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

作品数:2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工业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市水质科学与水环境恢复工程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脱氮
  • 2篇污水
  • 2篇分段进水
  • 2篇A/O
  • 1篇生活污水
  • 1篇生物脱氮
  • 1篇分段进水A/...
  • 1篇A/O工艺

机构

  • 2篇北京工业大学

作者

  • 2篇孙亚男
  • 2篇彭永臻
  • 2篇王淑莹
  • 2篇王伟
  • 1篇殷芳芳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分段进水A/O工艺流量分配方法与策略研究被引量:24
2009年
分段进水缺氧/好氧(A/O)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生物脱氮工艺。但原水多点投配给该工艺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为其优化运行带来一定困难。其中,可行的流量分配方法的建立是分段进水工艺发挥其优势并高效运行的瓶颈问题。提出3种不同的流量分配方法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1)采用等负荷流量分配法,其遵循的原则是保证各段硝化菌负荷相同,以利于硝化菌生长,优先满足系统硝化,最大程度地降低出水氨氮浓度;(2)采用流量分配系数,原则是各缺氧段进水有机物质恰好可以为上段好氧区产生的硝酸盐氮反硝化提供充足的电子供体。利用该方法可以充分利用原水中碳源,发挥缺氧区反硝化潜力,并保证最后一段进水量最少,降低出水硝酸盐氮含量;(3)末端集中进水,用于暴雨等产生洪峰流量时,将进水点向系统末端移动,并加大末端进水量,以减小二沉池固体负荷,避免污泥冲刷流失。3种流量分配方法的提出,可以应对水厂不同的进水水质和出水要求,增强分段进水A/O生物脱氮工艺的实际可操作性,提高处理效率,为目前采用分段进水A/O工艺的污水厂的优化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借鉴。
王伟彭永臻孙亚男王淑莹
关键词:污水生物脱氮分段进水A/O
流量分配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09年
采用分段进水A/O中试脱氮系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为充分利用原水碳源,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对进水流量进行分配.在高、低负荷,进水COD/TKN分别为3、5、7、9、11、13下,研究流量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O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负荷、低C/N(COD/TKN<5)下,按流量分配系数分配流量,会造成系统硝化容量浪费,导致氨氮去除效果下降.而在高负荷、高C/N(COD/TKN>9),由于首端氨氮负荷过高,氨氮不能完全氧化,导致后段反硝化电子受体不足,造成系统碳源浪费,结果随C/N提高,总氮(TN)去除率却逐渐降低.而低负荷下,由于不存在硝化限制,系统TN去除率随进水C/N升高而升高,当C/N为13时,出水TN<2 mg/L,最高TN去除率可达97.6%.高、低负荷,不同C/N下的试验结果证明,高C/N污水(C/N>α),采用流量分配系数分配流量,可充分利用原水碳源,提高TN去除效率,但需保证各段硝化完全.而低C/N污水(C/N<α),C/N是决定TN去除率的关键因素,从保证硝化效果、利于硝化菌生长的角度考虑,不宜采用流量分配系数法分配流量,各段等负荷分配流量是一个可能的选择.
王伟王淑莹孙亚男殷芳芳彭永臻
关键词:生活污水脱氮分段进水A/O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