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R-131)

作品数:5 被引量:20H指数:3
相关作者:陈楚侨王玮文邵枫谢希王玉娜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抑郁
  • 1篇少年
  • 1篇少年期
  • 1篇神经成像
  • 1篇神经基础
  • 1篇童期
  • 1篇青少年
  • 1篇青少年期
  • 1篇情境
  • 1篇缺损
  • 1篇自我
  • 1篇自我面孔识别
  • 1篇面孔识别
  • 1篇精神分裂症动...
  • 1篇精神分裂症患...
  • 1篇儿童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作者

  • 3篇陈楚侨
  • 2篇邵枫
  • 2篇王玮文
  • 1篇于欣
  • 1篇金暕
  • 1篇王玉娜
  • 1篇谢希
  • 1篇刘美
  • 1篇宗纪刚
  • 1篇甘怡群
  • 1篇曹筱燕
  • 1篇李会杰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应对灵活性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综述)被引量:3
2010年
宗纪刚陈楚侨曹筱燕甘怡群
关键词:情境
早发性抑郁及其神经基础被引量:9
2008年
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抑郁(早发性抑郁)表现出与成年期抑郁不同的一些临床症状、药物疗效和生理反应特征,导致这些差异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目前尚不清楚。儿童期和青少年期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可能参与早发性抑郁的病生理,尤其是单胺能神经递质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与早发性抑郁的生理和药物治疗反应密切相关。早发性抑郁动物模型的建立是研究早发性抑郁脑机制的基础,未来研究的重点是发展有效的早发性抑郁治疗药物和早期心理行为干预技术。
王玮文谢希邵枫
关键词:儿童期青少年期
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知觉的神经成像研究(综述)
2008年
李会杰于欣陈楚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神经成像FMRI
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被引量:6
2010年
精神分裂症与自我改变的密切关系已经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认可。但是,关于自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会发生何种变化并对疾病产生何种影响,目前还没有全面、明确的理解。这篇文章综述了不同学科关于自我的研究,提出可以从主导感、自我面孔识别、自我参照过程这三个部分来考察精神分裂症的自我缺损,并回顾了自我这三个成分的相关研究,分别考察了其对于精神分裂症研究的意义。本综述为全面评估自我缺损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提供了思路。
王玉娜陈楚侨
关键词:自我精神分裂症自我面孔识别
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被引量:2
2008年
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建立,是当前研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以及开发新的抗精神病药物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系统地阐述了以潜伏抑制为行为模式的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的理论以及神经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精神分裂症的潜伏抑制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1)调节某些与精神分裂症相关的中枢神经递质的传递活动;(2)对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中脑-伏隔核神经环路进行结构损伤或药物性干预;(3)在发育早期给予免疫刺激或环境应激。
邵枫王玮文刘美金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