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2029)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新立王震震黄峻蒋素华张海锋更多>>
相关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7篇动脉顺应性
  • 7篇顺应性
  • 5篇血压
  • 5篇高血压
  • 4篇颈动脉
  • 3篇动脉内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
  • 3篇中层厚度
  • 3篇内膜
  • 3篇颈动脉内
  • 3篇基因
  • 2篇蛋白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内膜中层...
  • 2篇内膜中层厚度
  • 2篇颈动脉内膜
  • 2篇颈动脉内膜中...

机构

  • 9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王震震
  • 9篇李新立
  • 8篇黄峻
  • 6篇蒋素华
  • 4篇张海锋
  • 4篇倪春辉
  • 3篇张海峰
  • 3篇廖静
  • 3篇雍永宏
  • 3篇梁立荣
  • 2篇曹克将
  • 2篇周建伟
  • 1篇袁栎
  • 1篇钱卫冲
  • 1篇许迪
  • 1篇李爱萍
  • 1篇德伟
  • 1篇童明庆
  • 1篇吴成权
  • 1篇马菜云

传媒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06
  • 3篇2005
  • 5篇200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降压治疗对血清C-反应蛋白和动脉顺应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降压治疗对血清C -反应蛋白 (CRP)和动脉顺应性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 6 4例、高血压控制组 36例和高血压未控制组 4 2例 ,使用美国产HDI- 2 0 2 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 (大动脉弹性C1,小动脉弹性C2 ) ,用日本产AU2 70 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全项、血糖。用德国产BNprospec免疫比浊仪检测超敏CRP(hsCRP)。用放免法检测血清胰岛素 (Insulin ,INS)水平。结果 高血压未控制组CRP水平明显增高 ,与高血压控制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后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三组间收缩压(SBP)、舒张压 (DBP)和脉压 (PP)比较均有差异 (P <0 0 1) ,高血压未控制组C1和C2均低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 (P <0 0 1) ,后二组间无差异 (P >0 0 5 )。三组间相关分析 :高血压未控制组的C1和C2均与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和CRP分别呈负相关 (r =- 0 4 4 0 ,P <0 0 1;r =- 0 4 4 9,P <0 0 1;r =- 0 35 8,P <0 0 5 ;r =- 0 36 3,P <0 0 5 ;r =-0 4 73,P <0 0 1;r=- 0 2 99,P <0 0 5 )。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的各指标均无相关性。结论 CRP可作为反映降压疗效的指标之一 ,动脉顺应性与TC。
李新立蒋素华倪春辉张海峰王震震黄峻童明庆马菜云
关键词:高血压降压治疗血清C-反应蛋白动脉顺应性
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2003年
张海锋李新立蒋素华雍永宏王震震黄峻
关键词: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高血压
α_(2B)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I/D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李新立梁立荣倪春辉张海峰王震震廖静周建伟曹克将黄峻
关键词:基因I/D多态性动脉顺应性肾上腺素能受体Α2B内皮功能失调冠状动脉事件
α-内收蛋白、ACE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高血压病的关系被引量:13
2003年
目的 研究α -内收蛋白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多态性及环境因素与原发性高血压病 (EH)的关系。方法 聚合酶链反应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型。结果  (1)α -内收蛋白基因、ACE基因各基因型及TrpTrp +DD联合基因型在正常血压组和EH组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2 )在与EH有关的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 ,肥胖组、高甘油三酯血症组、吸烟组α -内收蛋白基因TrpTrp型EH患者患病率高于其他基因型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EH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蒋素华李新立张海锋王震震德伟袁栎黄峻
关键词:Α-内收蛋白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因素聚合酶链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
血压、动脉顺应性与颈动脉、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关系被引量:9
2003年
目的 分析血压、动脉顺应性及颈动脉、桡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intima -mediathickness ;IMT)之间关系。方法 采用血管外超声及动脉脉搏分析仪分别测量 81例血压正常者及 3 3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桡动脉IMT及动脉弹性指数C1、C2。结果 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C1、C2降低 ,颈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CIMT ;carotidIMT)、颈动脉内径(carotiddiameter;CD)增加 ,两组桡动脉内膜 -中层厚度 (RIMT)及桡动脉内径 (radialdiameter ;RD)相比无显著差异。血压正常组中无高血压家族史者较有高血压家族史者C1较高而收缩压 (SBP)、脉压 (PP)、CIMT较低。相关分析 :C1、C2与年龄、SBP、PP呈负相关 ;CIMT与年龄、SBP、舒张压 (DBP)、PP呈正相关 ;RIMT与SBP、DBP呈正相关。调整年龄、性别、BMI、CD、RD、及血生化指标后 ,C1、C2与SBP、DBP、PP呈负相关 ;CIMT与SBP、PP呈正相关 ,与DBP无显著相关性。而RIMT与血压相关无显著性。结论 CIMT及C1。
张海锋李新立蒋素华雍永宏王震震黄峻
关键词:血压动脉顺应性内膜-中层厚度高血压
心血管危险因素与小动脉弹性的关系被引量:27
2005年
