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0991263)

作品数:10 被引量:56H指数:6
相关作者:梁志清周冬生秦青张茂华唐灵更多>>
相关机构: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桂林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脂肪
  • 6篇酒精
  • 6篇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
  • 6篇非酒精性脂肪
  • 4篇血清
  • 4篇脂肪肝
  • 4篇皮素
  • 4篇槲皮素
  • 4篇慢性
  • 4篇肝病
  • 3篇脂肪性
  • 3篇脂肪性肝病
  • 3篇鼠血清
  • 3篇免疫
  • 3篇免疫状态
  • 3篇酒精性脂肪肝
  • 3篇酒精性脂肪性...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非酒精性脂肪...

机构

  • 10篇桂林医学院附...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梁志清
  • 8篇周冬生
  • 6篇秦青
  • 5篇唐灵
  • 5篇张茂华
  • 4篇吴继周
  • 4篇吴健林
  • 3篇李胜联
  • 3篇陶赞英
  • 2篇白纪红
  • 1篇唐慧珠
  • 1篇赵雪

传媒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内科

年份

  • 5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18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2年
白介素18(IL-18)是一种前炎症性细胞因子,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和损伤肝细胞的作用,可能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就IL-18的来源、生物学效用以及其与NAFL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秦青周冬生梁志清
关键词:IL-18IFN-Γ非酒精性脂肪肝
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白介素18和白介素10比值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比值的影响。方法 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并用槲皮素高[300mg/(kg.d)]、低剂量[75mg/(kg.d)]进行干预治疗,分别于给药后4周、8周、12周末,检测大鼠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并进一步检测给药后8周末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丙二醛(MDA)、空腹血糖(FBS)和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10从第4周开始即有明显升高(P<0.01),而且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槲皮素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槲皮素高、低剂量组从第4周开始即明显降低(P<0.01);但各时段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槲皮素灌胃治疗8周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FBS、FINS和HOMA-IR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但血清TG、MDA仅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有统计差异(P<0.01)。相关分析显示,IL-18/IL-10和大鼠血清TG、MDA、HOMA-IR呈正相关(r>0,P<0.01或P<0.05)。结论血清IL-18、IL-10比值与NAFLD发生和病程密切相关,提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NAFL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槲皮素可降低NAFLD大鼠血清IL-18/IL-10、TG、MDA、FBS、FINS和HOMA-IR,影响炎症因子水平,改善脂质过氧化和胰岛素抵抗。
梁志清白纪红秦青张茂华赵雪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槲皮素白介素18白介素10
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IL-2、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91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慢重肝组,SH)1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硬化组,LC)25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CB)48例(其中重度17例、中度21例、轻度10例)]血清IL-2、IL-10的水平。应用SPSS 13.0 for window统计软件对3组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IL-2、IL-10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慢重肝组血清IL-2、IL-10水平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重肝组与肝硬化组血清IL-2、IL-10的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36.88-33.72、-67.00-95.14。慢重肝组血清IL-2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重肝组与慢乙肝组血清IL-2、IL-10的95%CI分别为:-13.52-50.42、22.59-169.43。肝硬化组血清IL-2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IL-10水平与慢乙肝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与慢乙肝组血清IL-2、IL-10的95%CI分别为:-7.98-48.05、17.61-146.27。结论IL-2对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影响不大。而IL-10可能对慢性HBV感染的临床类型有影响,且血清IL-10水平的升高在炎症损伤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梁志清吴健林吴继周周冬生唐灵陶赞英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IL-2IL-10
