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913篇“ UV-B“的相关文章
UV-B辐射增强对苦荞叶内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025年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UV-B(280~320nm)辐射增强对苦荞叶内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及功能的影响,以探讨“苦荞-内生菌”互作系统在UV-B辐射胁迫下的生态适应性,为相关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以云荞2号为研究对象,自然光作为对照(CK),设置2个UV-B辐射强度(2.5、5.0kJ·m^(-2)),处理30d后,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苦荞叶内生菌的多样性、群落组成及生物学功能变化。结果表明,在97%的序列相似性水平上,所有测序样本中苦荞叶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分别获得167个和425个操作分类单元(OTU)。UV-B辐射处理降低了苦荞叶内生真菌与内生细菌的总OTU数量,表现为CK>5.0kJ·m^(-2)>2.5kJ·m^(-2),但对内生菌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无显著影响(P>0.05)。3个处理组的内生真菌均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为优势真菌门,其相对丰度随UV-B辐射增强而升高;共有的优势细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与厚壁菌门(Firmicutes),共有的优势细菌属为未分类产碱杆菌科(unclassified_f_Alcaligenaceae)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其相对丰度随UV-B辐射增强而显著升高。单因素相关性网络分析表明,增强UV-B辐射可促进苦荞叶内生细菌群落间的协同共生作用、削弱种间竞争,同时减弱内生真菌群落间的相互影响。对内生菌进行功能预测与分析,发现UV-B辐射增强可导致植物病原菌类功能的真菌相对丰度下降,而内生细菌功能基因中参与细胞壁/细胞膜结构的生物合成、脂质转运和代谢以及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等相关基因的丰度有所上升。研究表明,UV-B辐射增强导致苦荞叶内生细菌群落组成与生物学功能发生明显改变,优势细菌群种类增加、菌群间的协同共生作用增强,这有助于提升苦荞对于UV-B辐射增强的生态适应性。
肖欢杨伟亮孔祺龚润林段玉莲赵银紫罗宗龙冯源
关键词:UV-B辐射苦荞高通量测序内生菌微生物多样性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 Alleviate Enhanced UV-B Radiation-Induced Stress in Wheat Seedling Roots by Regulating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2025年
Enhanced UV-B radiation represents a major environmental factor impacting global cereal production.Researchers have explored various approaches to reduce the detrimental impact of UV-B radiation on crops.Recently,engineered nanoparticles,particularly cerium oxide nanoparticles(CeO_(2)-NPs),have attracted widespread interest for their ability to boost plant tolerance to a range of abiotic stresses.This study investigates how CeO_(2)-NPs application affects the morphology,physiology,biochemistry,and transcriptomics profiles of wheat seedling roots subjected to enhanced UV-B stress.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at CeO_(2)-NPs notably promoted root length,fresh and dry weights,and root activity(p<0.05)under enhanced UV-B stress.CeO_(2)-NP treatment reduced the content of hydrogen peroxide<(H_(2)O_(2))and malondialdehyde(MDA)in wheat,alleviating oxidative damage in seedling roots and partially restoring the root phenotype.Under non-UV-B stress conditions,CeO_(2)-NP treatment triggered the difference of 237 transcripts in plants relative to the control group.Under enhanced UV-B stress,CeO_(2)-NP treatment exhibited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linked to the antioxidant defense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scavenging,compared to the non-nanoparticle control.This suggests that ROS scavenging may be a key mechanism by which CeO_(2)-NPs enhance wheat resistance to enhanced UV-B radiation.This study elucidates a potential molecular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CeO_(2)nanoparticles may enhance wheat tolerance to UV-B stress.
