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丹

作品数:11 被引量:41H指数:3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预后
  • 3篇耐药
  • 2篇新生儿
  • 2篇社区获得性
  • 2篇葡萄球菌
  • 2篇球菌
  • 2篇细胞
  • 2篇细菌
  • 2篇淋巴
  • 2篇耐甲氧西林
  • 2篇耐甲氧西林金...
  • 2篇耐药菌
  • 2篇金黄色葡萄球...
  • 2篇患儿
  • 2篇黄色葡萄球菌
  • 2篇获得性
  • 2篇甲氧西林
  • 2篇多重耐药
  • 2篇多重耐药菌
  • 2篇儿童

机构

  • 1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11篇王丹
  • 3篇邵静波
  • 3篇李红
  • 2篇张马忠
  • 2篇郝春艳
  • 1篇崔泽林
  • 1篇陈怡绮
  • 1篇许文妍
  • 1篇黄娴
  • 1篇兀威
  • 1篇陈晖
  • 1篇冯婷婷
  • 1篇卞勇

传媒

  • 3篇中国感染控制...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国际麻醉学与...
  • 1篇微生物与感染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1篇201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7—2023年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发病率调查
2025年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手术后肺炎(POP)发生情况,为加强目标人群POP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17—2023年医院感染实时监测数据,对所有手术患者(包括微创介入手术)POP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有701例手术后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0.30%。男性POP发病率高于女性(0.48%VS 0.15%),≥65岁人群POP发病率高于<65岁人群(0.58%VS 0.17%),择期手术POP发病率高于急诊手术(0.35%VS 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1例POP患者术后至发生POP的时间为6(4,10)d,急诊手术患者发生POP时间晚于择期手术[7(4,11)d VS 6(3,1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发病率位于前5位的科室为神经外科(5.84%)、心外科(4.01%)、胸外科(1.92%)、腹部外科(0.74%)和微创介入(0.17%)。神经外科急诊手术POP发病率高于择期手术(9.71%VS 2.14%),而心外科、胸外科择期手术POP发病率均高于急诊手术(分别为5.09%VS 2.93%、2.46%VS 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701例POP患者共检出675株病原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520株,77.04%);检出病原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119株)、铜绿假单胞菌(11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08株)、肺炎克雷伯菌(104株)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47株)。结论在围手术期感染防控中,POP防控的重点手术人群应为男性和≥65岁人群,重点科室应为神经外科、心/胸外科、腹部外科;微创手术亦有POP风险,应予以重视。
朱丹王丹王晓颖邹妮
关键词:围手术期手术后感染医院感染POP
基于精准感控的遏制细菌耐药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
2024年
本研究旨在建立一整套可参考、可复制的精准感控技术规范化管理体系,为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遏制细菌耐药提供助力。本研究以微生物监测管理体系、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体系的构建为抓手,以专业人才培养为载体,形成基于院感、医务、临床、药学、检验、护理等多部门联动的精准管理策略,并不断优化。对上海市某三甲综合医院2017年1月—2022年12月送检的病原学标本、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以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相关指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该体系的实施效果。构建并逐步完善了多部门联动的精准感控管理体系后,相较于2017—2019年,2020—2022年住院患者治疗用抗菌药物使用前送检率由61.55%升高至64.17%,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率明显下降;患者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43.32(2018年)降至40.39(2022年)。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精准感控的多部门联动管理体系能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遏制细菌耐药。该体系可为医院感控部门的工作提供参考,并在医疗机构内推广应用。
冯婷婷朱丹王丹崔泽林邹妮
关键词:细菌耐药
水合氯醛口服复合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核磁共振检查镇静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被引量:19
2015年
目的分析水合氯醛口服复合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MRI)检查镇静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完全随机、单盲、队列研究。我院2014年9月1日~11月31日行MRI检查的患儿247例,50mg/kg水合氯醛口服分别复合2.0(A组)、1.5(B组)、1.0ug/kg(C组)右美托咪定滴鼻用于小儿MRI镇静检查的成功率及副作用。比较起效时间、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分层分析年龄及发育状况对镇静成功率的影响。结果MRI检查总体镇静成功率为89.1%。C组苏醒时间及总镇静时间分别为(52±27)min和(87±27)min,其与A组、B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3组镇静成功率分别为91.5%、91.7%和84%,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6.1%、8.3%和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及发育状况不影响镇静成功率。结论水合氯醛复合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安全地用于小儿MRI检查的镇静。50mg/kg水合氯醛口服复合1.0u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可满足日常MRI检查的镇静需求。
