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177059)

作品数:8 被引量:37H指数:4
相关作者:叶齐政杨楚陈怡邵瑰玮付晶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揭阳供电局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电气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放电
  • 2篇图像
  • 2篇阻挡放电
  • 2篇介质
  • 2篇介质阻挡
  • 2篇介质阻挡放电
  • 2篇局部放电
  • 1篇电化学
  • 1篇电化学法
  • 1篇电极
  • 1篇悬浮体
  • 1篇旋转电极
  • 1篇沿面放电
  • 1篇有机物
  • 1篇有机物分解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失重法
  • 1篇寿命周期成本
  • 1篇丝状放电

机构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广东电网有限...
  • 1篇中国电力科学...
  • 1篇国网湖北省电...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无锡市亚明电...
  • 1篇国网江西省电...
  • 1篇国网山东省电...

作者

  • 5篇叶齐政
  • 2篇杨楚
  • 1篇蔡焕青
  • 1篇谭丹
  • 1篇鲁非
  • 1篇曾云飞
  • 1篇付晶
  • 1篇邵瑰玮
  • 1篇陈怡
  • 1篇陈田
  • 1篇于大海

传媒

  • 3篇高电压技术
  • 3篇中国电机工程...
  • 1篇广东电力
  • 1篇Plasma...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泄漏电流对染污沿面放电热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热量是影响污闪沿面放电的关键因素,为深入研究污闪沿面放电的机制,需要对沿面放电的热特性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该文在印刷电路板上进行尖–板结构的染污沿面放电实验,借助红外热成像技术来定量测量沿面放电的表面温度分布。热成像结果显示,污秽度越高,表面温升越高。在外加电压未触发放电之前,表面温升完全来自表面泄漏电流;当发生沿面放电时,表面温升来自表面泄漏电流和放电电流的共同作用。通过分析热成像结果,发现在染污沿面放电中泄漏电流产生的表面温升大于放电电流产生的表面温升,并进一步得出了二者与外加电压的关系式。
陈田叶齐政李春亮熊鑫欣黄文驰
关键词:沿面放电染污表面温升泄漏电流
不锈钢复合材料用于输电线路杆塔接地系统及其耐腐蚀性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为减少因接地网腐蚀损坏造成的电网事故,开发了不锈钢复合材料防腐蚀技术,设计了新型耐酸性土壤腐蚀接地装置。基于电化学法和失重法的腐蚀试验结果表明:在强酸性土壤中,铜的腐蚀速率(0.002 4 mm/a)远大于不锈钢复合材料的腐蚀速率(0.000 2 mm/a),且2者偶合时,铜的腐蚀速率将大大增加;同时开发的不锈钢复合材料接地体在中性、强碱性和盐渍土壤中也有较好的适用性。从实际应用情况中发现,不锈钢复合材料接地装置的耐腐蚀性远远优于镀锌钢及其他接地材料,且可推算其使用寿命>60 a,其全寿命周期成本约为热镀锌钢接地装置的38.1%,满足电网设备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规定。
蔡焕青周明邵瑰玮付晶曾云飞陈怡
关键词:接地装置电化学法失重法腐蚀速率全寿命周期成本
Influence of the Transverse Field Component on the Edge Efect in a Short-Gap Discharge
2013年
In a general plane-parallel electrode system the edge of the electrode will undermine the uniformity of th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the distorted electrical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influence of the non-uniform electrical field on the edge effect of DBDs in a short-gap is investigated. We present some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DBDs produced by three kinds of convex-spherical electrod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dark area (the homogeneous discharge) in the central region of the electrode and a bright halo (the filamentary discharge) in the outer peripheral region, and the radius of the dark reg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electrode geometry. The calculated results of the transverse (radial) field component distribution on the surface of the electrodes show that the edge effect does not come from the electrode edge, but the transverse field. The discharge has enough space to be fully developed and then format the filamentary discharge in the outer peripheral region because the streamer of the filamentary discharge is driven to move along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er path by the transverse field. Thus, the homogeneous discharge (the Townsend DBD or a glow DBD) could not be produced in this area.
