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超

作品数:8 被引量:100H指数:4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浅水湖泊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
  • 2篇沉积物
  • 1篇氮磷
  • 1篇氮磷去除
  • 1篇氮磷去除效果
  • 1篇氮形态
  • 1篇蛋白
  • 1篇营养化
  • 1篇原位
  • 1篇植物
  • 1篇植物修复
  • 1篇人免疫球蛋白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效应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处理
  • 1篇水处理系统
  • 1篇水动力
  • 1篇水体

机构

  • 8篇河海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作者

  • 8篇王超
  • 6篇王沛芳
  • 3篇侯俊
  • 2篇任凌霄
  • 1篇胡之德
  • 1篇李丽娜
  • 1篇李轶
  • 1篇李颖
  • 1篇张文明
  • 1篇许伊
  • 1篇雷阳
  • 1篇袁也
  • 1篇姚羽

传媒

  • 2篇环境科技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黄花水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去除效果的研究被引量:71
2007年
在太湖地区沟渠、池塘及河网中广泛分布着1种形态类似水花生的土著浮水植物——黄花水龙,其生长习性表明黄花水龙是太湖地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潜在物种.采用室内试验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探讨了黄花水龙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室内试验结果显示,夏季黄花水龙对总氮去除率约为60%,分别是水葫芦、水花生和对照的2.6、2.9和3.8倍,对总磷去除率约为25%,分别是水葫芦、水花生和对照的0.7、1.9和5倍;冬季黄花水龙对总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约为23%和20%,是对照的3.3和2倍;夏季和冬季黄花水龙对氨氮和硝氮亦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宜兴林庄港现场观测显示,7-10月引种黄花水龙的河段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为10.2%-19.6%和23.4%-41.6%,而同期对照河段仅为0.1%-1.6%和3.7%-5.6%.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结果均表明黄花水龙对受损水体中氮磷具有良好的净化效果,可作为太湖河网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植物之一.
王超张文明王沛芳侯俊
关键词: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
太湖沉积底泥表面附着生物膜对底泥吸附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
背景:自然条件下,暴露于水体中的底泥会被微生物快速覆盖形成生物膜,附着生物膜会增加底泥的异质性从而影响底泥中有机物的分布规律,且对提高底泥中有机物含量具有重要作用,表层生物膜则会增强阻碍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迁移作用.然而,...
朱晓晓李轶牛丽华丁海霞王超
利用原位技术对比传统方法研究土壤镉的生物有效性被引量:2
2016年
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GT)是一种评价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新型方法,但该技术与传统评价方法的优劣存在争论。以2种常见陆生植物小麦和玉米为供试材料,通过DGT和传统方法对比研究土壤中镉(Cd)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室内模拟添加的土壤中低浓度的Cd对供试植物的生长影响不大;2种植物的地上部与根系部吸收富集Cd的浓度随土壤添加Cd浓度增加而显著增加;DGT、土壤溶液及6种常用化学提取法所表征的有效态Cd的浓度皆随添加Cd浓度的增加而呈现增加的趋势,Pearson相关性分析下8种评价方法得到的Cd浓度皆与植物体内富集Cd含量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室内模拟实验下DGT和传统化学提取法均可预测土壤Cd污染的生物有效性;而在野外污染土壤实验中DGT表现出对Cd生物有效性评价的优势性,且较其他方法能够模拟植物动态富集Cd,认为DGT是评价土壤Cd污染生物有效性的优选方法。
袁也姚羽王超王沛芳侯俊
关键词:小麦