Cheng SunChen ZhaoGuohua WangQianwen MaoRong Han
甘肃和青海小麦条锈菌UV-B辐射敏感性测定
2024年
位于西北地区的甘肃和青海是我国小麦条锈病病原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重要的越夏区和菌源基地,也是Pst毒性变异频率较高地区,该区域海拔高,紫外线辐射强度大。为了解紫外线对Pst存活力和毒性变异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分离自甘肃和青海部分地区21个Pst菌株夏孢子的相对萌发率和UV-B辐射LT50值(UV-B致死中时间,即在一定UV-B辐射强度下夏孢子相对萌发率为50%时所需辐射时间),探索了相应菌株对UV-B辐射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在3个UV-B辐射强度(150、200和250μw·cm^(-2))下,分离自甘肃和青海的全部Pst供试菌株的夏孢子相对萌发率均与UV-B辐射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P<0.0001)。3个UV-B辐射强度下的夏孢子相对萌发率和LT50值的比较结果表明,Pst菌株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来自于青海的Pst菌株之间对UV-B辐射的敏感性差异高于来自于甘肃的Pst菌株。研究结果为探索紫外线对Pst存活力和毒性变异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为小麦条锈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了一定依据。
李婷婷赵雅琼金社林姚强王海光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
模拟增强UV-B辐射下台农一号芒果抗氧化响应机理
2024年
【目的】研究增强UV-B辐射下台农一号芒果果肉抗氧化还原性成分的响应机理,为全球气候变化下芒果生产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自然光照射为对照,设人工模拟增强UV-B辐射,强度为96 k J/(m^(2)·d)处理。2021年花后30 d(12月18日)至花后90 d(2022年2月17日)、2022年花后40 d(12月1日)至花后90 d(2023年1月21日),每隔10 d取芒果果肉样本1次,分别取样共7和6次。在果肉中测定各采样时期的总黄酮、总酚、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酶活性、相对电导率(REC)的动态变化。【结果】经增强UV-B辐射处理后,第1和2年活性氧(ROS)中超氧阴离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均呈逐渐升高趋势,超氧阴离子在第1年花后90 d、翌年花后70~90 d,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P<0.05,下同);辐射处理的H_(2)O_(2)变化趋势则为第1年先下降后上升,仅花后90 d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翌年总体上下降,花后70~90 d辐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芒果果肉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2年动态变化均整体呈下降趋势,总酚在第1年花后50 d、翌年花后50和60 d,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总黄酮在第1年花后40和50 d、翌年花后50和60 d,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MDA含量和REC的2年变化趋势均为下降后上升,其中MDA含量在第1年花后40 d、翌年花后50 d,对照显著高于辐射处理,而2年在花后90 d MDA含量和REC均表现为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芒果果肉辐射处理的PAL活性在第1年呈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花后40 d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花后90 d时无显著差异;翌年呈上升—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辐射处理50~70 d均表现为显著差异。PPO活性2年测定中的动态变化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第1年在辐射处理40、60、70和80 d P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翌年花后60和90 d辐射处理显著高于对照。【结论】增强UV-B
税贤陈甜甜彭俊杰杜婧加周开兵
关键词:芒果UV-B抗氧化酚类活性氧
过表达AtAUR1对UV-B胁迫下根尖细胞周期调控的影响
2024年
随着南北两极臭氧层空洞的持续增大,UV-B辐射对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危机不断增强.植物受其特殊生活方式的影响,更容易遭受增强UV-B辐射的影响.UV-B辐射作为一种非生物压力信号会造成植物细胞DNA的损伤从而显著抑制植物生长,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植物的死亡.Aurora激酶作为调控有丝分裂的重要蛋白,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了染色体的定位、分离以及胞质分裂等过程,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过表达AUR1可以缓解UV-B辐射导致的损伤.研究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材料,通过有性杂交的方法获得含CYCB1;1-GUS标签的拟南芥AUR1过表达株系.通过GUS染色和RT-qPCR的方法对获得的转基因株系在UV-B处理后CYCB1;1的组织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证明了过表达AUR1可以上调植物根尖细胞中CYCB1;1的基因表达,UV-B辐射处理后的染色结果进一步证明了AUR1参与了UV-B辐射后根尖有丝分裂周期的调控,为揭示过表达AUR1对根尖有丝分裂周期调控的影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王建华许强
关键词:拟南芥
彩色马铃薯响应UV-B辐射的转录组分析
2024年
[目的]探究彩色马铃薯对UV-B辐射具有较强耐受性的机理,通过转录组分析马铃薯对UV-B辐射响应的分子机制,为筛选马铃薯耐UV-B辐射相关基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彩色马铃薯‘花心洋芋’为试验材料,对全生育期进行UV-B辐射处理,选取成熟期的块茎,采用Illumina HiseQ2500平台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共得到232 285 320个有效测序读长数,且与参考基因组比对率超过78.5%,GC含量均超过42.1%。通过分析筛选到84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包括544个上调基因和299个下调基因。GO功能分析表明,‘花心洋芋’的DEGs主要富集在代谢过程、细胞组分和催化活性。KEGG富集分析发现,‘花心洋芋’主要通过代谢途径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来响应UV-B辐射,转录因子主要是ARR-B、AP2-EREBP、MADS、bHLH和NAC等,与响应光信号和环境胁迫相关。[结论]‘花心洋芋’响应UV-B辐射的主要通路为代谢途径中的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路,转录因子ARR-B、AP2-EREBP、MADS、bHLH和NAC均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董秋菊吴晓杰张晓龙肖继坪