叶齐政于大海蔡焕青邵瑰玮谭丹
关键词:DBD
微空腔交流放电的光学观测与模型被引量:1
2015年
气泡放电是绝缘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局部放电现象,大部分研究都从放电的电流信号、特高频电磁波信号等方面进行研究,由于气泡微小尺寸的限制,并没有对放电光学图像进行直接的观察;相关理论模型也都假设放电起始于气泡一端。本论文采用半通孔空穴加工方式在有机玻璃中制作了直径3 mm的微空腔来模拟气泡放电,利用微焦镜头,拍摄了不同焦点位置的放电图像,识别了放电位置和形状。结果表明:放电起始位置不一定在微空腔底部和顶部,而可能在微空腔内壁不光滑的位置;放电路径不一定直接走气隙,而是沿内壁表面;在电压有效值较高时,放电电流信号相位相对集中且没有过零现象。为了克服平板气泡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更接近物理状况的弧面气泡模型对电流信号不过零现象进行了解释。
鲁非杨楚叶齐政
关键词:局部放电光学图像
Three Discharge Modes of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 Two-phase Mixture被引量:3
2012年
两相体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in atwo-phase mixture,TPM-DBD)是在大气压下产生低温等离子体的重要方法,因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而被广泛应用在污染治理中。为研究介质颗粒的填充方式对TPM-DBD的影响,以γ-Al2O3作为填充介质颗粒,将数码相机与体视显微镜连体拍摄放电显微照片。结果发现,随着电压变化,TPM-DBD由3种依次串联发生的放电构成。电压较低时,首先在颗粒与极板间发生剩余间隙放电;随着电压增加,颗粒沿面放电串联发生;电压继续增加,孔隙放电串联发生。当颗粒间距较大时,在颗粒的远域出现典型的丝状放电,而近域内出现可能为汤森放电的放电"暗区"。外电场的数值计算结果初步说明了上述现象,电场畸变是其主要原因。研究结果为调节TPM-DBD的放电形式,进而高效率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支持。
CHEN Tian YE Qizheng TAN Dan YANG Fuli
关键词:两相混合物放电模式放电反应器高能量密度有机物分解
旋转电极5kHz介质阻挡放电臭氧制备被引量:5
2016年
臭氧在食品杀菌消毒等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研究影响臭氧体积分数及产率的影响因素,采用旋转电极介质阻挡放电制备臭氧,给出转速、流量和电压对臭氧体积分数、产量及产率的试验结果,并采用正交实验对各影响因素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电压较低时,转速增加,臭氧体积分数和产率提高;流量增加,臭氧体积分数降低,产率增加。这说明电极旋转使等离子体与空气充分混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臭氧产率。电压增加使臭氧体积分数提高,但臭氧产率先增加后减小。正交实验结果发现,电压对臭氧体积分数有显著影响,而流量对臭氧产量有显著影响。这对提高臭氧制备产率有指导作用。
于大海叶齐政
关键词:臭氧大气压空气旋转电极正交实验介质阻挡放电产率
图像灰度标准差对介质阻挡丝状放电分布均匀性的定量评价被引量:5
2013年
由长时间尺度大量丝状放电组成的介质阻挡放电的分布均匀性评价目前并无合适的方法,前期研究曾提出利用图像灰度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td)识别分布均匀放电和丝状放电,但对于采用灰度Std定量评价这种放电分布均匀性还缺乏分析。通过提出多个微放电灰度叠加模型,计算了多个微放电不同叠加形式的灰度Std,探讨了采用灰度Std评价丝状放电分布均匀性的可行性。计算结果显示:在微放电个数较少时,灰度Std虽小,但放电不均匀;当微放电个数超过一定值时,灰度Std越小,放电越均匀。这表明灰度Std在微放电足够多时可以反应放电分布均匀性。实验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因此,在曝光时间等拍摄条件一致时,灰度Std可以定量评价不同工况下丝状放电分布均匀性。
于大海叶齐政杨芾藜谭丹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丝状放电分布均匀性灰度标准差
固定悬浮体的放电现象及机制被引量:4
2015年
研究了两种悬浮导体方式对空气中局部放电现象的影响。板-尖-板悬浮放电方式发现放电来自悬浮针尖且有极性效应,来自针尖的正电晕电流大,负电晕电流小,但放电均发生在电压上升段;其主要机制是前次放电发生后在悬浮针上积累的电荷抑制随后的放电,但会触发电压反转后的放电,这类似于介质阻挡放电壁电荷作用。尖-尖-板悬浮放电方式发现容易出现局部击穿且极性效应不明显,但放电也发生在电压上升段,其主要机制也类似介质阻挡放电壁电荷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悬浮针尖积累电荷的大小和极性是决定悬浮放电的关键因素,也说明这些电荷在半周期内的泄漏程度会影响后续放电。
李凯曼杨楚叶齐政
关键词:局部放电极性效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