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IL-18和IL-10的影响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18(IL-18)和白介素10(IL-10)含量的影响。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300 mg/kg)、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75 mg/kg)。采用高脂饲料构建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动物模型,并用槲皮素进行干预治疗,分别于给药后4周、8周、12周末,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8、IL-10的含量。并进一步检测给药后8周末大鼠肝指数、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BS)情况。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10从第4周开始即有明显变化(P<0.05或P<0.01),而且各时间段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槲皮素300 mg/kg、75 mg/kg与模型组比较,血清IL-18从第8周开始明显降低(P<0.01),血清IL-10从第4周开始显著升高(P<0.05或P<0.01);槲皮素不同剂量组之间比较:血清IL-18从第8周开始高剂量组降低明显,与低剂量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血清IL-10水平不同剂量组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槲皮素灌胃治疗8周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肝指数、FBS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TG水平下降仅高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剂量治疗组之间比较:高剂量槲皮素组比低剂量组FBS、TG水平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肝指数变化无差异(P>0.05)。结论:血清IL-18和IL-10水平与NAFLD密切相关,提示促炎和抗炎细胞因子在NAFLD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槲皮素可使血清IL-18水平降低、IL-10升高,可能通过缓解炎症因子失衡,从而对NAFLD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白纪红梁志清秦青张茂华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肝槲皮素白介素18白介素10
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机体免疫对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不同临床类型患者的机体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慢性HBV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研究对象血清及全血进行HBVM、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CD4+、CD8+T细胞检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HBV DNA进行检测,将HBV DNA指数结果进行对数转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慢性重症肝炎(慢重肝)组和肝硬化组免疫学指标IL-2、IL-10、CD4+、CD8+T细胞与HBsAg滴度及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性相关(P>0.05)。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CD4+T细胞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免疫学指标IL-2、IL-10和CD8+T细胞与HBsAg和HBV DNA水平均无显著性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病不同临床类型患者机体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 DNA水平的影响不尽相同。慢乙肝组CD4+T细胞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在慢乙肝患者中CD4+T细胞对HBV似有抑制作用。
梁志清吴健林吴继周周冬生唐灵唐慧珠
关键词:免疫状态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慢性肝病患者免疫状态对HBV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的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免疫状态对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VM)表达模式的影响。方法以确诊的慢性肝病患者包括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慢性重型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对研究对象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和HBcAb)、IL-2、IL-10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CD4+、CD8+T细胞分析,应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患者共有3种HBVM表达模式:大三阳(HBsAg、HBeAg和HBcAb阳性)、小三阳(HBsAg、HBeAb和HBcAb阳性)和小二阳(HBsAg和HBcAb阳性)模式。大三阳、小三阳和小二阳表达模式的阳性率分别为31.09%、57.14%和11.77%;小三阳表达模式组的CD8+细胞显著低于大三阳表达模式组(P<0.05),其余各组间的IL-2、IL-10、CD4+、CD8+T细胞水平虽有差别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小三阳表达模式多见;患者血中CD8+细胞水平低可能有助于慢性肝病患者HBVM小三阳模式的表达,反之可能有助于HBVM大三阳模式的表达。
梁志清吴继周吴健林周冬生唐灵陶赞英
关键词:慢性肝病免疫状态乙肝病毒
槲皮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疗效及其机制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槲皮素低剂量治疗组(低剂量组)、槲皮素高剂量治疗组(高剂量组);采用高脂饲料构建NAFLD大鼠动物模型,成功建模后用槲皮素低、高剂量进行干预治疗8周。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肝指数、空腹血糖(EBS)、甘油三酯、白细胞介素(IL)18、IL一10、丙二醛水平,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情况。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的f检验;槲皮素治疗前后各组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LSD-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相关分析用Pearson法。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肝指数、FBS、甘油三酯、IL-18、丙二醛水平显著增高,IL一10水平降低(t值分别为2.46,5.12,5.24,4.82,3.45,-2.23,P值均〈0.05);电子显微镜下肝脏出现明显炎症和脂肪变性,相关分析提示IL-18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r=0.714,JP〈0.05),IL-10水平与炎症和脂肪变性程度呈负相关(,值分别为一0.64,一0.463,P值均〈0.05)。经槲皮素干预后,肝指数、FBS、IL-18水平显著下降∽值分别为10.29,10.28,60.59,P值均〈0.05),IL-10上升(F=52.584,P〈0.01);高剂量组改变更明显。结论在NAFLD大鼠血清中IL_18表达增高,IL-10下降,且与肝脏炎症和脂肪变性有一定相关性,槲皮素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细胞因子的平衡而延缓NAFLD的进展。
周冬生梁志清秦青张茂华李胜联
