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936篇“ 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文章
- 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属于自然地理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S1、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气候及其他数据获取和预处理;S2、定义植被质量指标和气候因子指标;S3、计算干旱半...
- 马长营王彦功王飞张华汤先伟程学宁李西春王泽昊
- 伏牛山高海拔华山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稳定性评估
- 2025年
- 气候变化将影响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动态,其中早材和晚材的形成直接受季节性气候因子的影响。为厘清全球暖干化背景下华山松(Pinus armandii Franch.)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稳定性,以河南伏牛山高海拔地区华山松的早材、晚材和全轮的年轮宽度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华山松早材、晚材和全轮的标准年表,利用标准年表与各气候因子做相关分析和滑动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早材与全轮年表的相关性更好,可能包含更多相似气候信息,并且早材对气候的敏感性比晚材更显著;2)不同的季节温度、降水量变化影响早材、晚材年轮的形成与生长。该区域华山松径向生长主要受到前一年生长季(6—8月)水热组合的影响。早材径向生长还与当年2月温度有关,晚材还受当年生长季后期(8、9月)水热组合的影响;3)建立了华山松早材、晚材和全轮生长模型,确定了前一年8月温度是早材和全轮的主要限制因子,而当年9月降水是晚材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生长模型结果与相关分析结果较为一致;4)早材、晚材和全轮均对前一年生长季(6—8月)温度的负响应和相对湿度的正响应呈减弱趋势,即出现了气候“分异现象”。此外,早材对2月温度的正响应增强,晚材对9—10月降水的负响应增强。因此,随着全球暖干化趋势增强,尤其是夏季的暖干化更有利于伏牛山高海拔华山松径向生长,这一研究结果也可以为伏牛山地区的森林管理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 李佳欣刘娅萌彭剑峰吕润生吕润生李金宽彭猛韦晓旭张珂榆侯德乐
- 关键词:华山松早材晚材气候响应
- 黄河流域未来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的气候变化响应
- 2025年
- 为研究未来时期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中干旱特征的变化,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模拟了黄河流域历史时期(1961—2014年)与未来时期(2015—2100年)的水文过程,给出了基于干旱事件匹配的干旱强度传播指数与干旱历时传播指数,预估了未来时期黄河流域干旱特征传播较历史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黄河流域干旱传播时间多有缩短;未来情景下气象干旱传播率与水文干旱敏感性较历史时期更高,气象干旱更容易向水文干旱传播;未来时期干旱强度传播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干旱历时传播的强度将大幅下降。
- 谢灵枫杨肖丽吴凡叶周兵罗定
- 关键词:气象干旱水文干旱VIC模型干旱特征黄河流域
- 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汇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进展
- 2025年
- 当前森林土壤有机碳的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受到重视。由于地理位置独特,生态系统较为复杂,藏东南地区成为研究森林土壤有机碳汇的重要区域。文章对近年来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的海拔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受气温、降水、植被类型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密度在海拔梯度上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此外,气候变化还对藏东南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碳的贮存与释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探究藏东南森林土壤有机碳汇海拔格局与相关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了解土壤有机碳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以期为生态恢复和气候适应提供理论支持。
- 孟喜悦巴桑韩嘉华卢杰
-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储量有机碳密度气候条件藏东南
- 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的径流模拟及气候变化响应研究
- 2025年
-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对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构建和比较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人工神经网络(ANN)和土壤与水评估工具(SWAT)模型,研究不同模型在模拟信江流域径流量方面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LSTM模型在模拟径流量方面展现出优越的性能,尤其是在时间序列数据处理上,比传统水文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2)窗口大小的选择对模型性能有显著影响,在不同的窗口参数中,选择15d窗口大小时,模型获得最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最高的纳什系数(NSE);(3)多气象变量输入的LSTM模型(LSTM2)在模拟性能上优于仅使用降水数据的模型(LSTM1),综合考虑多种气象因素对提高LSTM模型预测能力有重要作用。
