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CARS-48)

作品数:522 被引量:1,854H指数:19
相关作者:成永旭闫喜武吴旭干黄桂菊喻达辉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海洋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02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2篇农业科学
  • 68篇生物学
  • 57篇轻工技术与工...
  • 31篇经济管理
  • 31篇环境科学与工...
  • 8篇理学
  • 7篇医药卫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4篇养殖
  • 70篇对虾
  • 57篇绒螯蟹
  • 55篇中华绒螯
  • 55篇中华绒螯蟹
  • 51篇基因
  • 39篇珠母贝
  • 33篇凡纳滨对虾
  • 31篇蛤仔
  • 30篇合浦珠母贝
  • 29篇牡蛎
  • 28篇水产
  • 27篇克隆
  • 26篇盐度
  • 24篇菲律宾蛤仔
  • 22篇性状
  • 20篇蛋白
  • 19篇营养
  • 19篇扇贝
  • 17篇沼虾

机构

  • 21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53篇大连海洋大学
  • 51篇中国水产科学...
  • 40篇中国海洋大学
  • 32篇广东海洋大学
  • 30篇中国水产科学...
  • 27篇中国水产科学...
  • 24篇中国科学院
  • 20篇中国水产科学...
  • 18篇天津农学院
  • 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3篇合肥工业大学
  • 13篇中国水产科学...
  • 10篇江苏省淡水水...
  • 9篇宁波大学
  • 9篇湖州师范学院
  • 8篇教育部
  • 8篇中国水产科学...
  • 7篇大连工业大学

作者

  • 49篇成永旭
  • 45篇闫喜武
  • 39篇黄桂菊
  • 38篇吴旭干
  • 31篇喻达辉
  • 30篇王江勇
  • 25篇姜晓东
  • 24篇杨凤
  • 21篇刘宝锁
  • 21篇胡晓娟
  • 20篇范嗣刚
  • 20篇沈新强
  • 19篇蒋玫
  • 19篇文国樑
  • 19篇霍忠明
  • 19篇曹煜成
  • 16篇张国范
  • 16篇韩刚
  • 15篇李磊
  • 14篇穆迎春

传媒

  • 44篇南方水产科学
  • 34篇渔业科学进展
  • 26篇水产学报
  • 22篇大连海洋大学...
  • 21篇水产科学
  • 20篇中国渔业质量...
  • 18篇广东农业科学
  • 16篇中国水产科学
  • 15篇中国渔业经济
  • 15篇上海海洋大学...
  • 12篇科学养鱼
  • 12篇水产科技情报
  • 11篇海洋科学
  • 10篇水生生物学报
  • 9篇海洋渔业
  • 9篇食品科学
  • 8篇食品与发酵工...
  • 8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淡水渔业
  • 7篇中国农学通报