卞勇姚莹王丹黄延辉张马忠陈怡绮
关键词:磁共振水合氯醛儿科患者
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对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两种方式对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择期手术学龄前(3~6岁)患儿3825例,根据术前抗焦虑方案分为3组:童趣化陪伴组(n=2198)、镇静药物组(n=1281)和未干预组(n=346)。镇静药物组给予右美托咪啶2μg/kg滴鼻,或咪达唑仑糖浆0.5 mg/kg口服。童趣化陪伴组由获得认证的专职术前镇静护士提供童趣化护理模式。未干预组为由于各种主观及客观原因,未实施任何抗焦虑方案。记录所有患儿的术前分离焦虑评分(PSAS)、镇静用药情况和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主要观察指标为基于PSAS评分评估的不同抗焦虑方案组的分离成功率,次要观察指标为Ramsay镇静深度评分。结果童趣化陪伴组男1462例,女736例,年龄[M(Q_(1),Q_(3))]为59(49,69)个月;镇静药物组男824例,女457例,年龄为52(42,61)个月;未干预组男212例,女134例,年龄为57(48,69)个月。童趣化陪伴组分离成功率为95.6%(2102/2198),镇静药物组分离成功率为93.8%(1202/1281),均高于未干预组的43.6%(151/346)(均P<0.05)。使用镇静药物的1281例患儿中,785例口服咪达唑仑,496例鼻内滴注右美托咪啶。与右美托咪啶滴鼻组比较,口服咪达唑仑组月龄较小、体重较轻、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Ⅲ级比例较高(均P<0.05)。口服咪达唑仑组分离成功率为93.4%(733/785),右美托咪啶滴鼻组为94.6%(469/4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右美托咪啶滴鼻组Ramsay镇静深度评分为2(2,2)分,优于口服咪达唑仑组的2(2,2)分(P=0.024)。结论童趣化陪伴和药物镇静均可有效缓解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
胡艺王丹许文妍郑吉建张马忠
关键词:术前焦虑
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病房患者入院时细菌主动筛查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了解新生儿入院时咽、脐部细菌检出及耐药情况,为新生儿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新生儿病房2017—2022年3 639例新生儿入院主动筛查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2017—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前三年和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三年的细菌检出变化。结果 2017—2022年共调查新生儿3 639例,914例新生儿检出细菌1 152株,排名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前后三年前三位细菌排名不同,脐部细菌检出阳性率均高于咽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重耐药菌检出以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为主(71株)。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三年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阳性率较前三年降低(分别为2.79%VS 4.76%、0.63%VS 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前三年脐部MRSA阳性率(2.25%)高于咽部(0.38%);脐部MRSA阳性率疫情三年(0.61%)较前三年降低(2.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疫情三年新生儿病房住院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0.89%,低于前三年的6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新生儿入院筛查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脐部MRSA检出阳性率较疫情前降低,可能与疫情期间医院内外全民公共卫生行为意识增强有关。
朱丹王丹夏敏邹妮
关键词:新生儿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不同来源新生儿细菌主动筛查结果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上海某三级综合医院新生儿病房不同来源新生儿细菌主动筛查结果,为新生儿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新生儿病房2017—2023年所有新生儿入院时主动筛查的监测结果,对比分析产科入院及社区入院新生儿细菌检出变化。结果2017—2023年入院新生儿共有4265例,其中产科来源3339例(产科来源组)、社区来源926例(社区来源组),主动筛查分别有490、572例新生儿检出细菌。产科来源组新生儿细菌检出率低于社区来源组(14.68%VS 61.77%,P<0.001);社区来源组新生儿咽部、脐部细菌检出率均高于产科来源组(均P<0.001);产科来源组、社区来源组新生儿脐部细菌检出率均高于咽部(均P<0.001)。共检出菌株1348株,产科来源组新生儿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无乳链球菌及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高于社区来源组(均P<0.05),产科来源组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低于社区来源组(均P<0.05)。66例新生儿检出多重耐药菌(MDRO),其中产科来源组14例,社区来源组52例;63例新生儿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社区来源组新生儿MDRO和MRSA检出率均高于产科来源组(均P<0.001);是社区来源组新生儿脐部MDRO检出率高于咽部(P<0.001)。结论产科来源组新生儿检出细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社区来源组新生儿检出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MDRO以MRSA为主,应加强对社区入院新生儿的细菌筛查,预防和控制MDRO尤其社区获得性MRSA在新生儿病房中的传播。
朱丹王丹夏敏邹妮
关键词:新生儿多重耐药菌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复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及影响因素单中心分析