目的 探讨小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对小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CVProfilorDO 2 0 2 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大动脉和小动脉弹性指数 (C1和C2 ) ;用稳态模式评估法 (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依据中国健康人群动脉弹性功能参考标准把受试者分为小动脉弹性 (C2 )异常组和对照组 ;根据危险因素个数多少将C2 异常组分为 4个亚组 (0~ 3亚组 )。结果  (1)C2 异常组的年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空腹血糖 (FBG)、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C2 明显低于对照组 (P均 <0 0 5 ) ;单因素相关分析 ,年龄、TC、LDL C、FBG、SBP和DBP分别与C2 呈负相关。 (2 )随着危险因素聚集程度的增加 ,0到3亚组C2 呈依次下降趋势 (6 5± 2 6比 5 4± 2 3比 4 7± 2 7比 3 1± 1 6 ,P <0 0 0 1) ,多个危险因素并存亚组 (3亚组 )C2 下降最显著。 (3) 3亚组血浆胰岛素浓度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亚组 (P <0 0 5 ,P <0 0 0 1)。结论 年龄、总TC、HDL C、FBG、SBP和DBP水平增加是小动脉弹性下降的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 ,它们对小动脉弹性的影响是连续的 ;多种危险因素并存时 ,可通过协同作用使小动脉弹性降低更显著 ;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危险因?
李新立蒋素华张海锋王震震黄峻
关键词:小动脉心血管危险因素SBPLDL-C危险因素聚集DBP
降压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顺应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1
2003年
目的 探讨降压治疗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和动脉顺应性影响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正常对照组 45例、高血压控制组 35例和高血压未控制组 36例 ,使用美国产CVProfilorDO 2 0 2 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 [大动脉弹性 (C1 ) ,小动脉弹性 (C2 ) ],美国产HP5 5 0 0超声多普勒高分辨率 7 5MHz扫描探头测量颈动脉IMT和血管内径变化。结果 高血压未控制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厚 ,与高血压控制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后二组间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颈动脉内径在高血压未控制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高血压未控制组与控制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三组间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和脉压 (PP)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高血压未控制组C1 和C2 均低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 (P <0 0 1) ,后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三组的SBP、PP均与C1 呈负相关 (r= 0 314,P <0 0 5 ;r = 0 4 82 ,P <0 0 1;r = 0 342 ,P <0 0 5 ;r= 0 384,P <0 0 5 ;r = 0 315 ,P <0 0 5 ;r = 0 36 5 ,P <0 0 5 )。对照组颈动脉IMT与C1 呈负相关 (r = 0 36 9,P <0 0 1) ;对照组和高血压控制组的颈动脉IMT与C2 呈负相关 (r= 0 4
李新立蒋素华张海峰倪春辉雍永宏王震震黄峻
关键词: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顺应性降压药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的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C2)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1) 用CVProfilor DO-2020动脉脉搏分析仪测量大小动脉顺应性,共224例,其中C2异常组123例,对照组101例.(2) 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CYP11B2 基因-344C/T 多态性. 结果 (1) C2异常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3%比41.6 %,P>0.05, 75.6%比66.8%, P>0.05).(2) CC型与CT型合并分析,显示C2异常组TT型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比18.8%,P<0.05).(3) 协方差分析显示,与CT/CC型比较,TT型者C2显著降低.(4) 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TT型是导致C2减退重要的基因型(P=0.043,OR=1.93 95%CI 1.02~3.63 ). 结论 CYP11B2基因-344C/T多态性与小动脉顺应性C2密切相关,TT型是C2减退的敏感基因型.
李新立梁立荣倪春辉王震震李爱萍廖静周建伟曹克将黄峻
关键词:基因酶基因多态性动脉顺应性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不同血压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血压水平动脉顺应性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亚临床血管病变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桡动脉脉搏分析仪和血管外超声检测69例正常血压者、42例正常高值血压者、87例1级高血压和38例2级以上高血压患者大动脉顺应性(C1)、小动脉顺应性(C2)和颈动脉IMT。结果:①随着血压水平的增高,C1和C2逐步减低,组间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颈总动脉IMT在正常高值组与正常血压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血压l级及2级以上组IMT均增厚,与正常血压组和正常高值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卡方分析表明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C1异常减退率分别为0%、1.4%、2.4%,组间无统汁学差异(P>0.05)。C2异常减退率在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和高血压组分别为23.3%、42.9%和77.9%,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动脉顺应性C2降低早于血压升高、C1减退和颈动脉IMT增厚,提示C2减低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不同血压水平亚临床血管病变。
梁立荣李新立吴成权许迪王震震钱卫冲廖静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顺应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