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3AA102107)

作品数:28 被引量:124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力力郭华周玥杨伊磊李梦丹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油茶籽
  • 18篇茶籽
  • 9篇发酵
  • 7篇响应面
  • 6篇籽粕
  • 5篇油茶
  • 5篇油茶籽油
  • 5篇籽油
  • 5篇响应面法
  • 5篇茶籽油
  • 4篇油茶籽壳
  • 4篇油茶籽粕
  • 4篇籽壳
  • 4篇响应面法优化
  • 4篇酶法
  • 4篇米粉
  • 4篇纳豆
  • 4篇茶籽壳
  • 3篇水酶法
  • 3篇纳豆激酶

机构

  • 27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5篇陈力力
  • 13篇郭华
  • 12篇周玥
  • 5篇杨伊磊
  • 4篇李梦丹
  • 3篇青文哲
  • 3篇杨俊换
  • 3篇梁帆
  • 3篇向娇
  • 3篇刘金
  • 2篇胡尧超
  • 2篇谢艳华
  • 2篇廖杰琼
  • 2篇肖丽飞
  • 1篇任佑华
  • 1篇张波
  • 1篇周建平
  • 1篇欧阳晶
  • 1篇贺博

传媒

  • 4篇食品科技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农业科学
  • 3篇食品工业
  • 3篇粮食与油脂
  • 3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中国酿造
  • 2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中国调味品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
  • 1篇现代食品科技

