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青蓝工程”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土壤
  • 1篇氮形态
  • 1篇植物修复
  • 1篇输移
  • 1篇水稻
  • 1篇碳氮
  • 1篇土壤侵蚀
  • 1篇土壤植物
  • 1篇土壤植物修复
  • 1篇气体排放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污染
  • 1篇铵态氮
  • 1篇温室气体
  • 1篇温室气体排放
  • 1篇污染
  • 1篇硝态氮
  • 1篇消落带
  • 1篇金属污染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西藏大学
  • 1篇江苏省环境保...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篇王伟
  • 1篇沈仁芳
  • 1篇周静
  • 1篇王维
  • 1篇孙华
  • 1篇张金婷
  • 1篇赵学强
  • 1篇宋文峰
  • 1篇刘晓磊
  • 1篇操瑜
  • 1篇李伟
  • 1篇王伟

传媒

  • 2篇土壤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基于耦合模型的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益空间差异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在污染土壤生态修复的同时须兼顾其经济、社会效益,以提高其修复综合效益并推动修复工作的顺利开展。以贵溪市为研究区域,使用耦合模型对污染土地植物修复效益进行空间差异评价并筛选适宜的修复植物类型。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综合效益存在较大空间差异,其中水泉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益最低为0.173 6,苏门区重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效益最高为0.835 4;九牛岗区和庞源区效益相近,效益值小于0.4,属于效益较低区块;在种植植物类型上看,混合种植的树木和乔灌木植物,能产生较好的效益,单纯种植一种植物类型,总体效益低;建议将高效益的苏门区植物类型和种植方式进行推广,并采用红叶石楠和栾树间套种植方式。
王维张金婷王伟周静刘晓磊孙华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
水稻根尖细胞原生质膜表面电势对不同氮形态、铝和pH的响应被引量:1
2015年
相对于NO_3^--N,NH_4^+-N可以缓解植物铝毒害,但其机制还不清楚。铝在细胞膜表面的吸附量受细胞膜表面电势影响,直接影响到铝毒害。本文采用酶解法提取水稻根尖原生质体,研究了原生质膜表面zeta(ξ)电势对NH_4^+N、NO_3^--N、铝和pH的响应。结果表明,不管是否加铝,NH_4^+-N和NO_3^--N本身并不显著影响原生质膜表面ξ电势,但是加铝和降低pH均可以去极化原生质膜表面ξ电势。水稻吸收NH_4^+-N一般降低生长介质pH,吸收NO_3^--N升高生长介质pH。因此,NH_4^+-N缓解水稻铝毒的原因,不是因为NH_4^+-N本身去极化了细胞膜表面电势,而是因为水稻吸收NH_4^+-N降低了介质pH,去极化了细胞膜表面电势,从而可能降低了铝在水稻根尖表面的吸附。
王伟宋文峰宋文峰赵学强
关键词:水稻PH铵态氮硝态氮
水库消落带碳氮输移转化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21年
水库消落带处于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域。受水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影响,消落带土壤和植物与水库水体间频繁发生碳氮物质交换转化。河流-水库碳埋藏及其温室气体排放是当前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当前消落带碳氮输移循环的研究仅关注植物、土壤或水体单个对象,未将消落带作为整体考虑其对河流-水库碳氮输移转化的贡献。本文从消落带物质向河流输移和转化两个方面综合评述了消落带土壤碳氮动态、植被碳氮输入、土壤侵蚀、消落带碳氮循环及温室气体排放,提出亟待开展消落带碳氮输入源追溯、土壤侵蚀和温室气体通量长期监测、基于同位素等技术明确消落带在水库碳氮输移转化中的贡献等方面的研究,以进一步系统明确碳氮元素在消落带和水体间的输移、水土界面的多途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转化过程,评估水库消落带在河流上、下游及河口碳氮输送转化中的作用。
李晓晴王伟王伟操瑜李伟
关键词:消落带土壤侵蚀温室气体排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