年份

  • 32篇2023
  • 57篇2022
  • 62篇2021
  • 54篇2020
  • 72篇2019
  • 24篇2018
  • 26篇2017
  • 24篇2016
  • 40篇2015
  • 29篇2014
  • 52篇2013
  • 32篇2012
  • 21篇2011
5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种不同产地养殖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比较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养殖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肌肉的营养品质及其风味物质含量差异性。方法:采用生化分析方法,对浙江省台州市和山东省日照市三疣梭子蟹肌肉中的基本营养成分,以及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及矿物质元素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山东省日照市养殖雌性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浙江省台州市养殖雌性三疣梭子蟹(P<0.05);山东省日照市养殖三疣梭子蟹肌肉中SFA、MUFA和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浙江省台州市养殖三疣梭子蟹(P<0.05);山东省日照市养殖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肌苷酸(IMP)和腺苷酸(AMP)含量均显著高于浙江省台州市养殖三疣梭子蟹(P<0.05);山东省日照市养殖雌性三疣梭子蟹肌肉中甜菜碱含量显著高于浙江省台州市养殖雌性三疣梭子蟹(P<0.05)。结论:不同产地养殖三疣梭子蟹肌肉中营养成分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并对其风味及营养价值产生影响,可能与水域环境、遗传基因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可为三疣梭子蟹的品质评价及养殖繁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郭亚男胡园韩刚肖国强穆迎春宋金龙王潇孟娣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脂肪酸氨基酸营养品质
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体内细菌的周年变化及细菌产酶能力被引量:1
2012年
对近江牡蛎体内异养细菌进行1周年的监测(2010年1月~2010年12月),分离得到的异养菌(180株)鉴定到属,并检测产生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能力。结果显示,正常贝体内异养菌和弧菌数分别为7.3×103~6.6×104CFU/g和8.0×10~8.2×103CFU/g,随机分离的菌株分属肠杆菌科的部分属Enterbacteriaceae、弧菌属Vibrio、气单胞菌属Aeromona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发光杆菌属Photobacterium、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产酶试验结果表明,正常贝体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菌株数量最高出现于9月份,产酶菌株比例分别高达91.7%和63.9%,分泌淀粉酶和脂肪酶菌株数量高峰出现于7月份,产酶菌株比例均达81.8%,其中15株能同时分泌这4种酶。
王瑞旋冯玉婷冯娟王江勇
关键词:近江牡蛎异养菌弧菌消化酶
克氏原螯虾质量安全风险研究与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作为中国加工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其质量安全备受消费者的关注。本研究介绍了克氏原鳌虾的质量安全总体概况,围绕苗种、渔药、养殖环境、饲料、非规范用药、重金属残留、寄生虫和水产品流通等环节,针对克氏原螯虾质量安全的现状和隐患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从而提出了保证苗种质量,加强饲料和非药品管理,完善行业标准、溯源体系等建议。本研究旨在促进克氏原螯虾质量的不断提升,为小龙虾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安全食用提供技术保障。
何力喻亚丽喻亚丽甘金华彭婕彭婕陈建武
关键词:克氏原螯虾风险分析重金属苗种
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降海洄游过程中组织系数和脂类组成的变化被引量:5
2020年
采用活体解剖和生化分析方法,首先比较了长江野生中华绒螯蟹(简称河蟹)降海洄游过程中,在淡水区域与长江口低盐度海水中的肝胰腺指数(hepatosomatic index,HSI)和性腺指数(gonadosomatic index, GSI)的变化,进一步比较了两种群河蟹肝胰腺和肌肉中总脂含量及脂肪酸含量差异。结果表明:(1)淡水组雄蟹的HSI和雌蟹的GSI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半咸水组(P<0.05);无论雌性个体还是雄性个体,淡水组肝胰腺中的总脂含量均显著高于半咸水组(P<0.05),淡水组和半咸水组肌肉中的总脂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2)就肝胰腺中的脂肪酸组成而言,淡水组雄蟹和雌蟹肝胰腺中的C20:1n9、C18:2n6和C18:3n3显著高于半咸水组,而前者的C18:1n7、C20:5n3和C22:5n3均低于半咸水组,因此淡水组肝胰腺中总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以及∑n-3 PUFA/总n-6多不饱和脂肪酸(∑n-6 PUFA)的值显著低于半咸水组,而∑n-6PUFA含量较高(P<0.05);(3)就雄体肌肉的脂肪酸组成而言,淡水组雄蟹肌肉中的C17:0、C18:0、C20:1n9、C18:2n6、C18:3n3和C20:2n6百分含量显著高于半咸水组,而半咸水组的C16:1n7、C20:5n3和C22:5n3含量显著高于淡水组,故其∑n-3 PUFA和∑n-3 PUFA/∑n-6 PUFA的值较高(P<0.05);淡水组雌蟹肌肉中除C17:1n7和C20:4n6显著高于半咸水组(P<0.05)外,两组雌体其余脂肪酸变化规律基本与雄体类似。综上,长江中野生河蟹成体由淡水区洄游至咸水区时,肝胰腺指数及其总脂含量均显著降低,咸水区野生亲本已经完成交配和产卵,其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n-3-LC-PUFA,≥C20:2n)百分含量显著升高。
封强梅龙晓文姜晓东成永旭吴旭干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降海洄游性腺指数
江鳕生化遗传学特性及群体遗传结构初步分析
2022年
为了解江鳕(Lota lota)生化遗传特性及其遗传结构,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析了乳酸脱氢酶(LDH)、乙醇脱氢酶(ADH)、苹果酸脱氢酶(MDH)和异柠檬酸脱氢酶(IDHP)等4种同工酶在额尔齐斯河江鳕肌肉、肝脏、心脏、脾脏、肾脏和眼睛6种组织的组织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额尔齐斯河江鳕的4种同工酶在6种组织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其中LDH、MDH、ADH 3种酶共记录出2个基因位点,其中LDH1~LDH5、ADH1~ADH3、MDH1和MDH2为10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的基因频率为0.125~0.875,多态位点比例为83.33%;等位基因数为22个,位点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8333;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09,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4234,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为0.3619。杂合子处于过剩状态,表明额尔齐斯河江鳕尚未经历人工定向改良,其群体种质资源库仍有较大的变异程度,可为后续的人工育种提供良好的亲本。此外,肌肉中IDHP可作为江鳕特有的生化遗传学标记,为种质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张林甘金华何力张涛周剑光
