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5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内生真菌
  • 2篇植物
  • 2篇禾本科
  • 2篇禾本科植物
  • 1篇蛋白
  • 1篇杂交
  • 1篇植物内生
  • 1篇植物内生真菌
  • 1篇生物还原
  • 1篇通道蛋白
  • 1篇同源
  • 1篇同源基因
  • 1篇人工杂交
  • 1篇转运蛋白
  • 1篇孢子
  • 1篇脱氯
  • 1篇脱氯特性
  • 1篇微生物还原
  • 1篇还原脱氯
  • 1篇基因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科...

作者

  • 5篇李伟
  • 3篇王志伟
  • 3篇于汉寿
  • 3篇纪燕玲
  • 2篇亢燕
  • 2篇詹漓晖
  • 2篇孙相辉
  • 1篇王庆亚
  • 1篇曹金花
  • 1篇於丙军
  • 1篇吴坤
  • 1篇王龙超

传媒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草业科学
  • 1篇菌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4
  • 2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长江中下游地区Epichloё属真菌的分布及形态特征被引量:6
2006年
对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5个省的7个市(南京、无锡、扬州、杭州、合肥、武汉、长沙)的禾本科植物进行了采样调查。从以上地区的17个地点发现了大量的分蘖上长有真菌子座的鹅观草植物群落。从中分离到75株真菌菌株,并对这些菌株进行了形态学研究:真菌子座圆柱状,初期白色,成熟后变黄;子囊壳梨形,高205-275μm,最大直径90-140μm;子囊柱状,(188.6-251.7)μm×(5.0~5.3)μm;子囊孢子无色透明,丝状,(183.4-250.2)μm×(1.9-2.1)μm,萌发时有隔膜,不分节;分生孢子无色透明,舟形或肾形,单个顶生,(4.9±0.6)μm×(2.8±0.7)μm;分生孢子梗长16.5-30.6μm,基部宽2.2-3.1μm,顶端变尖,为典型的Epichloee属真菌的形态结构。研究发现我国的Epichloee-Roegneria组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比较广,资源丰富,而且这些真菌的形态学特征显示,这些菌株与前人报道的有明显的差别。
李伟纪燕玲于汉寿王庆亚吴坤王志伟
关键词:内生真菌
大豆基因组CLC同源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NCBI网站、Phytozome数据库和有关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大豆基因组CLC(chloride channel)同源基因家族进行系统的预测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大豆CLC同源基因有8~9个拷贝,分别分布于第1、5、9、11、13、16和19号染色体上,内含子数目为4~23;编码的大豆CLC蛋白氨基酸数量为725~823,整体一致性为63.43%,相对分子质量为(80~91)×103,理论等电点为6.45~8.94,带正或负电荷氨基酸残基比例为7%~10%,均为跨膜蛋白(含9~12个跨膜区),除Glyma16g06190外均含有2个CBS结构域;具有(Ⅰ)GS/PGIPE、(Ⅱ)GKE/AGPLVH和(Ⅲ)PVGGVLFALEE/G 3个氨基酸残基保守区,其中相应关键氨基酸残基位点决定了它们不同的阴离子(Cl-或NO-3)优先选择属性和蛋白功能(通道或转运蛋白)属性。它们都与拟南芥CLC蛋白亚家族Ⅰ关系较近,其中GmCLC1(Glyma05g14760)、GmsCLC1、Glyma16g06190和Glyma19g25680与AtCLCa、AtCLCb处于同一分支,整体显示序列一致性为87.79%;Glyma09g28620和Glyma16g33351与AtCLCc、NtCLC1同源关系较近,序列一致性为70.99%;Glyma13g23080则与AtCLCg在同一分支,序列一致性为74.21%;而Glyma01g44950和Glyma11g00690则与AtCLCd同源关系最近,序列一致性为90.68%。qRT-PCR分析结果显示,在150mmol·L-1NaCl处理24 h过程中,GmsCLC1基因在栽培大豆N23674品种、野生大豆BB52种群及其后代4076株系中均上调表达,其中在BB52根中上升最显著。结论:大豆多个CLC同源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功能分化,可能在正常或盐胁迫条件下植株体内阴离子(包括Cl-、NO-3)稳态重建方面发挥不同作用。
李伟王龙超曹金花於丙军
关键词:通道蛋白转运蛋白
部分禾本科植物Neotyphodium属真菌的分布和形态特征被引量:8
2008年