2025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复发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国内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协作组方案治疗的458例初诊ALL儿童,回顾性分析76例复发ALL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本中心儿童ALL总体复发率为16.6%(76/458);复发ALL患儿死亡率57.9%(44/76),复发ALL患儿5年总体生存率为(38.6±5.9)%。按复发时间分组,极早期复发26例、早期复发30例、晚期复发20例,三组5年总体总生存率(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复发部位分组,单纯骨髓复发57例,髓外复发12例及髓内外联合复发7例,三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复发儿童11例放弃治疗,65例接受再次治疗,未获得2次完全缓解(CR2)14例,获CR251例,两组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复发后治疗方式分组分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组(Allo-HSCT)22例(33.8%),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CART)治疗组8例(12.3%),CART联合Allo-HSCT组14例(21.5%),单纯化疗和(或)靶向药物组21例(32.2%),组间比较5年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因素预后分析显示初诊白细胞>100×10^(9)/L、初诊危险度、复发时间、复发部位、复发后危险度、复发后治疗方案、是否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儿童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影响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后接受CART细胞衔接移植治疗是复发ALL患儿预后保护因素。结论本中心儿童ALL复发时间以早期复发为主,复发部位以骨髓复发为主。多因素预后分析极早期复发和复发后未获得CR2是复发ALL患儿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ART联合Allo-HSCT可改善复发急淋患儿预后。
王真朱嘉莳付盼王丹张娜邵静波李红
关键词:预后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儿童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肿瘤溶解综合征38例临床特点分析
2024年
目的研究儿童肿瘤溶解综合征(TL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为TLS的防治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就诊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TLS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共纳入38例TLS患儿,男27例、女11例,中位年龄6.6(2.9~9.9)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8例,伯基特淋巴瘤12例,其中12例(31.6%)合并肾脏浸润。37例(97.4%)在化疗前24小时至化疗开始后72小时内发生TLS;符合临床TLS 21例,实验室TLS 17例。患儿发生TLS时,主要表现为急性肾损伤(AKI,20例),恶心呕吐(18例),发热(18例),胸闷、低氧血症(12例)。21例患儿因疾病加重转入PICU治疗,共发生3例TLS相关死亡。采用别嘌醇降尿酸16例,采用重组尿酸氧化酶降尿酸22例。与别嘌醇组比较,重组尿酸氧化酶组实验室TLS比例较高,AKI发生率、重症转PICU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发生前-3 d、TLS发生当日、TLS发生后+1 d、+3 d、+5 d共5个时间点之间别嘌醇组的LDH和尿酸水平,重组尿酸氧化酶组的LDH、尿酸和血肌酐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发生后+1 d、+3 d、+5 d,重组尿酸氧化酶组的尿酸水平均低于别嘌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负荷血液肿瘤患者在治疗初期发生TLS风险高,尿酸氧化酶可有效降尿酸,减少AKI的发生,降低重症率,缩短TLS病程。
王丹邵静波李红张娜朱嘉莳付盼王真
关键词:恶性血液肿瘤肿瘤溶解综合征急性肾损伤尿酸氧化酶儿童
动态观察D-二聚体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的评价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价值,为SCAP治疗及预后的判定提供参考指标。方法将SCAP患者按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于入组第1天,第5天及观察终点(出院/转普通病房或死亡前最后一次)采集外周血检测D-D。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第5天及观察终点的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且死亡组患者的D-D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O.01)。同一组患者不同时点的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D-D进行性升高;生存组D-D进行性下降。结论持续升高的DD往往提示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王丹郝春艳陈晖兀威
关键词:D-二聚体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
祛痰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同剂量辅助治疗老年肺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析老年肺炎进行祛痰剂盐酸氨溴索注射液不同剂量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肺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全部研究对象均予以盐酸溴己新和生理盐水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含300 mg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予以含90 mg的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为(7.4±0.5)d、痰液消失时间为(6.3±1.0)d、咳嗽消失时间为(5.2±0.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8.9±1.9)、(8.7±2.1)、(7.9±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炎进行祛痰剂盐酸氨溴索及辅助治疗临床效果确切,增加用药剂量可提高临床效果。
郝春艳王丹黄娴
关键词:盐酸氨溴索老年肺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