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作品数:10 被引量:238 H指数:8 供职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环境科学与工程 经济管理 天文地球 生物学 更多>>
陕西省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新问题 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主要介绍陕西黄土高原土地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通过数据分析,着重讨论了陕西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新问题.在西部开发过程中对于指导陕西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重要的作用. 张静关键词:黄土高原 土地资源 西北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分析——以银川盆地为例 被引量:36 2016年 明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的表现类型、形成机理、尺度依存和区域差异,是制定区域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政策措施的有效途径。以银川盆地为研究区,对2000年和2014年净初级生产力(NPP)、保土、保水、固沙等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进行估算,利用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和空间热点制图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和生态环境空间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2000—2014年,4种生态系统服务物质量都有显著提高;空间分布均呈现中间高,四周低的格局;相关分析显示协同作用是各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主导关系;NPP与保水、固沙之间的协同程度较高;空间热点制图显示高值项增加的栅格占总数21.64%,高值项减少的栅格占总数21.49%;表明在银川盆地整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增加的趋势下内部增减规律并不一致。在南北方向上降水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有主导性影响,相关度为0.368;在东西方向上起主导作用的是植被和海拔,相关度分别为0.572和0.563;在东北-西南方向上海拔和湿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相关度分别为-0.487和-0.417;在西北-东南方向上其主要影响的也是海拔和湿度,相关度为0.628和-0.628。生态系统服务的权衡与协同关系随尺度的变化而变化,具有明显的尺度依存性;同一尺度空间分布格局的影响因素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李鸿健 任志远 刘焱序 张静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区域异质性 银川盆地 汾河中下游土地生态系统固碳释氧动态测评 被引量:11 2018年 本文基于光能利用率模型测算净第一性生产(NPP)物质量,通过光合作用方程式换算固定CO_2和释放O_2的物质量,并采用造林成本法和工业制氧法对汾河中下游流域的固碳释氧价值量进行估算,旨在定量评价其固碳释氧价值的时空动态,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的参考。结果表明:(1)2000—2010年汾河中下游流域NPP物质总量共增加了18.3%,耕地的NPP物质总量占研究区NPP物质总量的50%以上,主要在于汾河下游为山西省主要的粮棉产区;(2)从固碳释氧来看,释氧O_2物质量随着固定CO_2物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固碳释氧价值总量由2000年的467.38×10~7元增加到552.24×10~7元,净增84.86×10~7元,增长率为18.16%。从大到小排序为:耕地>草地>林地>其他地。(3)从县域行政空间来看,万荣县的单位面积NPP价值量和单位面积固碳释氧价值量均最高,而介休市均最低。表明汾河下游固碳释氧价值量较高,中游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固碳释氧价值量较低,近年来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使研究区生态环境趋势出现好转。但由于水热条件限制,区域林地增加不明显,以草地增加较为显著。 张静 张静 任志远关键词:NPP 动态测评 西安市大气中硫酸盐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 2006年 依据1989—2003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大气中硫酸盐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西安市大气中硫酸盐年内变化呈“U”字形,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秋季最低.以2001年为时间界,年际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2001年前大气中硫酸盐含量为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之后转化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硫酸盐年内年际变化与二氧化硫(SO2)和降尘(Falling Dust,FD)具有较强相关性,表明西安市大气中硫酸盐形成的主要途径为颗粒物表面的催化和氧化. 张静 孙根年关键词:硫酸盐 大气污染 汉江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格局及成因 被引量:26 2016年 运用MOD17A3-NPP等数据,分析汉江流域植被NPP的时空格局及其形成演变机理,为区域生态环境管治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线性拟合法研究流域NPP的时空格局,结合相关系数法、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等方法探析成因。结果显示:(1)汉江流域植被NPP多年平均值为439 g C m^(-2)a^(-1),整体呈微小的波动上升趋势,年增长幅度为3.11 g C m^(-2)a^(-1)。植被NPP集中分布在300—600 g C m^(-2)a^(-1),占全域面积的83.65%。(2)从流域空间上看,多年平均NPP呈上游<中游<下游,各子流域内部差异呈上游>中游>下游。高值区集中分布在汉中,十堰、襄樊和荆门平均NPP呈下降趋势的所占面积最大。(3)垂直景观上植被NPP的空间分布往往受水热综合作用的影响,汉江流域降水是植被NPP累积的主要制约因素。(4)垂直方向上NPP呈规律性变化:高程上表现为"陡升-下降-缓升-陡降,坡向上为阳坡>半阳坡>半阴坡>阴坡。