关键词:脂肪肝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槲皮素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10及其比值的变化和意义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白介素(IL)-18、IL-10及其比值变化,探讨其在NAFLD发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0例正常大鼠和20例NAFLD模型大鼠血清IL-18、IL-10的水平并计算出IL-18/IL-10比值。结果 NAFLD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较明显;血清IL-18水平、IL-18/IL-10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而IL-10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且IL-18水平和炎症程度相关(r=0.71,P<0.05),IL-10水平、IL-18/IL-10比值与炎症程度和脂肪变程度相关(r=-0.64,P<0.05;r=-0.46,P<0.05;r=0.70,P<0.05;r=0.61,P<0.05)。结论 NAFLD模型组大鼠IL-18水平与炎症程度呈正相关;IL-10水平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负相关,IL-18/IL-10比值与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18/IL-10比值可能对预测NAFLD的发生有一定意义。
秦青周冬生梁志清张茂华李胜联
关键词:IL-18IL-10IL-18IL-10
机体免疫状态对慢性乙肝患者HBsAg和HBVD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患者免疫状态对HBsAg和HBVDNA水平的影响。方法以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其外周血,采用ELISA法和流式细胞仪分别对研究对象血清及全血进行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HBsAg、IL-2、IL-10和淋巴细胞亚群CD4+和CD8+检测,应用PCR法对HBVDNA进行检测,并对HBVDNA指数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应用SPSS13.0 for window统计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L-2与HBsAg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064,P=0.547),但与HBVDNA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261,P=0.013);IL-10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95,P=0.064),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015,P=0.888);IL-2/IL-10比值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相关关系(r=0.087,P=0.410),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95,P=0.063);CD4+细胞与HBsAg及HBVDNA水平均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88,P=0.074;r=0.051,P=0.632);CD8+细胞也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07,P=0.315),与HBVDNA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46,P=0.169);CD4+/CD8+比值与HBsAg水平呈无显著性正相关关系(r=0.158,P=0.134);但与HBVDNA水平呈低负相关关系(r=-0.201,P=0.055)。结论慢乙肝患者体内IL-2对HBsAg水平虽无显著抑制作用,但对HBVDNA的复制起到显著抑制作用;IL-10对HBsAg及HBVDN水平均无显著影响,IL-2/IL-10之间的平衡对HBVDNA复制亦无明显影响;CD4+、CD8+细胞对HBsAg及HBVDNA水平虽无明显影响,但CD4+/CD8+细胞之间的平衡似对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梁志清吴健林吴继周唐灵陶赞英周冬生
关键词:CD4+细胞HBSAG滴度HBVDNA
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抵抗素和白细胞介素18及胰岛素抵抗影响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槲皮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血清抵抗素、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对SD大鼠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用不同剂量槲皮素灌胃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抵抗素、甘油三酯(TG)、IL-18、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肝组织丙二醛(MDA)的变化,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病理结果显示槲皮素灌胃后,高、低剂量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程度均轻于模型组,矿值分别为4.41和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的病变程度较低剂量组轻(U=2.44,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抵抗素、IL-18、FPG、FINS和HOMA-IR值分别为(1.31±0.22)ng/ml、(18.92±1.29)ng/L、(10.06±3.44)mmol/L、(16.5±5.23)mU/L、2.01±0.98,与高剂量组大鼠的(1.00±0.13)ng/ml、(13.31±1.39)ng/L、(5.34±1.00)mmol/L、(4.66±1.84)mU/L、1.31±0.22比较,t值分别5.98、10.93、7.45、12.69、4.22,尸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低剂量组大鼠的血清抵抗素、IL-18、FPG、FINS和HOMA—IR值量分别为(1.17±0.15)ng/ml、(14.71±2.19)ng/L、(6.90±1.47)mmol/L、(8.49±1.96)mU/L、1.70±0.26与模型组比较,t值分别2.70、8.21、4.99、8.591.87,P值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剂量组血清TG和肝组织MDA表达量分别(0.35±0.06)mmol/L、(17.64±5.77)mmol/mgprot,均低于模型组(0.48±0.14)mmol/L和(24.65±4.85)mmol/mgprot,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4.70和5.14,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抵抗素、TG、IL-18、FPG、FINS和HOMA—IR水平高剂量组均低于低剂量组,f值分别为3.28,3.25,2.72,2.46,4.10,2.3
张茂华梁志清秦青李胜联周冬生唐灵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槲皮素抵抗素白细胞介素18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