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莉

作品数:19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腐败
  • 5篇反腐
  • 4篇监察
  • 4篇反腐败
  • 3篇政治
  • 3篇实证
  • 3篇实证研究
  • 3篇文本
  • 3篇文本分析
  • 3篇廉洁
  • 3篇廉政
  • 3篇公务
  • 3篇公务员
  • 3篇本分
  • 2篇职务犯罪
  • 2篇中国共产党
  • 2篇基层公务员
  • 2篇纪检
  • 2篇纪检监察
  • 2篇共产党

机构

  • 19篇中国政法大学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 2篇南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北方工业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9篇李莉
  • 2篇李莉
  • 1篇李奋飞
  • 1篇李莉
  • 1篇孟天广
  • 1篇郑佳斯

传媒

  • 4篇广州大学学报...
  • 2篇廉政文化研究
  • 1篇当代世界与社...
  • 1篇检察风云
  • 1篇理论探讨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暨南学报(哲...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清风
  • 1篇电子政务
  • 1篇复旦政治学评...
  • 1篇廉政学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圈内化、权力距离与腐败风险感知:基于A省职务犯罪罪犯的实证研究被引量:3
2021年
近年来,越来越多被曝光的腐败案件显示,虽然官员在进行决策时是有风险-收益的考量的,但又不仅仅局限于此。聚焦于个体决策,风险感知是职务犯罪罪犯从事腐败行为的决策动机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权力距离为测量指标的圈内化组织文化,对官员个体从事腐败行为决策时的风险感知具有较为复杂的影响。单位权力距离感知与腐败被发现和被法律惩处的风险感知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在中国科层组织“圈内”文化影响下,官员在单位集体中感知到的权力距离越大,个体对上级权威的服从性越明显,服从上级就成为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行动逻辑,从而造成大量一把手带头下的“圈内腐败同质化”。此外,权力距离感知与党纪处分风险感知、无形风险感知呈正相关,这说明官员个体即使对所处单位权力距离感知明显,仍然强烈感知到党纪处分的威慑力和对“面子”“尊严”等无形风险的重视。这一研究发现对于思考如何在“扎紧制度的笼子”的同时,针对公务员所进行的文化层面的预防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李莉李宁卉
关键词:腐败权力距离风险感知
新媒体视域下农民媒介接触、腐败感知与政治信任——基于中国西部省份的实证研究
2023年
媒介接触深刻影响民众对腐败的感知,进而有可能影响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在新媒体背景下,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的过程中,农村民众的政治认知和态度在新媒体接触中如何受到影响已成为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次调查以西部地区的农村民众为对象,选取G省L县34个村进行实地调研,发放并收集问卷628份。通过分层回归和中介模型分析,研究发现,基层腐败感知在新媒体接触和基层政治信任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新媒体接触越频繁,基层腐败感知程度越高,进而对基层政治信任水平起到负面影响作用。该研究为探讨媒介因素对政治信任影响的因果作用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
李莉李宁卉
关键词:政治信任
中国特色国家监察学:渊源、价值与方案被引量:1
2022年
建设国家监察学学科体系是巩固和推进国家监察事业的一项配套工程,学术界应以时不我待的心态积极推进这项工程。在进行学科体系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要积极承续国内已有经验成果,另一方面要借鉴吸收国外相关经验,使学科体系建设具有较高起点。就学科体系内容而言,应着力于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三个方面,三者有机协同、整体推进。就建设路径而言,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管党治党经验为依托,以腐败治理和权力监督相关学科知识积累为基础。
李莉李莉
新时代中国民众反腐败效能感:本土概念与量表构建
2024年
意愿等心理机制是决定民众积极有序参与反腐败活动的重要因素,反腐败效能感概念的提出与测量正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学理性探讨。反腐败效能感涵盖民众基于自我能力认知的内部效能感和基于对反腐败政策发生效用的外部效能感,其中对于具体反腐败政策的评价、对于不同层级的官员廉洁形象的评价以及对于反腐败参与意愿的倾向性态度等是中国本土的独有特征。基于民众反腐败效能感的微观测量为构建反腐倡廉宏观方略的长效动力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对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从严治党背景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进行具有重要的知识积累和政策咨询意义。