- 陈凤
- 关键词:径流模拟气候变化水资源管理
- 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 本发明公开了干旱区植被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介质,属于自然地理技术领域,该方法的实现包括以下步骤:S1、干旱半干旱区植被、气候及其他数据获取和预处理;S2、定义植被质量指标和气候因子指标;S3、计算干旱半...
- 马长营 王彦功 王飞 张华 汤先伟 程学宁 李西春 王泽昊
- 川西康定云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差异
- 2024年
- 为分析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中部不同海拔云杉和冷杉径向生长对气候响应的差异,于甘孜州康定海拔3200m(低海拔)、3500m(中海拔)、4000m左右(高海拔,林线处)采集154棵云冷杉(丽江云杉和长苞冷杉)树轮样芯,对不同海拔不同树种建立年表并与各月气象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低海拔云杉年表与前一年11月最高温显著正相关,低海拔冷杉年表与5月降水量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0月至当年5月帕默尔干旱指数极显著正相关;中海拔云杉年表与前一年9月最高温显著正相关,中海拔冷杉年表与5月均温和最低温显著正相关;高海拔云杉年表与5月均温和最高温显著正相关、与前一年10月均温显著负相关,高海拔冷杉年表与1月均温和最高温显著正相关。结果说明低海拔云杉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较少,而低海拔冷杉受到冬春季干旱胁迫的严重抑制;温度是限制中高海拔云冷杉径向生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该区树木生长与气候关系和生态安全提供支持。
- 魏靖轩许昆张远东鲁庆奥缪宁
- 关键词:树轮气候变化冷杉云杉
- 基于MaxEnt模型的青藏高原青稞适生区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分析
- 2024年
- 青藏高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研究长时间序列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青稞适生区的影响可以为高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和优化青稞种植空间格局提供参考。本文以163个青藏高原青稞样点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软件和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 MaxEnt)对其进行模拟预测,得到影响青藏高原青稞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和气候变化下古气候时期(末次间冰期、末次冰盛期和全新世中期)、当代(1970—2000年)、未来(2021—2100年) SSP126和SSP585两种情景下青稞在青藏高原的分布范围以及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影响青稞分布的最关键环境因子是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最干季度平均温度和海拔,当气候处于不稳定和极端干冷化情况下,海拔是控制青稞适生区面积的关键因子。2)从末次间冰期到全新世中期再到当代,青稞适生区面积增大,逐渐扩张到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河湟谷地、东南缘的川西地区和藏南谷地的一江两河流域,未来青稞适生区向高原中部和北部扩张,东南部面积缩减。3)在SSP126情景气候变化条件下,青稞适生区质心点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并且未来青稞适生区海拔上限增加207 m。结合其他研究可得出,末次冰期到全新世,青稞种植区发生扩张受制于气候暖湿化和人类在高原定居并进行农牧业传播的双重影响;当代到未来,青稞潜在适生区发生扩张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使得种植青稞的海拔上限提高,青稞潜在适生区缩减可能是由于一些气候突变事件导致气温变化幅度超过了青稞发育的最适温度。
- 赵佳丽兰措卓玛王伟王寒冬王稳沈纪萍
- 关键词: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环境因子最大熵模型
- 柴达木盆地湿地对气候变化响应机制研究
- 付奥迪
- 不同树龄红松木质部管胞特征对气候变化响应比较
- 张琦
相关作者
- 张存厚

- 作品数:53被引量:42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浑善达克沙地 气候变化响应 种子植物 ANPP
- 王润元

- 作品数:279被引量:3,437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春小麦 黄土高原 半干旱区 气候变暖
- 张强

- 作品数:1,001被引量:13,548H指数:62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干旱 黄土高原 陆面 降水
- 邓振镛

- 作品数:188被引量:2,986H指数:34
-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气候暖干化 黄土高原 气候变暖 土壤水分
- 王明玖

- 作品数:146被引量:1,154H指数:20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高加索三叶草 放牧强度 白三叶 典型草原 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