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2A033)

作品数:3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娟张秀明兰海丽王前陈康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山大学中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耐药
  • 3篇假单胞菌
  • 2篇耐药铜绿假单...
  • 1篇多药
  • 1篇多药耐药铜绿...
  • 1篇亚胺培南
  • 1篇药物
  • 1篇糖苷类
  • 1篇内酰胺
  • 1篇内酰胺类
  • 1篇苷类
  • 1篇酰胺类
  • 1篇外膜蛋白
  • 1篇类药
  • 1篇类药物
  • 1篇基因分型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作者

  • 3篇兰海丽
  • 3篇张秀明
  • 3篇王娟
  • 2篇王前
  • 1篇吴秀娟
  • 1篇慕月晶
  • 1篇严海忠
  • 1篇孙各琴
  • 1篇李美玲
  • 1篇罗燕华
  • 1篇陈康
  • 1篇郭秋玲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广东中山地区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研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外膜蛋白(OprD2)缺失情况。方法取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9株,根据其耐药性分为亚胺培南耐药组(35株)和敏感组(14株),采用PCR方法检测各菌株的OprD2基因。采用MLVA方法对菌株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 49株菌株中,共有8株OprD2基因PCR扩增阴性,缺失率为16.3%(8/49),其中耐药株缺失率为17.1%(29/35),敏感株缺失率为14.3%(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LVA基因分型无成簇菌株存在。结论广东中山地区临床分离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OprD2缺失率低,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作用不显著。MLVA分型表明当地尚未发生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流行。
王娟王前张秀明兰海丽孙各琴吴秀娟慕月晶严海忠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OPRD2亚胺培南耐药MLVA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检测及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分离出50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CR法检测4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即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的表达情况。并用MLVA基因分型的方法对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5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4种AMEs基因的总检出率为70%。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的检出率分别为60%、40%、24%、32%。MLVA基因分析聚类结果显示,没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暴发流行。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AMEs基因携带率较高,没有发现其爆发流行。
王娟王前兰海丽张秀明罗燕华郭秋玲
关键词:假单胞菌铜绿多重耐药氨基糖苷类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0年7-12月分离出的97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方法进行检测,检测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耐药基因,即VIM-2、IMP-2、VIM-1、IMP-1的表达,数据采用SAS 9.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药物的基因突变中,IMP-1基因的突变率最高,14株菌株存在突变,突变率为14.4%;其他3种IMP-2、VIM-1和VIM-2的基因突变菌株分别为9、6株和7株,突变率分别为9.5%、6.2%和7.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4种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突变率与敏感铜绿假单胞菌的突变率基本相同。结论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4种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突变率分别高于敏感菌株,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王娟张秀明兰海丽陈康李美玲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药物基因分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