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定西地区旱农科研推广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马铃薯种质资源保存试验被引量:8
- 2010年
- 通过低温保存,添加渗透调节剂及生长抑制剂和微型薯诱导的方法,对马铃薯种质资源试管苗的保存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低温(4℃)保存和在MS培养基基础上添加浓度为50mg·L-1的生长抑制剂比久(B)9,可以使试管苗保存时间长达8~10个月,且苗茎叶健壮,有试管薯形成,保存效果较好;MS基础上添加浓度为0.01%~0.1%渗透调节剂甘露醇也能达到较好的保存效果;通过微型薯诱导保存得到试管薯的诱导率为15%~80%,但保存后期易造成试管苗死亡。
- 王娟
- 关键词:马铃薯种质资源
- 不同施肥处理下灌耕灰钙土水解酶活性的剖面分布及其相关性被引量:6
- 2010年
- 在不同施肥处理下,对西北半干旱区灌耕灰钙土,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剖面分布以及土壤酶与土壤全量养分、土壤酶之间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各处理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均为:0~10 cm土层>10~20 cm土层>20~40 cm土层,且绝大多数处理各土层之间酶活性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基本呈正相关,有的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三种酶与全钾含量均为负相关,基本未达显著。土壤转化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酶的总体活性大小可以用来衡量土壤肥力水平的高低。
- 刘淑英王平王娟
- 关键词:施肥小麦生育期酶活性剖面
- 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新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论述了马铃薯种薯生产现状,国内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研究进展及利用状况:介绍了用杂交实生种子生产马铃薯种薯的主要技术及研完和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马铃薯杂交实生种子的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 王娟李德明潘晓春罗磊姚彦红
- 关键词:实生种子马铃薯种薯
- 马铃薯茎尖脱毒培养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以马铃薯茎尖为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研究了不同的茎尖大小、不同浓度和配比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脱毒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茎尖越小,脱毒率越高但成活率和成苗率越差;茎尖越大,成活率和成苗率高但脱毒率差。6种培养基中以MS+NAA 0.1 mg.L-1效果最好,成苗率为33.75%,为本试验中茎尖诱导分化成苗的最优培养基。
- 王娟汪仲敏王瑞英杨俊丰潘晓春姚宴红
- 关键词:马铃薯茎尖培养影响因素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秦王川灌区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对甘肃省秦王川灌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以及土壤酶与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之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含量均为耕地>果园地>荒草地,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为果园地>耕地>荒草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在0~60 cm土层内,随土层的加深土壤酶活性均呈降低趋势,土壤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且0~20 cm显著高于40~60 cm.耕地、果园地蔗糖酶、脲酶活性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并且这两种酶活性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脲酶、蔗糖酶活性可以作为该地区耕地、果园地较为理想的土壤养分的表征指标.荒草地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耕地、果园地过氧化氢酶与土壤养分之间相关性小,因此,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表征荒草地土壤肥力状况,不能表征人为精细耕作的土壤肥力状况.
- 王莹刘淑英王平张志功王娟
-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酶活性土壤养分秦王川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