关键词:彩色马铃薯UV-B辐射转录组转录因子
青稞BBX基因家族鉴定及其对UV-B的响应
2024年
B-box(BBX)蛋白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在控制植物生长发育、响应环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从青稞(Hordeum vulgare L.var.nudum Hook.f.)全基因组中鉴定出18个青稞BBX基因家族成员,分析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基因结构、进化关系及UV-B照射幼苗后的表达特性等。结果表明:青稞BBX基因的编码序列(CDS)长度为636~2 223 bp;分子质量为22.07~54.29 kDa。系统发育分析将18个HvnBBX分为4个亚类。共线性分析表明青稞种内共产生4对片段复制形成的基因对,种间与玉米进化关系更近;HvnBBX启动子区域包含与逆境胁迫、激素、生长发育等相关顺式作用元件。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UV-B照射后青稞叶片中有5个BBX基因(HvnBBX2/4/5/6/17)的表达量显著下调,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一致。上述结果为深入研究HvnBBX基因的抗紫外功能提供参考。
陈生蓉史国民王乐何涛
关键词:青稞基因表达
UV-B照射时长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代谢产物的影响
2024年
为探明UV-B照射时长对赤霞珠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物质的影响,试验设立UV-B每天分别照射2、4、6、8 h共4个梯度,以不进行UV-B照射为对照(CK),对不同UV-B照射时长葡萄果实品质及类黄酮物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的UV-B照射会增加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UV-B不同照射时长处理的总酚、单宁、总类黄酮、黄烷-3-醇和总花色苷含量均增加;UV-B不同照射时长对酿酒葡萄果皮中的类黄酮代谢产物影响显著,筛选出差异代谢物13个,其中5种物质显著上调、8种物质显著下调;在类黄酮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通路上分别富集了7个差异代谢物,占代谢物总数的77.78%。利用主成分对果实品质和果皮类黄酮产物测定值进行综合评价,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UV-B照射2 h>UV-B照射8 h>UV-B照射4 h>UV-B照射6 h>CK。UV-B照射酿酒葡萄赤霞珠2 h时,果实品质和类黄酮代谢产物表现最佳。
沈甜牛锐敏许泽华黄小晶陈卫平
关键词:UV-B酿酒葡萄果实品质类黄酮代谢产物
中波紫外线(UV-B)辐照处理对糯玉米种子萌发影响的转录组分析
2024年
为了解中波紫外线(UV-B)对糯玉米种子活力影响的分子机理,设置0 min(对照)、30 min、1 h、2 h、4 h和8 h共6个不同时长的UV-B辐照对糯玉米自交系N51种子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相关活力指标和转录组学分析。结果表明,糯玉米自交系N51各处理与对照及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在0 min、30 min、1 h、2 h、4 h、8 h范围内,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1 h处理下达到最高,综合各个活力指标表明,UV-B辐照处理1 h促进玉米种子萌发效果最显著。依据0 min、1 h、2 h等3个时长处理下,糯玉米种子活力指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转录组测序分析共筛选出先上调再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5个,先下调后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869个。GO注释分类表明,UV-B处理主要通过影响类囊体、光合系统光合作用、光合膜、光合作用-天线蛋白、代谢途径、氮代谢途径等影响糯玉米自交系N51种子萌发;KEGG通路富集包括苯丙素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等途径。
刘家奇湛东武周富亮梁思维赵欣悦宁丹孟起同蒋锋刘鹏飞
关键词:糯玉米转录组
UV-B辐射对滇黄精幼苗生长、抗性生理及代谢物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滇黄精幼苗对UV-B辐射的生理响应机制,以两年生药用植物滇黄精为材料,在540 mw/cm^(2)的UV-B辐射强度下,以5 d为一个周期,分别测定处理了0~25 d后的滇黄精幼苗的生物量、抗氧化酶活性、MDA、类黄酮的含量.结果表明:在UV-B辐射下,滇黄精幼苗的株高与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并随着辐射时间延长,影响效果更明显,UV-B辐射对POD、SOD活性的影响呈升高趋势,在UV-B辐射中期,相较于CK显著升高.对MDA含量的影响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滇黄精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片和块茎中类黄酮含量也随着辐射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因此,UV-B辐射处理可抑制滇黄精幼苗的生长,使其抗氧化酶活性以及类黄酮含量显著增加,从而增强滇黄精对UV-B辐射的抗性,对植株起到保护作用.
李文竞李安琳肖惠妹项足桐张巧娜刘蓉
关键词:滇黄精UV-B辐射抗氧化酶类黄酮

相关作者

张文会
作品数:154被引量:450H指数:12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UV-B 冬小麦幼苗 大豆 水稻 冬小麦
李韶山
作品数:154被引量:884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拟南芥 UV-B 水稻 UV-B辐射 植物
王艳
作品数:116被引量:737H指数:16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
研究主题:球形棕囊藻 UV-B 生活史 有害藻华 球形
刘颂豪
作品数:675被引量:2,815H指数:22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量子保密通信 量子密钥分发 激光 光纤 光生物调节作用
薛林贵
作品数:147被引量:1,155H指数:16
供职机构:兰州交通大学
研究主题:聚Β-羟基丁酸 高产菌株 选育 原生质体 PH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