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07CB199) 作品数:10 被引量:72 H指数:3 相关作者: 过建春 荀运浩 石伟珍 施军平 李春青 更多>> 相关机构: 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HLA-DQA1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的关联。方法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n=120)、慢性HBV携带者(n=60)、自限性HBV感染者(n=60)三组病例,前两组诊断均经肝... 过建春 荀运浩 石伟珍 施军平 刘长灵关键词:病毒性 乙型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HLA-DQA1基因多态性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I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临床结局的关联。方法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120例)、慢性HBV携带者(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60例)三组病例,前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HIA-DQA1基因型,比较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HLA-DQA1*020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自限性HBV感染组(38.3% vs 5.8%,P〈0.001,A=10.04,95% CI:4.48—22.48);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自限性HBV感染组(9.6% vs 36.7%,P〈0.001,A=0.183,95% CI:0.10—0.32)。(2)HLA-DQA1*0201在慢性乙型肝炎组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组(38.3%vs 7.5%,P〈0.01,A=7.667,95% CI:3.7—15.87);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显著低于慢性HBV携带者(20%vs 9.6%,P〈0.01,A=0.424,95%CI:0.23—0.79)。结论HLA-DQA1基因多态性影响HBV感染临床结局,其中DQA1*0102呈保护作用,DQA1*0201可能促进HBV感染的慢性化和肝炎的发生。 荀运浩 过建春 石伟珍 施军平 刘长灵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型 HLA抗原 33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预后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36例CSHB病例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存活(n=137)和死亡(n=199)两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家族史、PTA、各种并发症及并发症数目、抗病毒、人工肝支持、前列地尔治疗等差异;对两组间统计学有差异的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顶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者年龄、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并发症腹水、感染、电解质紊乱、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并发症数目比较,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性别、家族史及人工肝支持、前列地尔治疗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无抗病毒治疗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TA及并发症数目是CSHB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抗病毒治疗是其保护因素.结论 CSHB的预后可能与患者年龄、PTA、有无并发症及并发症数目、抗病毒治疗等因素有关,其中PTA及并发症数目与CSHB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其死亡率. 过建春 段传荣 荀运浩 李春青 肖丽娜 石伟珍 施军平 喻剑华关键词:年龄分布 凝血酶原 LOGISTIC模型 预后 HBV前C/BCP区变异与重型乙型肝炎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李春青 荀运浩 过建春关键词:乙型肝炎相关性 重型肝炎 HBV 基本核心启动子 免疫应答反应 重型乙型肝炎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关联 被引量:3 2011年 HBV感染是我国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主要病因,其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识别以及早治疗尤其重要。除可干预诱因之外,从宿主遗传角度个体化地识别ACLF高危HBV感染者不失为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过建春 荀运浩 陈芝芸 武静 刘莹 石伟珍 施军平 娄国强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 基因多态性 DRB1 HLA HBV感染者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治疗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方法:根据国家"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慢性重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课题要求,采用前瞻性的研究方法,以2009年5月—2010年1月在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的CSHB入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以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试验组在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药辨证治疗和中药保留灌肠治疗,随访48周,对其生存时间,生化指标等进行监测。共完成试验组53例,对照组50例。结果:(1)两组在各时段累计生存率上有明显差别,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在各时段累计生存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两组第0周,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数值均处于较高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第4周、第8周试验组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第12周以后两组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处于较低水平,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FP值在各期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基础治疗和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辅以中药留灌肠能明显改善CSHB患者生存率,减慢病情发展速度,改善其预后,并可改善患者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的指标。 过建春 方兴刚 李春青关键词:中医药 辨证治疗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中医体质和HBV感染结局相关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临床状态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组)1 2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组)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SRHB... 过建春 荀运浩 刘长灵 施军平 石伟珍关键词:体质 肝炎 病毒性 乙型 文献传递 中医体质和HBV感染结局的关联及其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29 2010年 目的观察中医体质类型与浙江地区汉族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同临床状态及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A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探讨中医体质因素在慢性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临床收集慢性乙型肝炎(CHB,120例)、慢性HBV携带者(ASC,60例)、自限性HBV感染者(RHBS,60例)3组患者,前两组诊断均经肝活检证实。以王琦体质分类判定中医体质类型;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HLA-DQA1基因型,比较组间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异及组间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CHB组阴虚质、痰湿质的分布频率(20.0%、12.5%)显著高于RHBS组(6.7%、1.7%),平和质的分布频率(11.7%)显著低于RHBS组(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3.500,95%CI:1.16-10.60;OR=8.400,95%CI:1.09-65.42;OR=0.161,95%CI:0.076-0.34;均P<0.05);(2)CHB组湿热质的分布频率(24.2%)显著高于ASC组(6.7%,P<0.05,OR=4.462,95%CI:1.49-13.36),平和质的分布频率(11.7%)显著低于ASC组(45.0%,P<0.01,OR=0.285,95%CI:0.13-0.62);(3)HLA-DQA1*0201在CHB组的分布频率(38.3%)显著高于RHBS组(5.8%,P<0.01,OR=10.04,95%CI:4.48-22.48);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9.6%)显著低于RHBS组(36.7%,P<0.01,OR=0.183,95%CI:0.10-0.32);(4)HLA-DQA1*0201在CHB组的分布频率(38.3%)显著高于ASC组(7.5%,P<0.01,OR=7.667,95%CI:3.7-15.87);HLA-DQA1*0102的分布频率(20%)显著低于ASC组(9.6%,P<0.01,OR=0.424,95%CI:0.23-0.79)。结论中医体质因素和HLA-DQA1基因多态性均可影响HBV感染的临床结局,但其间关系需进一步研究明确。 荀运浩 施军平 过建春 石伟珍 刘长灵关键词:乙型肝炎 病毒性 中医体质 人类白细胞抗原 基因多态性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0年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以下简称慢重肝)是在慢性病毒性肝病(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基础上,出现大块性(全小叶)或亚大块性新鲜的肝实质坏死。其起病时的临床表现同亚急性重型肝炎,随着病情发展而加重,达到重症肝炎诊断标准,即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黄疸迅速加深,血清总胆红素大于正常值10倍。 刘莹 过建春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 慢性病毒性乙型重型肝炎 慢性病毒性肝病 亚急性重型肝炎 凝血酶原活动度 血清总胆红素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应答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对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应答与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变化的影响。方法收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者的血清AST、ALT、IFN-α水平及外周血CD4+、CD8+T细胞、CD4+/CD8+、p DCs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及CD4+/CD8+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IFN-α及外周血p DCs水平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清AST、ALT水平较低(P<0.05)。结论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能够显著提高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应答以及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功能,改善肝功能。 陈晓春 黄昌靖关键词:阿德福韦 乙型肝炎 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