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3BAD18B12)

作品数:22 被引量:123H指数:7
相关作者:顾瑞霞黄玉军陈霞刘冬陈大卫更多>>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9篇乳酸
  • 9篇乳酸菌
  • 6篇发酵
  • 4篇人源
  • 4篇水牛
  • 4篇牛乳
  • 4篇抗氧化
  • 4篇活性
  • 4篇发酵乳
  • 3篇乳杆菌
  • 3篇水牛乳
  • 3篇体外
  • 3篇长寿人群
  • 2篇蛋白
  • 2篇抑菌
  • 2篇益生菌
  • 2篇鼠李糖
  • 2篇鼠李糖乳杆菌
  • 2篇体外抗氧化
  • 2篇主成分

机构

  • 21篇扬州大学
  • 4篇皇氏集团股份...
  • 3篇统一企业(中...
  • 1篇广州合诚实业...
  • 1篇广美香满楼畜...

作者

  • 10篇顾瑞霞
  • 6篇黄玉军
  • 4篇陈霞
  • 3篇陈大卫
  • 3篇刘冬
  • 2篇郭飞翔
  • 1篇鲁茂林
  • 1篇印伯星
  • 1篇周雪松
  • 1篇蒋欣荣
  • 1篇戴颖
  • 1篇陈旭娇
  • 1篇杨正泉
  • 1篇王娜
  • 1篇王琴
  • 1篇赵兰凤
  • 1篇桑建
  • 1篇韩青青

传媒

  • 5篇食品工业科技
  • 4篇中国乳品工业
  • 3篇食品研究与开...
  • 2篇食品科技
  • 2篇乳业科学与技...
  • 2篇现代食品科技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科学技术...
  • 1篇美食研究

