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
- 作品数:4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稳定性动态监测及数值模拟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9年
- 自密实混凝土(Self-compacting concrete,SCC)在新拌阶段具有优异的施工性能,自问世以来就受到相关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并已在建筑、铁路、公路、水利等工程结构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为实现“自密实”性能,SCC采用了降低粗骨料体积含量、增加浆体体积含量等技术措施。新拌SCC具有较高的流动性,造成其中各组分在流动过程中的离析倾向增大,极易导致拌合物稳定性的波动。在实际工程中,人们更关注SCC的大流动性而忽略了其稳定性,这有可能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为改善SCC拌合物的稳定性,相关研究者们做出了许多努力,提出了增强新拌SCC稳定性的技术措施,并发展了SCC稳定性测试及评价方法,包括视觉稳定性指数法(VSI法)、硬化混凝土视觉稳定性指数法(HVSI法)、电子图像分析法、GTM筛稳定性试验、离析率筛析试验、贯入试验、柱状法、压实因数法以及离析探针等。这些方法均是在粗骨料沉降完成后对拌合物稳定性的总体评价,忽略了对拌合物中浆体、骨料发生相对运动的动态过程及特性分析,从而不能有效表达SCC拌合物稳定性的本质及关键影响因素。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也提出了诸如电导率法、静水压力测试法(HYSPT)、可视浆体法、超声波速法、放射性元素标记法等,可较好地实现对SCC拌合物稳定性的动态监测。同时,结合现代先进的数值计算与模拟技术,也有学者对SCC拌合物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通过建模实现SCC拌合物的可视化,已成为SCC拌合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手段,目前主要采取离散元(DEM)、有限元软件(CFD)及二者结合的固-液耦合模型等三种数值模拟方法对SCC拌合物流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与可视化分析,为SCC拌合物稳定性预测和控制提供更直观、便捷的手段。鉴于此,本文从新拌SCC稳定性着手,较全面地阐述了影响SCC拌合物�
- 李文旭马昆林龙广成龙广成马聪谢友均
-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稳定性动态监测数值模拟
- 轻质集料对自密实混凝土介质迁移性能的影响
- 试验研究了分别采用发泡聚苯乙烯(EPS)、橡胶颗粒和膨胀粘土陶粒等体积取代砂或石子,对自密实混凝土毛细吸水性、氯离子渗透性以及水渗透性等介质迁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调查3种轻质集料对自密实混凝土介质迁移性能的影响不同...
- 李宁龙广成谢友均
-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微观结构
- 文献传递
- 冲击荷载作用下掺橡胶颗粒自密实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被引量:33
- 2016年
- 为探究掺橡胶颗粒自密实混凝土(SCC)在冲击荷载下的力学特性,采用?75 mm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HPB)试验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橡胶颗粒掺量SCC的冲击压缩破坏模式及其应力–应变关系,并基于应变等价性假说和统计损伤理论建立了其动态力学本构模型。结果表明:橡胶颗粒的掺入增强了SCC抵抗不同应变率条件下的破坏作用;SCC的动态强度增长因子DIF随应变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大,且随橡胶掺量的增加,DIF的增长率提高;在应变率相同时,橡胶颗粒对SCC动态强度的增强效果大于普通混凝土;掺橡胶颗粒SCC弹性模量的应变率相关性不明显,但在所调查的应变率范围内,SCC弹性模量有一定的增加,橡胶掺量为0、10%、20%和30%时,其各自的平均弹性模量比静态弹性模量分别提高了35.1%、39.7%、53.3%和57.7%;所建立的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 龙广成李宁薛逸骅谢友均
- 关键词:自密实混凝土橡胶颗粒本构模型
- 冲击荷载作用下含黏结界面混凝土破坏特征与应力应变分析被引量:2
- 2022年
- 为研究冲击荷载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蒸养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层间界面的破坏行为,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杆(SHPB)对含黏结界面混凝土进行冲击试验,并就其破坏特征和应力应变全曲线特性以及损伤本构方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含黏结界面混凝土在动态冲击荷载作用下存在界面脱黏分离和整体破碎两种失效模式.界面脱黏分离失效模式下,随着应变率的增加,含黏结界面混凝土的动态抗压强度、强度动态提高因子(DIF)、峰值应变、冲击韧性均增加,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敏感性;整体破碎失效模式下,界面脱黏变形和破碎变形同时存在,随着应变率的增加,裂纹向界面区域累积、拓展,界面起到了能量缓冲的作用,此时含黏结界面混凝土动态抗压强度、DIF基本不变,而峰值应变和冲击韧性增加.所建立的基于Weibull分布的本构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尤其对峰前应力应变曲线有很好的匹配性.
- 赵洪赵洪谢友均龙广成李宁张嘉伟
- 关键词:冲击韧性应力应变曲线本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