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远端
  • 2篇桡骨远端
  • 2篇骨折
  • 1篇植骨
  • 1篇入路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入路
  • 1篇桡骨骨折
  • 1篇桡骨远端C型...
  • 1篇斜T型钢板
  • 1篇内固定
  • 1篇内固定治疗
  • 1篇接骨
  • 1篇接骨板
  • 1篇接骨板治疗
  • 1篇老年桡骨远端
  • 1篇骨板
  • 1篇钢板
  • 1篇背侧
  • 1篇T形

机构

  • 2篇武警部队
  • 2篇武警北京总队...

作者

  • 2篇梁宏伟
  • 2篇余磊
  • 2篇王伟
  • 1篇赵斌
  • 1篇左进步
  • 1篇阿依努尔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探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应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究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应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月诊治的80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测量并比较两组在术前及术后第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比较术后第6个月腕关节活动度,同时根据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定,并对两组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80例患者术后获6~12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术前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6个月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变化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6个月,研究组在腕关节背伸、掌曲、旋前以及旋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B2型、B3型、C1型骨折的患者,其腕关节Gartland-Werley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C2型、C3型骨折,两组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术后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优30例、良5例、可4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7.5%;对照组优18例、良10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两组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发生率为22.5%。结论植骨联合斜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并大大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余磊左进步梁宏伟孙冶智阿依努尔赵斌王伟
关键词:桡骨骨折植骨钢板内固定
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比较掌背侧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按骨块移位方向和骨折类型不同分为掌侧入路组(24例)和背侧入路组(19例),对两组骨折愈合情况、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腕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进行比较。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15个月。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6个月桡骨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桡骨掌倾角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42)。末次随访时,腕关节背伸、掌屈、桡偏、尺偏、旋前、旋后活动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950)。结论掌背侧不同入路联合斜T形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疗效相当。临床治疗中应按患者适应条件、骨折情况等确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余磊王伟梁宏伟孙冶智赵宝峰林荣杰
关键词:手术入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