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1886)

作品数:9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贾连顺袁文周许辉严望军张咏更多>>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膈神经
  • 7篇副神经
  • 5篇神经移位
  • 5篇膈肌
  • 4篇颈髓
  • 4篇颈髓损伤
  • 4篇副神经移位
  • 4篇高位颈髓
  • 4篇高位颈髓损伤
  • 3篇诱发电位
  • 2篇运动诱发电位
  • 2篇组织化学
  • 2篇膈肌运动
  • 2篇解剖学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SD大鼠
  • 1篇电刺激
  • 1篇血气
  • 1篇血气分析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9篇周许辉
  • 9篇袁文
  • 9篇贾连顺
  • 8篇张咏
  • 8篇严望军
  • 2篇叶晓健
  • 2篇陈雄生
  • 1篇滕红林
  • 1篇潘峰
  • 1篇章允志
  • 1篇史建刚

传媒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1
  • 8篇200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高位颈髓损伤大鼠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特点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时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2、3、4、5、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2、3、4、5、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分别于横断C3、4脊髓后10、30 min于颈总动脉处插管抽取动脉血各0.2 ml。利用ABL50型血气分析仪(雷度公司,丹麦产)进行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此后,每30 min检测1次。同时测定10只正常SD大鼠血气指标作为对照。[结果]C3、4脊髓横断后10 min,第1、2个月组大鼠呼吸停止,血氧饱和度为0及(1.9±0.7)%。3个月组大鼠表现出严重呼吸性酸中毒,pH值为7.19±0.04,PCO2为(73.5±6.17)mmHg(1 mmHg=0.133 kPa),PO2为(32.7±4.26)mmHg,SO2为50.7%±8.93%,(18±5)min后呼吸停止。4个月组大鼠出现轻度CO2潴留,SO2为(88.6±4.02)%,30 min后为(57.1±6.27)%。5、6个月组大鼠血气分析指标正常,正常值维持时间第5个月组为(176.31±22.53)min,第6个月组为(58.70±12.62)h。[结论]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来观察,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可能是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张咏周许辉叶晓健袁文贾连顺
关键词:膈神经副神经膈肌
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毗邻关系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了解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相邻关系,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双侧副神经及其分支。用精确度为0.001mm游标卡尺测量副神经各段的直径、长度以及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结果: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4.191±0.135)mm即分出胸锁乳突肌支,该支长(5.657±0.283)mm,直径(0.221±0.039)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0.041±3.181)mm;副神经锁骨上段两斜方肌支之间主干直径为(0.274±0.032)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5.154±0.782)mm;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的直径为(0.216±0.027)m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416±0.216)mm。另外测量大鼠膈神经主干起始段直径为(0.208±0.016)mm。结论: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的直径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直径较接近,且可直接缝接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的呼吸功能。
周许辉张咏严望军袁文贾连顺陈雄生史建刚
关键词:副神经膈神经解剖学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膈肌运动诱发电位与病理学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后膈肌的病理学变化及膈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 evoked potential,MEP)的特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术后第1~6个月各组样本取颈后正中切口,切除C3全椎板充分显露颈髓并于C3、4水平锐性横断。证实胫前肌MEP完全消失后,于两侧腋前线肋下缘作切口,显露该处膈肌腹腔侧。直视下将同心针电极于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垂直胸壁插入膈肌肋部,监测其MEP的变化。然后完整取出膈肌,于电子天平称重。并于右侧腋前线顺膈肌肌纤维方向切取2 mm宽肌条行HE染色。分析膈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结果]神经移位后随着时间延长,大鼠膈肌MEP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增大。6个月组MEP波幅为(6.35±0.51)mV,潜伏期为(3.41±0.36)m s。同时,膈肌逐渐饱满,肌重逐渐恢复,6个月为正常对照组的(97.23±4.07)%。肌纤维截面积也逐渐增大,6个月组达(1 741±439)μm2为正常对照组(1 809±461)μm2的(98.28±3.65)%。6个月组的各数据与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从电生理及病理学来看副神经可作为运动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周许辉贾连顺袁文严望军张咏
关键词:膈神经副神经膈肌运动诱发电位病理学
经颅电刺激大鼠膈肌各位点运动诱发电位特点的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膈肌各位点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的特点,从而寻求检测膈肌MEP的最佳位点。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50~270 g。采用Reporter型肌电图仪给予单个方波电脉冲刺激,刺激强度15 mA,波宽0.2 ms,刺激间隔200 ms。直视下,将同心圆针电极分别插入膈肌内侧脚、中间脚、外侧脚、腋后线第11肋骨下缘、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锁骨中线第8肋骨下缘、胸骨旁线第7肋骨下缘、胸骨部。记录信号经放大后,打印保存以备后续分析。结果30只SD大鼠经颅电刺激后每侧膈肌8个位点均可记录到双相诱发电位。各位点潜伏期变化不大,为(2.95±0.21)ms。各位点各自波幅相对恒定。但各位点间波幅变化较大,胸骨部最小,为(0.97±0.05)mV。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最大,为(6.08±0.46) mV。同时发现,从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进针时,此处离胸膜返折部有一定的距离,在针通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及肋间肌后可安全到达膈肌,而不会穿透胸膜伤及肺。结论以腋前线第9肋骨下缘为进针点,垂直胸壁进针行膈肌MEP监测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该处波幅最大,是监测膈肌MEP较理想的位置。
