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2010NZ0029)
- 作品数:6 被引量:88H指数:5
- 相关作者:游玲冯学愚谢善慈蒲岚李璐更多>>
- 相关机构:宜宾学院四川理工学院贵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重大培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浓香型白酒窖池中糟醅微生物的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21
- 2011年
- 研究了浓香型白酒典型微生物菌群主导的发酵动态变化过程。通过对窖池典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监测,发现酒精发酵与生酸产酯发酵并未有明显界限,随着窖池主导菌群,或窖池微生物区系的交替演变而逐步转换。同时,不同区域企业生产窖池的典型微生物菌群的数量变化有差异;单纯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结合平板涂布计数法测定好氧细菌数量,不能真实反映窖内好氧细菌的真实情况。
- 蒲岚李璐谢善慈谢善慈游玲沈亮亮冯学愚邱树毅倪斌税梁扬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糟醅
- 浓香型白酒控温发酵下糟醅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被引量:12
- 2011年
- 研究了在用换热方式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温度进行控制的条件下,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用平板涂布计数法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典型微生物的变化趋势,探讨温度对好氧细菌、兼性厌氧细菌、酵母菌、霉菌数量的影响。表明在发酵前期控制窖内温度上升,利于酵母菌数形成生长优势;在发酵后期控制窖内温度缓落,利于兼性厌氧细菌的繁殖代谢;"前缓、中挺、后缓落"的发酵温度变化趋势更利于酯的生成。
- 张超蒲岚李璐邱树毅王涛游玲谢善慈许德富倪斌税梁扬冯学愚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微生物数量
- 2株纤维素降解细菌处理白酒丢糟的应用特性被引量:4
- 2014年
- 对2株Bacillus属细菌在白酒丢糟中的生长及降解纤维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2株菌均可在丢糟中生长良好;分别可使丢糟纤维素降低16.9%及16.6%,蛋白质增加35.0%及39.2%。2株菌等比例混合接种于丢糟(2%接种量,处理10 kg丢糟),堆积6 d后可使丢糟纤维素降解21.1%,蛋白增加41.1%,酸度降低86%;同时丢糟中淀粉、残糖、酸度等指标也有明显降低。结果显示该2株细菌在丢糟饲料生产或丢糟无害化处理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游玲周黎军罗刚陈思慧王涛
- 关键词:纤维素蛋白质
- 温度对浓香型白酒发酵生酸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0年
- 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酵母菌、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和乳酸、已酸的生成量.发现在发酵初期控制较低温度,可以使酵母菌成为优势菌群,抑制乳酸生成.在发酵中后期控制较低温度,可以使兼性厌氧细菌的数量出现两个峰值,促进已酸的生成.初步解析了发酵温度对酵母菌、兼性厌氧细菌的影响,以及酵母菌、兼性厌氧细菌的消长与乳酸、已酸的生成量的关系.表明用换热方法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温度进行控制可以降低乳酸生成量,提高已酸生成量.
- 蒲岚张超李璐游玲王涛许德富倪斌税梁扬谢善慈沈亮亮冯学愚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发酵温度乳酸
- 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被引量:26
- 2011年
- 【目的】为较系统地了解宜宾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得到一些潜在的微生物资源。【方法】采用改良的NA培养基和高氏I号培养基分离、去除冗余,测定所得细菌纯培养物的16S rRNA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分离得到603株细菌,4株菌的序列与GenBank中典型菌株序列相似性低于97%,代表着潜在新类群;599株菌与GenBank中34个属、101个种的典型菌株序列相似性大于97%,其中以Bacillus为绝对优势菌(315株),Streptomyces(121株)、Lysinibacillus(35株)、Staphylococcus(45株)为次优势菌,其余各属菌株均在10株以下。而且有16个属均只检测到1株菌。【结论】宜宾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中的细菌呈现出较为丰富的多样性和一定的稳定性。
- 王涛赵东田时平游玲王松冯瑞章冯学愚张云崔晓龙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细菌系统发育多样性RRNA基因
- 发酵温度调控对浓香型白酒主要香味成分生成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1年
- 研究了用换热方式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过程温度进行控制的新方法。通过对控温发酵与传统发酵方法进行对照试验,检测不同发酵期糟醅中主要香味成分的含量,探讨主要香味成分的生成规律,以及控温发酵方法对基酒质量的影响,证明用换热方法实现对浓香型白酒发酵温度进行控制是可行的。
- 蒲岚李璐邱树毅游玲谢善慈许德富倪斌税梁扬沈亮亮冯学愚
- 关键词:浓香型白酒发酵温度总酯已酸乙酯总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