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强

作品数:3 被引量:119H指数:3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3篇电荷
  • 3篇面电荷
  • 3篇绝缘
  • 3篇表面电荷
  • 2篇盆式绝缘子
  • 2篇绝缘子
  • 1篇电光
  • 1篇电荷积聚
  • 1篇沿面闪络
  • 1篇直流
  • 1篇闪络
  • 1篇消散
  • 1篇绝缘子表面
  • 1篇绝缘子表面电...
  • 1篇高压直流
  • 1篇反演
  • 1篇反演计算
  • 1篇GIL
  • 1篇表面电场
  • 1篇表面电荷积聚

机构

  • 3篇清华大学
  • 1篇国家电网公司

作者

  • 3篇王强
  • 2篇王新新
  • 2篇张贵新
  • 1篇邹晓兵
  • 1篇张博雅
  • 1篇刘微粒
  • 1篇付洋洋
  • 1篇朱宏林
  • 1篇李金忠
  • 1篇王强

传媒

  • 3篇高电压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绝缘子表面电场及电荷的测量被引量:57
2011年
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及其引起的表面电场分布畸变是导致绝缘子表面闪络电压低的主要原因。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及电荷分布进行测量有助于正确地设计绝缘子。为此,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及进行技术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对绝缘子表面电场及电荷的测量技术进行了综述。首先简要分析了绝缘子表面电荷的来源(场致发射、局部放电、固体介质夹层极化、电导率分布不均匀或非线性、表面金属微粒等),然后详细介绍了几种绝缘子表面电荷及电场的测量技术,包括静电探头法(有源静电探头和无源静电探头)、粉尘图法、电光法(克尔效应和普克尔斯效应),最后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
王新新刘微粒王强朱宏林邹晓兵
关键词:绝缘子表面电场表面电荷
高压直流GIL中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与消散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7
2015年
研究直流电压下绝缘子表面电荷积聚及其抑制措施,是开发直流气体绝缘管道输电线路(GIL)的一项关键技术。因此建立了一套盆式绝缘子表面电荷测量系统,采用静电探头法,在空气中对施加了直流电压后的环氧树脂盆式绝缘子进行了表面电位的测量,研究了不同极性、不同幅值电压以及极性反转情况下表面电荷的积聚现象,并对表面电荷的消散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绝缘子表面电荷分布与所施电压极性密切相关;在0.5 MPa空气中,随着施加电压幅值(+40^+70 kV)增加,绝缘子表面电荷急剧增加(负电位最大处从-200 V增加到-3 000 V);在0.5 MPa空气中,先后施加+70 kV及-40 kV电压,绝缘子局部表面电荷激增现象明显(正电位最大处由500 V增大到超过2 500 V);在0.1 MPa空气中施加+40 kV电压,在0~300 min内,绝缘子表面电荷消散近似指数衰减过程,时间常数约为104 s数量级。
张贵新张博雅王强王强
关键词:高压直流GIL表面电荷盆式绝缘子消散
基于表面电位测量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被引量:24
2013年
目前无法直接测量得到表面电荷分布,而必须根据测量结果进行复杂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为此,对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基于绝缘子表面电位测量,对日本学者Ootera等人提出的表面电荷反演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将原先的对关联矩阵2次求逆简化为1次求逆。使用改进后算法,以直流电压下空气和SF6气体中盆式绝缘子表面电位的测量结果为算例,计算得到的自由电荷面密度空间分布与改进前算法的结果一致。与改进前算法相比,改进后算法进一步得到了绝缘子表面视在电荷与极化电荷的面密度分布,并发现同一气体环境下自由电荷与视在电荷面密度峰值有明显差异,空气中相差370pC/cm2,SF6气体中相差530pC/cm2。
付洋洋王强张贵新王新新
关键词:绝缘子表面电荷沿面闪络盆式绝缘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