年份

  • 1篇2021
  • 5篇2020
  • 3篇2018
  • 1篇2017
  • 7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酶法处理油茶籽壳制备低聚木糖工艺的优化被引量:4
2020年
优化酶解处理油茶籽壳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以油茶籽壳为原料,经碱法制备木聚糖粗提液。以所得的木聚糖粗提液为原料,低聚木糖浓度为考核指标,酶解温度、木聚糖酶使用量、酶解时间和木聚糖底物浓度为变量因子,进行单因素试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酶法制备低聚木糖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制备工艺为:酶添加量5%、酶解时间10 h、酶解温度49℃、底物浓度2%。在此优化酶解工艺条件下,测得低聚木糖浓度为11.63 g/L,比未优化前提高4.63 g/L。试验所得到的酶解处理油茶籽壳制备低聚木糖的工艺条件具有实用价值,能为提高利用油料加工副产物油茶籽壳的附加值提供理论依据。
张立钊卢昌丽陈力力熊香元龚慧可
关键词:油茶籽壳木聚糖木聚糖酶低聚木糖
发酵米粉中微生物及对米粉品质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发酵米粉比未发酵米粉可以获得更好的口感和品质,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发酵米粉的品质有重要作用。了解发酵米粉中的主要微生物及其对米粉品质的影响,既能为提高传统自然发酵米粉的品质提供参考,又能促进现代生物技术在米粉发酵上的应用。综述了发酵米粉主要微生物的组成及其对米粉的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感官品质、安全性的影响和目前利用纯菌种强化发酵对米粉品质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熊香元张立钊陈力力周玥
关键词:发酵米粉微生物生物技术
复合酶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被引量:7
2016年
以油茶籽仁浆液为原料,以油脂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中心组合试验研究了酶制剂的配方、料水比、复合酶添加量、酶作用时间等因素对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影响。得出优化的提油条件为:先加入高温淀粉酶再加入酸性蛋白酶,二者比例为1:1,复合酶添加量0.13%、料水比1:3.9、酶作用时间4 h,在此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油率为92.45%。
周玥郭华向娇
关键词:水酶法复合酶提油率
油茶籽粕豆酱的研制及成分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利用油茶籽粕和米曲霉制曲发酵制成油茶籽粕酱,再与豆酱混合得到油茶籽粕豆酱。结果表明:当米曲霉添加量为3%,发酵时间为30天,盐水添加量为75%,添加盐水浓度为10%,生产的油茶籽粕酱呈现有光泽的褐色,有醇厚的酱香味,粘稠适度,体态均匀,稍有苦味。此条件下与豆酱按1∶3混合,可以掩盖酱的苦味,氨基酸态氮含量为0.52g/100g,同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质联用(GC-MS)方法测定油茶籽粕豆酱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呈味物质有香桧烯、右旋萜二烯、3-甲基戊酸、月桂烯、桉叶油醇。
李梦丹谢艳华陈力力郭华
关键词:油茶籽粕发酵挥发性成分
响应面法优化纳豆激酶固态发酵培养基被引量:1
2013年
为优化以菜籽粕与麸皮为基质产纳豆激酶培养基组成,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不同速效氮源、速效碳源、无机盐的种类及其添加量为自变量,纳豆激酶酶活为响应值,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成设计原理,设计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建立回归模型。经响应面分析,回归模型具有较高拟合度。结果显示优化后培养基组成为:菜籽粕∶麸皮(W/W)=1∶4基础培养基中,尿素添加量0.61 g/100g,葡萄糖添加量1.28 g/100g,氯化镁添加量0.64 g/100g,在初始pH 7.0,温度37℃条件下发酵48 h,纳豆激酶酶活达到7 329.76I U/g,较基础发酵培养基提高1.73倍。
廖杰琼陈力力青文哲
关键词:响应面法纳豆激酶固态发酵菜籽粕
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工艺条件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以油茶籽为原料,油脂提取率、残油率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分别考查了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解p H值及料水比等因素在不同水平下对油茶籽油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加酶量0.10%、酶解温度85℃、酶解时间3 h、酶解p H值6、料水比1︰4,在此优化条件下,油茶籽油的提油率可达92.2%以上。
向娇郭华肖丽飞
关键词:水酶法提油率淀粉酶
油茶籽干渣固态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菌种筛选被引量:2
2015年
以水酶法提取油茶籽油后的油茶籽干渣为原料,通过添加适量辅料,用酵母菌、霉菌和枯草芽孢杆菌进行单菌和混菌组合的发酵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康宁木霉能充分利用油茶籽渣液态发酵培养基和固态发酵培养基中的营养基质从而良好生长。以10%的总接种量将菌种接种到固态发酵培养基中,在28℃下进行恒温发酵,两天翻曲一次,培养6 d后,烘干至恒重测定粗蛋白含量,其中以康宁木霉和啤酒酵母接种量1∶1组合产粗蛋白含量最高,达到了21.23%,与初始培养基相比提高了89.68%。
青文哲杨伊磊陈力力
关键词:菌种筛选单细胞蛋白固态发酵
油茶籽粕纳豆酱发酵条件的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以接种量、水料比、油茶籽粕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为影响因素,油茶籽粕纳豆酱的纳豆激酶酶活为考核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油茶籽粕纳豆酱的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油茶籽粕纳豆酱纳豆激酶(NK)酶活的因素主次顺序为发酵时间>水料比>油茶籽粕添加量>接种量。最终确定油茶籽粕纳豆酱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5%、水料比2.5∶1.0(mL∶g)、油茶籽粕添加量29%、发酵时间22 h。在此最佳发酵条件下,油茶籽粕纳豆酱的NK酶活为(1 044.73±0.87)U/g。
李梦丹杨伊磊陈力力郭华
关键词:油茶籽粕纳豆激酶响应面
发酵米粉中优良细菌的分离筛选及鉴定被引量:2
2020年
该文以米粉发酵液为样品进行发酵米粉优良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鉴定研究。从米粉发酵液样品中分离118株产乳酸细菌,首先通过产酸能力为指标筛选出产酸能力较强的35株菌株,再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通过测定菌株产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活性,最终得到7株性能优良的菌株。这7株菌株大米发酵液p H为4. 21~4. 50,淀粉酶活性为97. 74~210. 43 U/m L,蛋白酶活性为3. 97~9. 34 U/m L,脂肪酶活性为0~2. 15 U/m L。通过形态学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 DNA序列分子鉴定,确定R133、R02、R1212、R1310、R13为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R29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R112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这7株菌株具有制备米粉专用发酵剂良好的应用前景。
熊香元张立钊陈力力龚慧可周玥任佑华
关键词:发酵米粉细菌酶活性
油茶籽壳的活性成分及提取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油茶籽壳活性成分,包括总黄酮、高活性膳食纤维、原花青素、多糖、茶皂素单宁及木糖醇等,具有抗菌、抗氧化、抗紫外照射等生理功能。综述油茶籽壳活性物质提取及功能研究进展,为合理有效地综合利用油茶籽壳资源提供参考。
刘金张立钊陈力力陈力力
关键词:油茶籽壳活性成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