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伟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地震
  • 2篇岩石
  • 2篇岩石圈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青藏高原东南...
  • 2篇南缘
  • 2篇光照
  • 1篇动力学意义
  • 1篇青藏
  • 1篇间断面
  • 1篇NEWMAR...

机构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地震局

作者

  • 4篇李伟
  • 1篇肖亮
  • 1篇孙伟家
  • 1篇俞言祥
  • 1篇丁志峰

传媒

  • 2篇地震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阿里亚斯强度衰减关系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本文选取美国NGA强震数据库中与我国大陆构造环境相近的美国西部、中亚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自由地表强震记录,计算其水平向阿里亚斯强度;采用分步回归法依次求取近场饱和项、距离衰减项、震级项、断层类型项和场地类别项的系数,得出衰减模型,并基于回归结果与实际数据的对比,分析了残差随距离或震级的分布.与前人工作得出的全球活动板块边界、新西兰和我国台湾地区的3种阿里亚斯强度衰减模型进行的比较显示,在MW6.5或远场区域4种模型的结果较接近,近场区域在高震级和低震级时有一定差异.最后,选取2008年汶川M W7.9和2013年芦山M W6.8两次地震的强震记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显示本文衰减关系均与实际数据拟合得很好,表明本文的模型适用于我国大陆地区的相关研究.
李伟俞言祥肖亮
中国西南地区Arias强度预测方程研究
本文利用实际强震记录资料,回归了我国西南地区水平向Arias强度预测模型,适用震级范围为Mw4-6.7,距离范围为RRUP0-200km。在强震资料方面,本文收集了 2008-2019年间我国西南地区的数字化强震记录及相...
李伟
利用地震光照成像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间断面结构
岩石圈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等不仅反映了现今地球深部的构造特征和相互关系,而且提供了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和机制的可靠信息和有效约束。岩石圈内部结构尤其是间断面结构是认识地球大陆形成和演化的关键途径之一,若能精细刻画这些间断面...
李伟
关键词:青藏高原岩石圈
文献传递
利用地震光照成像法研究青藏高原东南缘岩石圈间断面结构及其动力学意义被引量:2
2019年
为了进一步认识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构造演化等动力学问题以及该区域的深部孕震机理,本文使用位于该区域内的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的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P波波形数据,采用地震光照成像法获取了岩石圈间断面的结构,并讨论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岩石圈西薄东厚,其中:滇缅泰地块腾冲火山附近最薄,约为60 km,其较薄的岩石圈可能是软流圈地幔物质上涌造成的;扬子地块岩石圈厚度从四川盆地向南逐渐减薄,特别是四川盆地下方最厚,可达190 km左右;滇缅泰地块腾冲火山下方150 km深度左右探测到明显的间断面,该间断面可能是腾冲火山原始岩浆源的位置即岩浆源。本研究所得结果“印支地块与滇缅泰地块结构的连续性”进一步为印度板块的推挤作用造成腾冲火山低速物质向东溢出的结论提供了地震学证据。此外,研究区域最北端的剖面显示,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内带在50—250 km深度范围及其上方地壳内存在明显的局部高速异常,其不均匀分布特征可能与二叠纪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底侵及中新生代以来多期次构造活动有关。
李伟丁志峰孙伟家
关键词:岩石圈间断面青藏高原东南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