关键词:同工酶生化遗传等位基因
小龙虾冻藏期间的品质变化
2023年
为研究冷冻贮藏对小龙虾品质的影响,以鲜活(FX组)和蒸煮后(FS组)小龙虾为研究对象,研究两组样品在冻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TVB-N)、质构、微观结构、电泳、巯基、硫代巴比妥酸值(TBARS)、羰基、表面疏水性和红外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冷冻贮藏期间,虾肉的TVB-N逐渐升高至22.93和11.90 mg/100 g,但均未超过安全上限(30 mg/100 g);羰基含量分别上升至0.094μmol/g和0.042μmol/g;FX组表面疏水度先升后降,巯基含量下降41%,FS组巯基含量在0.26~0.81μmol/g范围波动;TBARS值呈先上升后下降。冻藏期间虾肉质构变松散,肌节缩短,Z线、M线明显降解;肌球蛋白条带明显降解,肌肉蛋白质的α-螺旋与无规卷曲结构向β结构转变。蒸煮处理有利于小龙虾冻藏期间品质的保持。
桑燕菲杨立钱鑫萍姜绍通陆剑锋林琳
关键词:小龙虾冻藏蛋白质冷冻变性货架期
pH、盐度对文蛤呼吸与排泄的影响被引量:9
2016年
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为受试生物,采用静态法研究了不同pH和盐度下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氧氮比(O∶N)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为8.7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及排磷率显著高于6.7、7.7、9.7及10.7试验组(P<0.05),pH为7.7和8.7试验组O∶N值显著高于6.7、9.7及10.7试验组(P<0.05);pH在6.7~10.7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pH的升高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pH为8.7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以及O∶N均为最大值,依次为5.46 mg·(g·h)-1、0.17 mg·(g·h)-1、0.19 mg·(g·h)^(-1)、27.17。盐度为20试验组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显著高于16、18、22及24试验组(P<0.05);盐度在16~24范围内,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随盐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盐度为20时文蛤耗氧率、排氨率、排磷率及O∶N均为最大值,分别为5.66 mg·(g·h)^(-1)、0.20 mg·(g·h)^(-1)、0.30 mg·(g·h)^(-1)和27.40。本实验研究范围内,文蛤生长的最适pH在8.7左右,最适盐度在20左右,为文蛤的人工养殖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杨杰青蒋玫李磊董冉许高鹏沈新强
关键词:文蛤PH盐度耗氧率排氨率
斑节对虾GLUT1基因cDNA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该研究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GLUT1 (glucose transporter type 1)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的方法研究了PmGLUT1在斑节对虾幼体发育过程中、各个组织中及低盐胁迫下的差异表达情况。该基因cDNA开放阅读框(ORF)全长1 476 bp,可编码491个氨基酸。检测PmGLUT1基因从受精卵至仔虾期发育过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mGLUT1在幼体发育各期的表达量有所波动,但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组织表达分析发现,PmGLUT1在鳃组织中的表达量最高,肝胰腺次之,在卵巢中的表达量最低。急性低盐胁迫后,PmGLUT1在肝胰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鳃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Pm GLUT1可能在斑节对虾幼体发育及机体应对低盐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为进一步研究葡萄糖转运蛋白基因在斑节对虾幼体发育调控和耐低盐胁迫应答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何鹏江世贵李运东杨其彬姜松姜松杨丽诗周发林
关键词:斑节对虾GLUT1基因克隆幼体发育
中华绒螯蟹质量安全风险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sensis H.,俗称河蟹)产业现状及产品质量概况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近十年来质量安全状况的前后变化。文章通过对河蟹全产业链的质量安全风险排查研究,分析了河蟹产业各环节中存在的质量安全隐患和主要安全问题。最后,针对河蟹产业及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管理控制措施和监管政策,并对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建议,对突发性的事件提供了应急预案,为中国河蟹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周军周刚李旭光邓燕飞许郑超陆全平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渔药养殖环境饲料
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文章研究了复合蛋白源替代饲料中不同水平(0%、16.67%、33.33%、50%和66.67%,分别记为饲料1~#~5~#)的鱼粉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成活、生长、生理代谢和生化组成的影响。结果显示:1)随着鱼粉替代水平增加,幼蟹终末体质量、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肝胰腺指数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2~#组最高(P<0.05);2)肝胰腺中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均为4~#组最高,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1~#组最高(P<0.05);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活力在5~#组最高,甘油三酯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以4~#组最高,而丙二醛含量在2~#组最高(P<0.05);3) 1~#组躯体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而总碳水化合物含量在2~#组最高(P<0.05)。躯体半胱氨酸含量在4~#组最高,而其他氨基酸与总氨基酸含量均在2~#组最高(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过高的鱼粉替代水平(33%~67%)会降低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性能和躯体营养物质的积累,对生理代谢产生不良影响,建议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复合蛋白源替代鱼粉的比例为16.67%。
朱筛成龙晓文向朝林张金彪邓登周永昌成永旭吴旭干
关键词:中华绒螯蟹幼蟹鱼粉替代生理代谢生化组成
共5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