆旋回COLUMBIARODINIAPANGEA
东营凹陷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油气运聚探讨被引量:17
2007年
运用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的新理论,对东营凹陷中浅层的输导层及其油气运移特征、所对应的网毯输导体系中的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油气运移起重要作用的输导层主要有连通砂体和断层,连通砂体包括仓储层和其下与之相连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断层对油气的输导作用不仅与断层的级别和类型有关,还与断层的幕式活动有关。根据其油气聚集的特征,可将该区油气藏划分成仓储层和聚集网层两大类9种油气藏类型。
姜素华李涛姜雨
关键词:东营凹陷输导层油气运聚油气藏类型
超大陆与全球板块重建派别被引量:10
2014年
板块重建是全球构造研究的核心和前沿,而且该研究自Wegener开始就以多学科集成综合为特征,随着21世纪进入大数据时代,其多学科交叉协同创新特色更为鲜明。但当前板块重建各派依然发挥各自特长,在板块重建领域,显示出其某方面的积累和特色,总体可分成14大派别:(1)最早利用计算机从事板块重建的Scotese群体;(2)仅依据古地磁极移为依据进行重建的Piper群体;(3)以Golonka为首的群体侧重岩相古地理、古环境相结合的板块重建;(4)重点对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中生代-新生代进行板块重建的Robert Hall群体;(5)发展了板块和地质重建程序的Lawrence Lawver群体;(6)以古生物地理和古气候为特色的陈旭群体;(7)以海底磁条带和古水深重建为特色的Müller群体;(8)以古地貌、动力地形和沉积岩相重建为特色的Blakey群体;(9)以古地磁条带和蛇绿岩对比为特色的Stampfli群体;(10)以古地磁极移和地质综合对比为特色的LI Zhengxiang群体;(11)以与深部地球物理(层析成像)相结合为特色的Torsvik群体;(12)以碎屑锆石年龄谱对比为特色的Cawood群体;(13)以变质动力学和碰撞造山带事件对比为特色的Zhao Guochun群体;(14)打破刚性板块理念,开启可变形板块和动力地形重建的Michael Gurnis群体。各家在重建板块的时代上也有所侧重,从20世纪初Wegener提出2.5亿年左右的Pangea重建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初10亿年左右的Rodinia超大陆重建,再到20世纪90年代末Zhao Guochun和Rogers古元古代18亿年的Columbia超大陆重建。
李三忠余珊赵淑娟张国伟刘鑫曹花花许立青戴黎明李涛
关键词:超大陆COLUMBIARODINIAPANGEA
断层面形态对中浅层石油运移影响的模拟实验研究被引量:18
2005年
为认识中浅层油气成藏特征 ,在东营凹陷中浅层油气成藏地质研究基础上 ,利用二维模型模拟了不同断面形态的情况下 ,断层对中浅层石油运移和聚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1)在幕式 (非稳态 )充注条件下 ,断层面的形态对中浅层石油的运移路径和方式构成重要的影响 ,S形断层面最有利于断层上、下盘砂层油的充注 ,这时油在砂层中的运移速率较大 ,而凹形断层面则有利于断层下盘砂层油的充注 ,凸形断层面有利于断层上盘砂层油的充注 ;(2 )越陡、弯度越少的断层面越有利于油的运移 ,即通常所认为的凸形断层面对油气运移起到发散作用 ,凹形断面起到油气运移汇集作用从模型试验中得到证实。
姜素华曾溅辉李涛姜雨
关键词:断层面石油运移油气运移移速地质研究中浅层
准噶尔盆地东缘构造:阿尔泰与北天山造山带交接转换的陆内过程被引量:21
2014年
准噶尔盆地位于中亚造山带西段,地表地质已有大量成果,但对该盆地深部结构构造研究相对薄弱,这制约了对该区构造演化的认识.通过对研究区大量二维地震剖面的详细构造解释,揭示出准噶尔盆地东缘主要的逆冲断裂有:乌伦古东、红盆、红盆南、喀拉萨依、滴水泉北、滴水泉南和沙西等断裂.断裂整体组合表现为向北西发散、向南东收敛的逆冲-走滑构造特征,可分为三组构造体系.北部叠瓦式褶皱-逆冲体系位于研究区北部,走向北西,倾向北东,表现为自北向南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整体上具有北老南新的特征,断裂最早形成于石炭纪,之后向南不断拓展.中部逆冲-走滑体系位于研究区中部,近东西走向,断面陡立,印支期为左行压扭,燕山期发生右行走滑,伴生少量小型正断层.南部褶皱-逆冲体系位于研究区南部,北东走向,倾向北西,分支断裂主体均为走向北东的逆断层.全区断层相关褶皱常见有断展和断弯褶皱.区域构造对比表明,在南阿尔泰和北天山两大造山带的挤压汇聚作用下,准噶尔盆地东缘在三叠纪-早白垩世期间持续发生陆内变形.其中研究区北部主控断裂指示了自北向南的逆冲推覆,动力来自南阿尔泰造山带的持续挤压;南部褶皱不对称性和主逆冲断层指示动力来自北天山造山带的持续挤压;中部走滑断裂早期逆冲作用较强,后期叠加走滑构造,是南、北两大动力系统发生复杂交接转换的结果,并调节了盆地内部次级块体的运动,使其向西挤出.
赵淑娟李三忠刘鑫楼达索艳慧戴黎明孙文军李涛李涛王学斌
关键词:阿尔泰造山带逆冲推覆构造中亚造山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