2006年3—7月从上海、江苏、安徽和山西等省(市),采集鹅观草Roegneria、早熟禾Poa、黑麦草Lolium、羊茅Festuca、雀麦Bromus和拂子茅Calamagrostis等冷季型禾本科植物共计1487株。内生真菌的总检出率为54.3%,江苏省和山西省禾本科植物的检出率分别高达55.5%和69.0%。这些省市的许多禾本科植物都含有Neotyphodium属真菌,说明Neotyphodium属真菌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以分离自纤毛鹅观草R.ciliaris12株Neotyphodium属真菌为材料,详细研究了我国干旱地区Neotyphodium属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在PDA平板上生长很快。21d生长12.5~37.2mm;分生孢子梗长14.9~23.2μm。基部宽1.9~3.1μm,顶端小于1μm,通常基部或近基部有隔膜;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卵圆形或肾形。单个顶生.(4.6~5.9)μm×(2.1~3.4)μm.与其它已知Neotyphodium属真菌形态差异显著,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亢燕纪燕玲詹漓晖孙相辉李伟于汉寿王志伟
关键词:内生真菌禾本科植物分生孢子
氯代乙烯的厌氧微生物还原脱氯特性
2024年
四氯乙烯(PCE)和三氯乙烯(TCE)是地下水中典型的卤代有机化合物,严重威胁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为获得氯代乙烯高效厌氧降解菌剂并探究其在污染地下水中的应用潜能,利用某工业污染场地的地下水,通过投喂PCE或TCE进行长期富集培养,获得了可将PCE和TCE完全脱氯成无毒乙烯的厌氧菌剂W-1.菌剂W-1的PCE和TCE脱氯速率分别是(120.1±4.9)μmol·(L·d)^(-1)和(172.4±21.8)μmol·(L·d)^(-1).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qPCR结果表明,98.3μmol PCE还原脱氯至顺-1,2-二氯乙烯(cis-1,2-DCE)时,Dehalobacter丰度从1.9%增长至57.1%,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μmol Cl-增加1.7×10^(7)copies;cis-1,2-D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时,Dehalococcoides丰度从1.1%增长至53.8%;P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过程中Dehalococcoides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μmol Cl^(-)增加1.7×10^(8)copies.以上结果说明Dehalobacter与Dehalococcoides协同互作实现PCE完全降解解毒.当菌群W-1以TCE为电子受体时,222.8μmol TCE完全还原脱氯至乙烯时候,Dehalococcoides丰度从(29.1±2.4)%增长至(77.7±0.2)%,基因拷贝数每释放1μmol Cl-增加(1.9±0.4)×10^(8)copies.结合PCR和Sanger测序,获得了菌剂W-1中主要脱卤菌Dehalococcoides LWT1较完整的16S rRNA基因序列,其与D.mccartyi strain 195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度达100%.将菌群W-1添加至受TCE(418.7μmol·L^(-1))污染的地下水中,28 d内实现了(69.2±9.8)%的TCE被完全脱毒至乙烯,TCE脱氯速率为(10.3±1.5)μmol·(L·d)^(-1).研究成果可为PCE或TCE污染地下水开展厌氧微生物修复提供菌剂资源和理论指导.
李伟刘贵平刘峻吕良华乔文静余欣张晓旸蒋建东
中国禾本科植物内生真菌研究4. Epichloё yangzii的人工杂交被引量:1
2008年
作者首先研究Epichloё yangzii在植株上的人工杂交,明确了供试菌株的交配型。然后将分离自无子座鹅观草属植物的23株"Neotyphodium属"真菌孢子分别与E.yangzii的子座杂交,其中发现有21株与E.yangzii(mat-1,mat-2)杂交不亲和,有2株与E.yangzii(mat-1)杂交亲和。利用tubB基因片段对8株"Neotyphodium属"真菌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与E.yangzii杂交亲和的2个菌株和E.yangzii聚为一枝,而其它6个菌株形成独立的分枝,进一步证实了这2个菌株是有时在宿主植物上不形成子座的E.yangzii。这说明了在宿主植物上的人工杂交是区别有时不产子座的E.yangzii和Neotyphodium属真菌的有效手段。
亢燕李伟纪燕玲孙相辉詹漓晖于汉寿王志伟
关键词:交配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