李莉
关键词:民众
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
2024年
纪检监察学是新设立的法学门类下一级学科。作为新兴学科,学科话语建设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是聚集于中国特色纪检监察实践活动之上形成的一系列概念、思想、观念或知识理论的外化表达。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本质上包含观念系统、符号系统和传播系统三个层面的内涵。本文从这三个层面的内涵出发,尝试提出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基本维度,其一,基于中国古代监察历史的维度,传承与转化厚重的监察话语资源;其二,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维度,锚定与厘清纪检监察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主线;其三,基于时代特色维度,总结和提炼纪检监察学标识性的关键要素;其四,基于国际视野维度,连接与对话可交流的共识性知识谱系;其五,基于当代价值维度,跟踪与反映正在行进中的动态性话语表达。
李莉
关键词:话语体系基本维度
巡视制度的创新与发展——基于2013—2017年中央巡视组273份巡视报告的文本分析被引量:4
2019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纪委对党内巡视制度进行了涉及组织架构、工作程序和巡视重点的多轮改进,进一步凸显了党内巡视的制度价值。文章采用词云、语义关联等自动文本分析方法,对2013—2017年中纪委中央巡视组的273份巡视报告进行了量化分析,结果发现:巡视报告中的议题聚焦违法违纪十个方面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分属于组织机构与干部个人、制度和规范两个维度下的四种类型,即制度缺失、落实不力、失责失范、道德沉沦。巡视报告中议题的分析反映出巡视工作所关注的内容,也为理解巡视制度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视角。
李莉吴江
关键词:文本分析反腐倡廉
纪检监察学课程的设置、偏好及发展对策——基于实验和访谈的研究
2023年
纪检监察学学科的课程设置不但关乎纪检监察工作的战略性规划,而且关乎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度和满意度,关乎纪检监察学自身的完善与成熟。尽管当前纪检监察学的课程设置,从教学管理者自身的认知出发考虑到了新学科体系构建的宏观叙事,考虑到了本领域课程与高校课程体系的适配性,但却忽视了本领域其他相关群体的主观感受和偏好。学生、纪检监察实务工作者和教师这三个群体,在学科属性(政治学/法学)、教学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平衡、本土性与国际性的平衡、经济和金融课程的必要性这四个维度上的偏好和重要性认知存在差异。其差异的成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学生更多考虑的是未来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实务工作者主要考虑的是实际办案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化解;教师似乎不太关心课程设计是否涉及更多实践技能,而是更关心学科的归属。因此,纪检监察学学科在未来建设中,应突出学科的法学属性,注重将实践技能融入教学之中,并进一步探索将经济学和金融学融入课程的新方式,重新考量凸显中国特色与强调国际比较之间的关系。
李莉吴江
关键词:廉政建设课程设置学科建设
基于词语关联和话题模型的反腐败文献分析
2018年
本项研究以定量方法对2016年中国的反腐败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基于关键词-摘要指数和加权中心度指数的典型词语提炼和语义网络图显示,"政治生活""廉政文化""从严治党"等词语在反腐败研究中占据的地位,反映了政策实践层面与学术研究之间紧密的对应关系。基于LDA话题模型的分析进一步展现了当下中国反腐败研究的热点议题和创新路径,体现了相关领域研究的丰富性与深入性。
李莉吴江
关键词:反腐败廉政文本分析
香港肃贪成功不能仅归功于廉政公署
2018年
中国香港素来被认为是世界上少有的廉洁之城。从腐败到廉洁,这个巨大的转型背后,是什么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成为学界一直探讨的话题。众多研究表明,于1974年创立的廉政公署(1CAC)是香港肃贪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分水岭,
李莉
关键词:廉政公署廉洁腐败
公众网络反腐败参与研究——以全国网络问政平台的大数据分析为例被引量:25
2019年
贪腐问题不仅是党和政府致力于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民众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诉求内容。本文通过网络问政平台获得的民众网络举报腐败投诉的海量信息,综合应用自动文本分析、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描述和统计了民众网络投诉的数量变化、议题类型分布状况以及不同身份的投诉主体的诉求内容。民众通过网络这一信息平台进行腐败投诉的行为不仅是新媒介环境下实现政治参与的有效手段,而且也是观察十八大以来反腐倡廉工作成效的渠道。
李莉孟天广
关键词:网络问政大数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