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 作品数:20 被引量:53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制度安排的宏观调控:一个学理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宏观调控被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安排写入宪法加以强调。这一现象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强调价值中立的方法论取向存在逻辑冲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框架内,宏观调控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政府干预行为或者国民经济管理行为,属于思想上层建筑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综合范畴,宏观调控成为国家制度安排是这一范畴的应有之义。同时,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也赋予了宏观调控作为中国式上层建筑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使之具有了中国式上层建筑的个性化色彩。
- 张勇
- 关键词: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中立上层建筑
- 数字鸿沟与社会结构分化:一个理论模型
- 2012年
- 制约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因素很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成为导致社会结构分化的诱因。在理论界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数字鸿沟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模型。
- 张勇
-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鸿沟协调发展
- 实施生态修复与提升生态资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另一维度被引量:2
- 2011年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应从两个维度出发,一是节能降耗,降低传统产业的排放,同时发展低排放的新兴产业,二是提升和再造生态资本,通过生态修复的措施,改善生态环境,恢复和提升生态环境提供生态服务功能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在生态修复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应该充分认识生态修复实践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为发展低碳经济服务。
- 张勇
- 关键词:低碳经济生态修复生态资本
- 理论框架与技术—经济特征:关于高端服务业概念的再认识
- 2022年
- 高端服务业被包含于现代服务业中。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带来了服务业供给和需求的战略性变化。现代服务业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下,整个社会的服务需求对于质量和内容的要求更多也更高,对服务业供给的约束也更加严格。现代服务业中被信息技术革命充分影响的行业和新技术、新需求催生的新兴行业一起共同满足新的服务需求,形成了高端服务业。新的历史方位下,高端服务业具有显著的“三高一低”的技术—经济特征,即生产要素技术含量高、产出效率高、正外部性高、负外部性低。
- 王靖宇张勇
- 关键词:高端服务业历史唯物主义
- 原始语境与具体运用: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范式概念的再认识
- 2024年
- 范式是科学哲学的重要概念。库恩关于范式概念的运用和界定深化了对科学的理解。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范式概念,不能脱离库恩原始语境中关于范式的表述文本。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对什么是范式、怎样判断是否形成范式做了分析。范式是对科学研究状态的一种抽象,范式的构成要素和判断形成的标准可概括为“一体”“三足”:一体是指科学共同体,三足是指科学共同体的三个基本立足点,即一是为科学共同体所公认的成就;二是由科学共同体所共同接受的基本概念、定律、理论、应用、研究方法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整体性理论体系;三是可供科学共同体其他成员模仿的成功实例。社会科学研究中运用范式概念时,应真正立足“一体”“三足”来完善本学科理论体系的架构。
- 张勇
-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社会科学科学哲学托马斯·库恩
- 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资本观:全面小康的生态文明建设观被引量:5
- 2017年
- 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资本观是联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与实践的逻辑要点,体现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在决胜全面小康和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双重背景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短板亟待补齐,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树立和践行生态价值观与生态资本观,重视生态修复,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 张勇
- 关键词:全面小康生态价值生态资本生态修复
- “百分之二工会经费”本质属性争议的再认识:一个来自实践的政治经济学命题与理论回应被引量:1
- 2016年
- 现行《工会法》关于"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经费的规定存在社会争议。争议的原因之一是理论界对于这部分工会经费的本质属性的解释不够完备。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这部分经费的本质属性不是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而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现行工会法的有关规定是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体现,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分配正义。
- 张勇
- 关键词:工会经费劳动力价值
- 宏观调控: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概念被引量:3
- 2017年
- 加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化转型,打造标识性概念是当前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要务。宏观调控是一个具有显著中国本土化特征的概念,具备成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标识性概念的理论资质。本文对宏观调控概念的提出和演进做了学术史考察。宏观调控作为实践和现象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宏观调控作为概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土化实践的理论成果。宏观调控概念在表达方式上借鉴了西方经济学的相关概念,在概念内涵上具有浓厚的中国本土化特征。宏观调控概念体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在宏观层面的理论特色,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国式治理的实践特色,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概念。
- 张勇
- 关键词:宏观调控本土化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的形成与发展——论中国宏观调控实践的理论价值被引量:24
- 2012年
- 中国宏观调控是基于改革开放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实践的概念创造和理论总结。中国宏观调控无论是目标选择,还是实施手段,与经典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关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界定、论述相比,都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使得中国宏观调控形成了一个宏观经济管理的中国范式。
- 张勇
- 关键词:宏观调控宏观经济管理中国范式
- 加速中小城镇的建设是当前城镇化的战略选择被引量:6
- 2015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城市的规模及其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可国家一直强调的中小城市发展反而受到忽略。虽然国家对未来城镇化健康发展给予重点关注,但在城镇化进程中,中小城镇与大城市之间优先发展哪一极,有些争议。文章依据城镇规模等级体系理论,结合当前我国城镇化客观现状,分析得出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忽视了中小城镇的基础性地位,也忽视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要求,初步结论认为加快推进中小城镇的建设是当前的战略选择。
- 熊凤平张勇
- 关键词: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