(5)浅山丘陵区NPP变化主要受土地利用方式的影响,高山区NPP变化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汉江流域植被NPP稳定,中下游平原区植被NPP略有下降;气候和地形特征决定了植被NPP的空间分布特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植被NPP的变化有重要影响。 张静 张静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 汉江流域 西安市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2006年 依据1989-2003年监测数据,分析了西安市大气硫酸盐化速率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①硫酸盐化速率年内变化呈“山谷”型,冬季最大,春季次之,夏季和秋季最低;②以2001年为界,硫酸盐化速率的年际变化呈“先升后降”的趋势;③硫酸盐化速率的空间分布,在2001年之前是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2001年之后转化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④14 a同步监测数据的相关分析发现,硫酸盐化速率的年际变化与SO2和TS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反映出其形成的途径主要是在颗粒物表面的催化氧化。 孙根年 张静关键词:硫酸盐化 速率 大气污染 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评价 被引量:8 2016年 以陕西省1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2,2014年两个时间点,从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5个方面,建立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泰尔指数法、系统协调性等方法分析了陕西省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研究结果显示:(1)从时间上看,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子系统发展能力均增强,但不等于协调性增加。(2)从空间上看,宝鸡、西安、铜川城市可持续协调性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其他城市协调性较弱。(3)从驱动力分析,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空间差异大主要是由于人口、资源、环境子系统的空间发展差异大。 张静 张静关键词:城市可持续发展 协调发展 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及地形梯度效应 被引量:48 2016年 自然景观的垂直地带性为区域土地利用的垂直景观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决定了垂直景观带上土地利用的强度及其变化情况。该文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信息图谱法等,分析了1989-2010年秦巴山区土地利用格局的地形梯度效应和图谱信息,揭示地形控制下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土地转移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呈西林东耕分布;1989-2010年间林地减少显著,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其中耕地是建设用地主要转入来源,林、草地是耕地主要转入来源。2)秦巴山区各生态亚区用地类型差异明显,各生态亚区土地利用转移方向也存在差异性。3)秦巴山区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呈东高西低,中高周低的态势;土地利用强度变化率稳定少动,增加趋势不明显;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中高周低的态势,整体变化不大。4)水域、建设用地和耕地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和坡度小的低地形位,且耕地主要转移为其他两种用地类型,建设用地有向中低地形位分布的趋势。林地和草地集中在地形起伏大、坡度陡的中高地形位,且存在着相互转移演替现象,中低地形位往往是耕地、林地、草地间的相互转换,未来势必加强坡耕地和低山丘陵区林草地的管治工作。 张静 张静关键词:土地利用 地形 生态 地学信息图谱 陕西河谷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时空差异分析 被引量:69 2017年 陕西河谷盆地是区域主要粮食基地和社会经济中心,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发展,使得该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冲击,生态环境面临着潜在的巨大危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选取西北地区经济中心—关中盆地和陕西省生态保护指定区—汉中盆地进行对比研究,以1990-2010年的生态系统服务数据(NPP、保水服务、食物供给)分析生态服务时空差异,通过相关分析、线性和幂函数回归等方法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协同与权衡的时空差异。结果表明:NPP与保水是协同关系,NPP与食物供给、保水与食物供给是权衡关系;21年中,两大盆地的协同关系均呈减弱趋势,权衡关系为加强趋势,且关中盆地的变化速度要高于汉中盆地;NPP与保水的协同程度,在关中盆地东部的耕地区域以及汉中盆地的宁强县与略阳县西部最强,以关中的铜川市和汉中的西乡县最弱;NPP与食物供给的权衡程度,在关中盆地的铜川市和西安市境内的秦岭区域以及汉中盆地的西乡县南部制约关系更为突出,以关中的宝鸡市及汉中的略阳县最弱。 孙艺杰 任志远 赵胜男 张静关键词:生态系统服务 基于MOD16的汉江流域地表蒸散发时空特征 被引量:37 2017年 基于MOD16遥感产品,在数据精度验证的基础上,运用GIS统计法、线性趋势法等研究了2000~2014年汉江流域蒸散发的年际和年内变化规律及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蒸散发特征。结果表明:1 2000~2014年,潜在蒸散发(PET)多年平均值为1 476 mm,呈东南向西北递减态势;实际蒸散发(ET)多年平均值约654 mm,ET呈东低西高,南高北低态势。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年均PET和ET大小顺序相反。2 PET年际变化率为13.63 mm/a,呈弱增加趋势;ET年际变化率为-2.3 mm/a,呈弱减少趋势,表明汉江流域水资源呈减少趋势。PET空间上呈东增西减趋势,ET呈东减西增趋势,东北部具有干旱化倾向。3年内PET和ET呈单峰型。PET在6月最大,ET在7月最大,二者均在12月最小。二者在4~6月差距最大,形成春旱。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PET和ET呈单峰型,植被生长季节ET差距大,林地增长速度最快。4 PET和ET具有较强的季节性。ET季节性空间差异非常显著,在于林地的植被蒸腾作用对全年ET贡献较大。流域西部山地ET季际增加趋势明显而东部呈减少趋势,整体上冬季年际变化最明显,春季最弱。 张静 张静关键词:蒸散发 汉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