周许辉张咏潘峰严望军贾连顺袁文
关键词:膈肌运动诱发电位电刺激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的相关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提供显微解剖学依据。方法: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双侧副神经、膈神经及其分支。用精确度为0.001m m游标卡尺测量各段的直径、长度、副神经及其分支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结果:大鼠膈神经主干起始部直径为(0.207±0.051)m m。副神经出颈静脉孔后(4.191±0.135)m m即分出胸锁乳突肌支,该支长(5.657±0.283)m m,直径(0.221±0.039)m 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0.041±3.181)m m;副神经锁骨上段两斜方肌支之间主干直径为(0.274±0.032)m 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5.154±0.782)m m;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其直径为(0.216±0.027)m m,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的距离为(-1.416±0.216)m m。结论: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其直径与膈神经主干起始端直径较接近,且可直接与膈神经缝接。
周许辉张咏严望军陈雄生贾连顺袁文
关键词:副神经膈神经解剖学SD大鼠
神经移位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后神经的组织化学特点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从吻合神经的组织化学变化特点来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的可行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1、2、3、4、5、6个月6个时间组。取下颈部正中切口,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与膈神经干起始部移位缝接。术后第1、2、3、4、5、6个月各组均取颈部正中切口显露两侧吻合的神经。分别于吻合口远、近端5 mm处取材。用亚铁氰化铜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利用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进行运动纤维计数,远端与近端相除后得出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结果神经吻合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吻合口远端运动纤维通过率逐渐增加。第1个月的通过率为43.06%±5.36%。第6个月为97.55%±6.72%。结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神经运动纤维能较理想地通过吻合口向远端生长,为恢复膈肌的神经支配模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周许辉叶晓健袁文贾连顺严望军
关键词:膈神经副神经脊髓损伤组织细胞化学
高位颈髓损伤后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的膈肌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从组织学角度探讨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膈肌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A、B、C3组:A组将双侧副神经在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侧支之前切断,移位缝接膈神经干起始部;B组于双侧膈神经干起始部切断后原位缝接;C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2,3,4,5,6个月完整取出3组大鼠膈肌,用于电子天平称重。同时于右侧腋前线部位顺肌纤维方向切取2mm宽肌条,行HE染色,分析膈肌肌纤维截面积的变化。A组1,3,6个月组、C组6个月组同于左侧腋前线部位切取1mm×1mm大小的膈肌肌块,经固定、脱水、包埋、切片后染色,用电镜观察膈肌肌细胞线粒体、内质网、核仁等的变化。结果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后随着时间推移,膈肌渐渐饱满,肌重逐渐出现恢复。6个月为正常对照组的(97.23±4.07)%。同时肌纤维截面积也逐渐增大,6个月组达(1771±439)岬。,为正常对照组的(98.28±3.65)%。各时间点A、B组膈肌湿重及肌纤维截面积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显示,随着时间推移,膈肌肌细胞线粒体、内质网及染色质等逐渐修复,肌丝、肌节排列也趋于整齐。结论 副神经移位膈神经6个月后大鼠膈肌湿重、肌纤维截面积、超微结构均接近正常。从组织学角度看,副神经可作为动力神经移位膈神经来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的呼吸功能。
周许辉贾连顺袁文严望军张咏
关键词:膈神经副神经组织学
大鼠不同程度高位颈脊髓损伤后膈肌运动诱发电位变化特点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高位颈髓损伤后大鼠膈肌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变化特点,分析以 MEP 评价高位颈髓损伤中 MEP 预测呼吸功能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改良 Allen 法,分别以30gcf、50 gcf、80 gcf 和100 gcf 冲量打击40只 SD 大鼠 C_(3、4)颈髓,造成不同程度的高位颈髓损伤。于伤前及伤后1个月连续记录膈肌 MEP。观察 MEP 潜伏期及波幅的变化特点。同时采股动脉血,进行 pH值、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了解不同程度的高位颈髓损伤大鼠呼吸功能的变化。分析不同程度的高位颈髓损伤后膈肌 MEP 潜伏期及波幅值的变化与呼吸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大鼠高位颈髓损伤前膈肌 MEP 波形稳定,通常包括1个正向波峰和负向波峰,其潜伏期和波幅平均值分别为(3.13±0.29)ms 和(6.78±3.48)mv。不同程度高位颈髓损伤后 MEP 潜伏期不同程度改变,损伤越重,潜伏期越长。潜伏期变化与呼吸功能恢复显著相关。当 MEP 潜伏期延长超过101%时,呼吸功能很难恢复。结论 MEP 能较为客观、敏感地反映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损伤程度,可以作为判断呼吸功能预后的可靠指标。
周许辉贾连顺袁文章允志张咏严望军
关键词:诱发电位脊髓损伤膈肌
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和膈神经主干运动纤维含量的研究
2007年
目的:采用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大鼠副神经及其分支和膈神经主干起始部的运动纤维数量,为副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16倍手术显微镜下解剖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双侧副神经及其分支和膈神经主干起始部,用亚铁氰化铜法进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通过VIDS-Ⅲ型图像分析仪进行运动纤维计数。结果:大鼠副神经起始段运动纤维数为(451±43)根、胸锁乳突肌支运动纤维数为(182±12)根、锁骨上段运动纤维数为(279±29)根、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支之前其运动神经纤维为(209±32)根。膈神经主干起始部运动神经纤维数为(237±41)根。结论:副神经锁骨下水平发出内、外支之前其运动神经纤维数与膈神经主干起始部运动神经纤维数较为接近。可作为动力神经移位膈神经重建高位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
周许辉张咏滕红林严望军贾连顺袁文
关键词:副神经膈神经组织化学神经移位SD大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