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30-jg-3)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刘延琳何娟宫雪刘宁李二虎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篇酵母
  • 3篇酿酒
  • 3篇酿酒酵母
  • 3篇葡萄酒
  • 3篇酵母菌
  • 3篇发酵
  • 2篇培养基
  • 2篇硫化氢
  • 1篇代谢工程
  • 1篇电子鼻
  • 1篇氧气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分析
  • 1篇糖苷酶
  • 1篇酿酒酵母菌
  • 1篇酿酒酵母菌株
  • 1篇葡萄
  • 1篇葡萄酒发酵
  • 1篇葡萄糖苷酶
  • 1篇葡萄籽

机构

  • 8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刘延琳
  • 2篇何娟
  • 1篇冉军舰
  • 1篇李丽
  • 1篇李二虎
  • 1篇殷向静
  • 1篇马捷
  • 1篇刘宁
  • 1篇张留燕
  • 1篇宫雪
  • 1篇宋洋波
  • 1篇樊明涛
  • 1篇王春晓
  • 1篇孙喜荣
  • 1篇张方方
  • 1篇董晓辉
  • 1篇刘富兵
  • 1篇曹培鑫
  • 1篇郭晶晶

传媒

  • 4篇中国酿造
  • 2篇酿酒科技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于电子鼻的葡萄酒感官评价模型的构建被引量:10
2014年
利用PEN3电子鼻检测10种不同菌株酿造的葡萄酒及1瓶商业葡萄酒样的香气,并通过电子鼻WinMuster及SPSS 19.0软件进行模式识别分析,评价基于不同模式识别分析方法电子鼻对不同菌株葡萄酒的区分效果;建立葡萄酒感官评价的综合主成分评价模型,并用该模型对这11种葡萄酒进行感官评价,进一步通过传统的专业品尝员对葡萄酒感官评价方法检测所建综合主成分模型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分析与线性判别分析,电子鼻可以更好地区分不同菌株酿造的葡萄酒样;另外所建模型对葡萄酒的感官评价结果与传统感官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为进行更客观的葡萄酒感官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及一定的参考。
宫雪刘宁李二虎刘延琳
关键词:电子鼻葡萄酒感官
酿酒酵母菌株发酵过程中硫化氢产率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和硫化氢检测管检测法分析了高/低产硫化氢酿酒酵母菌株的发酵特性及其硫化氢产生特性。结果显示:高/低产硫化氢酿酒酵母菌株在发酵过程中的硫化氢产率变化趋势同为"双峰"趋势,且发酵前期峰值出现时间相同;高/低产硫化氢酿酒酵母在发酵速率和硫化氢产生比率上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菌株的发酵速率与硫化氢产生比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王春晓刘延琳
关键词:微生物酿酒酵母硫化氢
贵人香冰酒大生产过程中酵母菌群结构及动态变化被引量:6
2014年
利用WLN培养基、26S rDNA D1/D2序列和Interdelta指纹图谱分析对甘肃祁连酒庄贵人香冰酒大生产发酵过程中分离的180株酵母菌进行鉴定,以了解我国冰酒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菌群的多样性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含12种WLN培养类型,分属于9属10种,分别为酿酒酵母、戴尔有孢圆酵母、核果梅奇酵母、柠檬形克勒克酵母、嗜高压有孢汉生酵母、发酵性毕赤酵母、粟酒裂殖酵母、耐热克鲁维酵母、浅白隐球酵母、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其中酿酒酵母含2种基因型分别为1株野生酵母和接种商业酵母,商业酵母一直是发酵主导菌,野生酵母在发酵初中期表现出竞争潜力。
何娟曹培鑫黄英子刘延琳
关键词:冰酒酵母菌
微波辅助提取‘户太八号’葡萄籽油及脂肪酸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以‘户太八号’葡萄籽为原料,利用微波辅助提取葡萄籽油,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建立数学回归模型,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1∶11,提取时间23min,微波功率700W,在此条件下,数学回归模型预测提取率为92.85%,验证试验葡萄籽油提取率92.45%,说明数学模型可靠。葡萄籽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占葡萄籽油的71.45%。
孙喜荣冉军舰樊明涛
关键词:葡萄籽油微波辅助提取脂肪酸
后基因组时代的酿酒酵母研究策略被引量:4
2012年
近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日益发展,酿酒酵母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介绍了后基因组学用于酿酒酵母的方法,并概述了利用该手段对试验菌株与商业酿酒酵母进行生理功能分析、研究和改造的最新进展,展示了后基因组时代对酿酒酵母的影响及综合基因组信息、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策略。最后,展望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在葡萄酒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宋洋波马捷李丽张留燕刘延琳
关键词:后基因组学SAGE代谢工程
酿酒酵母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氧气对酵母产酶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利用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为底物测定酵母中的β-葡萄糖苷酶,研究8株酿酒酵母在上清液、壁膜间隙和细胞内的β-葡萄糖苷酶活性及氧气对酿酒酵母产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主要位于细胞间隙和细胞内,酿酒酵母M4产β-葡萄糖苷酶最高,为4.1μmol pNP.mL-1.h-1。氧气显著促进酿酒酵母合成β-葡萄糖苷酶,且相对于厌氧条件,有氧条件下酿酒酵母M4的β-葡萄糖苷酶增加了4.51倍。
张方方刘延琳
关键词:酿酒酵母Β-葡萄糖苷酶氧气
赤霞珠葡萄自然发酵酵母菌的动态变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葡萄酒发酵是一个复杂的生化过程,包含了不同酵母属种此消彼长的变化。利用WLN琼脂培养基,对陕西杨凌赤霞珠自然发酵过程中,不同阶段分离的403株酵母菌进行了归类鉴定。结果表明,其分属于9属10种: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orientalis)、毕赤克鲁维酵母(Pichia kluyver)、膜璞毕赤酵母(Pichia membranefaciens)、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戴尔有孢圆酵母(Torulaspora delbrueckii)、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mucilaginos)、假丝酵母(Candida species)和佛罗伦萨接合酵母(Zygosaccharomyces florentinus),分别占到了分离总菌株的53.00%、35.00%、1.00%、1.75%、0.75%、6.75%、0.25%、0.25%、1.00%和1.00%。
郭晶晶董晓辉刘延琳
关键词:葡萄酒自然发酵酵母菌
铜离子对葡萄酒发酵中硫化氢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
2012年
以陕西泾阳县的小白玫瑰为材料,根据亚甲基兰比色法,在不同铜离子浓度条件下定量测定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气体量,以及酒中残留的S2-浓度。结果表明,发酵液中适当浓度的铜离子(0~0.8 mg/L)可以抑制发酵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生成,当添加0.4 mg/L铜离子浓度时,综合效果最佳。
刘富兵殷向静何娟刘延琳
关键词:葡萄酒发酵硫化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