不同水动力扰动下沉水植物对沉积物重金属释放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在风浪扰动条件下,沉积物再悬浮会造成重金属的二次释放。沉水植物可以有效地改变水流条件并抑制颗粒物再悬浮,从而一定程度地改善水体的生态环境。该文通过室内环形风动水槽模拟实验,利用ADV测流技术与悬浮颗粒物(SPM)浓度表征悬浮量的方法,分析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水植物苦草对水流条件的影响及再悬浮过程8 h内SPM的浓度变化,并测定试验周期(35天)内重金属(Ni、Cd)于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中的分布情况,研究不同水动力下水生植物对重金属再悬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风速分别为3.21 m/s(小风)、5.95 m/s(中风)和8.78 m/s(大风)时3种风力的扰动作用下,植物有效高度内流速低且流速梯度小,而冠层至水面高度内流速梯度较大,水流结构以植物冠层为拐点,呈"S"形分布。上覆水SPM浓度与无植物时相比显著降低,沉积物再悬浮率下降量(W)与风速(v)呈对数关系(W=0.2194ln(v)-0.2445)。不同水动力条件下,重金属(Ni、Cd)在上覆水、间隙水及沉积物中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相似。试验期间间隙水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变化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上覆水重金属含量上升。间隙水重金属释放量与风速呈对数关系,Ni、Cd释放量分别为39.55 ng(小风)/77.91 ng(中风)/110.04 ng(大风),以及1.10 ng(小风)/1.81 ng(中风)/2.80 ng(大风)。
雷阳王沛芳王超张微敏
关键词:水动力沉水植物
扰动条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及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7
2018年
研究以铜绿微囊藻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强度的水体扰动,研究了铜绿微囊藻生长状态与其对磷营养盐的吸收情况与水体扰动之间关系。结果表明,较小的水体扰动(25,100 r/min)有利于微囊藻的生长,并可提高藻类对磷的吸收效率;较大的水体扰动(175 r/min)则对微囊藻的生长等情况产生了抑制效果,其生长状况明显较差。这可能是由于适度的扰动条件有利于环境中营养物质的均匀分布与藻类代谢产物的扩散导致,水体扰动对藻类的影响机制主要在于其影响了藻类对环境中营养盐的吸收与光合作用等。
姚亮宇王沛芳任凌霄王超马晶杰蒋如东
关键词:铜绿微囊藻磷吸收
望虞河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分布与形态变化特征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揭示望虞河沉积物中氮的分布与形态变化特征及环境影响因素,于2011年5月、8月、11月和12月采集沿线10个监测断面的表层沉积物。利用逐级分离浸取法(BCR)测定沉积物中各形态氮的含量,并观测其主要理化指标。结果表明,(1)沉积物中总氮(TN)含量为347.85~2 733.56 mg/kg并沿程上升,其中排水期8月TN含量最高且沿程变化较大,调水期TN分布与变化趋势相近。以沉积物中TN含量为污染评价标准,沉积物在5月和12月较清洁,在11月为轻度污染,而在8月为重度污染状态。(2)望虞河上河段和贡湖湾表层沉积物中TN及各形态氮的含量较低,氮在5月、8月和11月以非转化态氮(NEF-N)为主,而在12月以可转化态氮(TF-N)为主,其中离子交换态氮(IEF-N)和有机态与硫化物结合态(OSF-N)受水环境变化影响较大。(3)在调水期,IEF-N和OSF-N含量较大且沿程变化较大,CF-N和IMOF-N显示出明显季节差异性;在排水期8月,IEF-N和OSF-N含量较低且变化平缓。(4)望虞河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含量分布与形态变化主要受到总有机碳(TOC)含量、温度、氧化还原电位(ORP)和粒度的影响。
任凌霄王沛芳王超李丽娜
关键词:望虞河表层沉积物氮形态
人工纳米材料与污水微生物聚集体的相互作用研究
2024年
近年来,关于人工纳米材料(NMs)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生物转化与生物效应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NMs与污水微生物聚集体的相互作用成为其中的焦点。基于已有研究成果,系统综述了微生物聚集体及其表面胞外聚合物(EPS)对NMs环境行为的影响,进一步总结了NMs对EPS组成与结构特性、微生物聚集体的群落结构及功能活性的影响,从上述两个方面探究了NMs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赋存、归趋及生物毒性效应,旨在为深入开展NMs在污水处理系统中的污染控制、风险评价和管理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尤国祥王超王沛芳陈娟许伊许伊
关键词:胞外聚合物纳米材料生物效应污水处理系统
小檗碱与人免疫球蛋白在仿生膜中的相互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荧光光谱、圆二色谱(CD)和动态激光散射技术研究了小檗碱与人免疫球蛋白(HGG)在以双(2-乙基己酯)-磺酸基琥珀酸钠(AOT)/异辛烷/水微乳液为膜的模拟环境下的结合反应.通过Scatchard方程分别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合常数.CD光谱结果表明:小檗碱与HGG键合改变了蛋白原有的构象.同时由热力学结果可知,小檗碱与HGG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疏水作用为主,同时存在静电作用力和氢键作用力.动态激光散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药物与HGG在微乳液中的相互作用.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在不考虑环境影响的条件下从理论上探讨了HGG与小檗碱的结合区域和结合模式.
李颖王超胡之德
关键词:小檗碱人免疫球蛋白相互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