年份

  • 3篇2018
  • 5篇2017
  • 5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鼠李糖乳杆菌LV108传代的稳定性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对鼠李糖乳杆菌LV108在连续传代过程中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测定鼠李糖乳杆菌LV108在传代过程中发酵特性、益生特性的变化,并用RAPD方法分析不同传代菌株基因组的变化。结果表明,LV108经过20代传代后,其发酵乳pH值、酸度、持水力、黏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耐酸及耐胆盐能力无显著变化,在pH值为3.0和胆盐质量分数0.3%的培养基中,存活率分别大于90%和45%;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中度抑制以上,在传代过程中变化不显著;α—ALDC,LDH,α—Gal酶的活力在传代过程中也较为稳定。统计分析20个引物PCR扩增指纹图谱中的各类扩增带,基因组相似率在0.9761~0.9973之间,在传代过程中各代菌株基因组之间具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LV108可作为良好的发酵菌株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薛梅刘东方桑建陈大卫张博文何勇李正华王春雷顾瑞霞
关键词:鼠李糖乳杆菌传代
如皋长寿村人群肠道抗氧化乳酸菌筛选被引量:2
2014年
为获得能应用于功能性食品的高抗氧化性能乳酸菌,测定了30株分离自江苏如皋长寿村人群肠道中的乳酸菌发酵液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并对初步获得的4株抗氧化性能较好的菌株发酵不同组分清除自由基能力、还原能力及抗氧化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株菌发酵液抗氧化性能不等同于其各组分抗氧化性能总和,且发酵上清液抗氧化性能显著高于其菌体和胞内提取物。获得综合抗氧化性能较好的2株菌L10和L13,两株菌发酵上清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6.4%和64.8%,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51.8%和53.5%;两株菌发酵上清液还原活性A700nm分别为2.523和2.540;两株菌发酵上清液T-SOD活性分别为32.802U/mL和33.825U/mL,GSH-Px活性分别为37.273U/mL和45.012U/mL。两株菌经鉴定分别为发酵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
刘冬刘冬黄玉军苏万业
关键词:乳酸菌抗氧化
益生菌对大鼠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研究益生菌对大鼠肝脏脂质氧化损伤拮抗作用。4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通过高脂饮食建立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益生菌LV108组和益生菌混合组。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饲养,同时两组益生菌干预组分别灌胃LV108发酵乳和混合发酵乳(1 m L/100 g,109 CFU/m L)。结果表明,各组间大鼠饲料消耗无显著性差异,第4周后益生菌组及其混合发酵乳组体重增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大鼠血清指标表明益生菌干预能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含量。大鼠肝脏氧化指标可以看出,益生菌干预能够提高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 from 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CAT)的活力和非酶抗氧化物质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羟自由基、一氧化氮自由基(NO)等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益生菌对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拮抗作用通过降低高脂饲料的食物效应比,缓解脂质堆积,调控血脂及肝脏脂质氧化损伤来实现。
瞿恒贤余洪波黄莹萍席文博黄玉军顾瑞霞陈大卫
关键词:益生菌肝脏脂质过氧化
具有降胆固醇能力的人源乳酸菌筛选被引量:12
2014年
分离筛选出长寿人群肠道中具有益生功能的乳酸菌,并研究其体外降解胆固醇能力。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80株乳酸菌中,9株菌在模拟胃液中培养3 h的存活率较高,分别为26.60%、24.30%、22.50%、16.72%、46.61%、16.10%、19.80%、19.60%、17.80%,在0.30%、0.50%及1.00%的胆盐培养基中存活率最高的菌株为o2,存活率分别为21.31%、13.35%及12.43%;9株菌对氨苄青霉素、青霉素G、氯霉素敏感,对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敏感或中度敏感;9株菌对三株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V9、o2分别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较强,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00 mm、11.40 mm,9株菌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普遍较强,抑菌圈直径均大于7.00 mm;9株菌中f10、o2、T1及V9的胆固醇降解率较高,分别为45.85%、40.76%、41.70%、42.87%,经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DNA测序鉴定分别为屎肠球菌、食窦魏斯氏菌、干酪乳杆菌及发酵乳杆菌,是良好的辅助降血脂候选菌株。
陈大卫郭飞翔顾瑞霞邹东昊赵海晴
关键词:长寿人群乳酸菌胆固醇
黑米发酵乳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对黑米发酵乳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黑米发酵乳、普通发酵乳及20%黑米酶解液3种样品稀释8倍时,黑米发酵乳清除DPPH·,清除·OH,总抗氧化能力,螯合Fe2+能力都是最强的,分别为60.16%,30.76%,0.847,28.43%,并且都显著高于普通发酵乳和20%黑米酶解液的抗氧化能力。研究表明,黑米中的抗氧化功能成分与乳酸菌相互促进,发挥了协同作用,提高了黑米发酵乳的功能特性。
郭飞翔韩青青黄玉军顾瑞霞陈霞鲁茂林
关键词:黑米发酵乳抗氧化体外
单一及混合乳酸菌发酵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单一和混合乳酸菌对3种肠道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并对其体外抑菌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测定菌株L.fermentum Xn、L.rhamnosus J、L.plantarum Yd、L.plantarum La的单一以及混合菌株的发酵特性,再比较以上4株菌单一和混合乳酸菌发酵对3种肠道病原菌的抑菌作用及体外抑菌机制。结果:混合乳酸菌在发酵10 h后的酸度为120.07°T,高于4种单菌株发酵。乳酸菌混合发酵后,除了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大小仅次于菌株L.plantarum La外,对沙门氏菌和艰难梭菌的抑菌圈直径均大于4种单菌株。结论:4种单菌株短时间内发酵对肠道病原菌抑制作用的影响主要是乳酸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酸。混合乳酸菌发酵对肠道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较强于单菌株发酵,这与混合乳酸菌短时间内发酵酸度上升比单菌株发酵快有关。
郭蕾何玉梅李明陈大卫陈霞黄玉军顾瑞霞
关键词:肠道病原菌
水牛乳资源及其理化特性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8年
水牛乳主要分布于亚洲,是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乳源。与荷斯坦牛乳相比,水牛乳含有较高含量的脂肪、乳糖、蛋白质、灰分、钙、维生素A以及较低含量的维生素E;水牛乳的酪蛋白胶束比牛乳要大且富含矿物质。该综述旨在介绍水牛乳资源的分布及各国学者对水牛乳理化特性研究,特别是国外学者对当地不同品种水牛乳理化特性的研究,为我国水牛乳发展及研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
谢秉锵瓦云超伍云黄嘉隷顾瑞霞
关键词:水牛乳资源分布化学成分物理特性
热处理对水牛乳稳定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比较不同热处理条件对水牛乳稳定性的影响,实验采用不同条件热处理后的pH缓冲容量、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蛋白沉淀量及表观黏度等指标研究杂交高代水牛乳样品。结果表明:与未经处理的水牛乳样品相比,水牛乳经不同条件热处理后,其pH缓冲容量、TDS、蛋白沉淀量及表观黏度皆发生显著变化。其中水牛乳分别在经121℃/15 min和95℃/5 min处理后,其pH缓冲容量、TDS、蛋白沉淀量及表观黏度分别达到最大值和最小值。因此,认为在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水牛乳经121℃/15 min及95℃/5 min处理后,对其稳定性影响最大。
瓦云超赵海晴李仁芳刘演景伍云谢秉锵蒋欣荣瞿恒贤王琴张奇波于凡任远庆顾瑞霞
关键词:水牛乳稳定特性表观黏度
高黏附性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对免疫细胞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以实验室保藏的具有良好加工特性的20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研究它们表面疏水性、对大鼠小肠上皮细胞(IEC-6)黏附性以及对脾细胞和巨噬细胞免疫效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微生物粘着碳氢化合物法(bacteria adhesion to hydrocarbons,BATH)测定乳酸菌细胞表面疏水性;采用革兰染色法评价乳酸菌的黏附性能;采用4-甲基偶氮唑盐(MTT)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增殖和巨噬细胞吞噬中性红能力;采用试剂盒测定脾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巨噬细胞释放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菌株LV108、N4和XJH301的表面疏水性高于其他菌株(F=221.9680,P=0.0000),分别为54%、47%和44%,同时这3株菌对细胞的黏附菌数也高,均大于14个/细胞;菌株LV108可以显著诱导脾细胞增殖(F=125.0430,P=0.0000)和提高TNF-α和IL-2的释放量;菌株LV108可以显著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活性和提高NO分泌水平(F=101.0030,P=0.0000)。结论菌株LV108具有高黏附性能,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及调节细胞因子分泌发挥一定的免疫增强作用。
刘东方薛梅桑建陈大卫何勇李正华王春雷顾瑞霞
关键词:乳酸菌免疫细胞增殖细胞因子
发酵条件对胆固醇降解能力的影响
2017年
通过对混合菌株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提高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能力与活菌数,旨在获得高效降胆固醇的混合菌株,为乳酸菌应用提供依据。选取四株具有辅助降胆固醇活性乳酸菌将其1∶1∶1∶1混合,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以胆固醇降解率和活菌数为指标对混合菌株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以MRS培养基为基础,更换不同碳氮源,确定混合菌株最适发酵条件为:乳糖24.19 g/L、胰蛋白胨8.41 g/L,培养温度28.28℃,培养时间30 h,接种量5.24%。经优化后,混合菌株胆固醇降解率由39.56%提高到53.43%,增加了35.06%;活菌数由8.87 lg CFU/m L提高到9.63 lg CFU/m L,与优化前相比上升了一个数量级。
戴颖瞿恒贤瓦云超黄玉军陈霞陈大卫杨正泉顾瑞霞
关键词:降胆固醇发酵条件响应面分析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