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强

作品数:5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血清
  • 1篇胰腺
  • 1篇胰腺炎
  • 1篇益生菌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不良
  • 1篇营养风险
  • 1篇营养风险筛查
  • 1篇营养状况
  • 1篇幽门螺
  • 1篇幽门螺杆菌
  • 1篇幽门螺杆菌感...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 1篇幽门螺旋杆菌...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机构

  • 5篇宜宾市第二人...

作者

  • 5篇张强
  • 1篇罗咏萍
  • 1篇陈容
  • 1篇郑能
  • 1篇刘毅
  • 1篇曹敏

传媒

  • 1篇安徽医药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益生菌联合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0
2021年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含铋剂的四联疗法治疗老年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老年Hp感染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铋剂四联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0 d。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4C尿素呼气试验,记录并比较2组Hp根除率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观察临床症状缓解状况。结果 2组完成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根除例数及按意向性分析(ITT)和按方案分析(PP)的Hp根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36.67%(χ^(2)=4.104,P <0.05)。治疗后,2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纳差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可提高老年Hp感染的根除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
张强
关键词:益生菌四联疗法HP根除率
两种方法评估肝硬化病人营养状况及其与肌肉减少症的关联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全球领导人营养不良倡议(GLIM)标准和英国皇家自由医院-营养优先工具(RFH-NPT)在评估肝硬化病人营养不良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与肌少症的关联性。方法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肝硬化病人173例,采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2002(NRS 2002)和RFH-NPT筛查病人营养风险,GLIM标准诊断病人营养不良,并分析各方法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与肌少症的关联性。结果肝硬化病人NRS 2002和RFH-NPT评分分别为(3.43±0.53)和(1.48±0.36)分,两方法筛查出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78.6%和85.6%,年龄越大和Child-pugh分级越高营养风险发生率越高(P<0.05)。以GLIM标准确诊营养不良阳性率为72.8%,肌少症发生率为53.2%,不同年龄段和Child-pugh分级营养不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H-NPT与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的Kappa值分别为0.61和0.45,一致性一般。RFH-NPT评分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MI)呈负相关,其关联系数r为-0.51(P<0.01)。配对χ^(2)检验显示:GLIM标准诊断营养不良、NRS 2002和RFH-NPT筛查营养风险与肌少症之间的列联系数分别为0.50、0.29和0.20(P<0.01)。结论肝硬化病人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和肌少症发生率高,采用NRS 2002、RFH-NPT和GLIM标准评估病人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与病人肌少症有一定关联性。
余立平张强黄亚娜陈容
关键词:肝硬化营养风险筛查
首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抗线粒体抗体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间关系研究
2023年
探讨首诊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抗线粒体抗体(AMA)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21年1月收治首次检测AMA或AMA-M2阳性患者共132例临床资料,其中诊断为PBC共35例,并根据AMA抗体滴度分组,分析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AMA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指标间相关性。结果 PBC组年龄、IgG、IgM、ALT、AST、GGT、ALP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非PBC组(P<0.05);PBC组男性比例、PLT计数和ALB水平显著低于非PBC组(P<0.05);非PBC患者中AMA抗体滴度各亚组中位IgM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中AMA抗体滴度各亚组中位IgM、GGT及AL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PBC组AMA-M2水平与年龄、IgG、IgM、AST、GGT、ALP、ALB及TC水平均呈正相关(Rho值=0.12,0.14,0.40,0.10,0.23,0.09,0.15,0.10,P<0.05);PBC组AMA-M2水平与年龄、IgM、ALB及TC水平呈正相关(Rho值=0.24,0.51,0.25,0.18,P<0.05);PBC组AMA-M2水平与PLT计数呈负相关(Rho值=-0.21,P<0.05);合并肝硬化PBC组AMA-M2水平与IgM水平呈正相关(r=0.41,P<0.05)。结论 首诊PBC患者AMA表达情况与年龄、IgM、ALB、TC及PLT计数水平关系密切,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严重程度。
罗华权黄昊张强胡筠罗咏萍
关键词:抗线粒体抗体
血清穿透素-3和D-二聚体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测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穿透素-3(PTX-3)、D-二聚体(DD)对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01—2020-03期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6例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SAP组(n=109例)和非SAP组(n=47例)。比较两组血清PTX-3、D-dimer、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评分系统(BISAP)评分、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AP患者血清PTX-3、D-dimer水平与BISAP评分、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血清PTX-3、DD在预测SAP方面的价值。结果:SAP组患者血清PTX-3、DD、BISAP评分、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高于非SAP组(P<0.05);AP患者患血清PTX-3、DD与BISAP评分、Ranson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正关性(P<0.05);AP患者患血清PTX-3与血清DD评分呈正关性(P<0.05);血清PTX-3联合DD预测SAP的ROC曲线下总面积为0.965,敏感度为87.5%,特异度为93.6%。结论:血清PTX-3、DD水平在SAP患者中明显升高,对SAP早期诊断具有较高价值,两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诊断效率,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指标。
张强郑能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D-二聚体
泮托拉唑与吗丁啉和铝碳酸镁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4
2017年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三联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病患者126例,按照完全随机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观察组采用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三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泮托拉唑与铝碳酸镁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相关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率较对照组高,而观察组上腹疼痛、上腹不适以及头晕、恶心呕吐、腹胀、嗳气等不良反应较对照组低,并且观察组烧灼反酸、胸骨后疼痛以及咽部异物感等症状缓解或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P<0.05)。结论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三联疗法对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曹敏刘毅张强黄昊
关键词:慢性胃炎泮托拉唑吗丁啉铝碳酸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