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132102310115)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4
相关作者:谢岩黎孙淑敏张严李琳琳卫敏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油脂
  • 3篇光谱
  • 2篇用油
  • 2篇食用油
  • 2篇食用油脂
  • 2篇近红外
  • 2篇近红外光
  • 2篇近红外光谱
  • 2篇红外
  • 2篇红外光
  • 2篇红外光谱
  • 1篇电子鼻
  • 1篇电子鼻技术
  • 1篇定标模型
  • 1篇油脂检测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酸含量
  • 1篇色谱
  • 1篇色谱法

机构

  • 4篇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孙淑敏
  • 4篇谢岩黎
  • 3篇张严
  • 1篇严瑞东
  • 1篇霍权恭
  • 1篇卫敏
  • 1篇李琳琳

传媒

  • 2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粮食与油脂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近红外分析花生籽粒脂肪酸含量的研究被引量:11
2014年
采集了50种具有代表性的花生品种作为样本,建立了花生籽粒5种主要脂肪酸(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花生酸和山嵛酸)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其中,油酸和亚油酸的定标模型质量较高,交互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933 0和0.924 9,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分别为0.940 1和0.948 7,相对分析误差均大于2.5.棕榈酸、花生酸和山嵛酸的定标模型交叉验证决定系数和外部验证决定系数均小于0.8,相对分析误差均小于2.5.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近红外光谱法测定花生籽粒中油酸和亚油酸这两种脂肪酸的含量模型预测的精确度较高.
张严谢岩黎孙淑敏马明扬李琳琳
关键词:脂肪酸含量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
食用油脂及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评价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对郑州市标准人经食用油脂及加工食品摄入反式脂肪酸进行风险评价。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食用油脂及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含量,运用CrystalBall软件对食用油脂和加工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商(hazardquotient,HQ)进行分析和风险描述。结果食用油脂的HQ平均值为1.21E-1,90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3.07E-1(HQ<1),95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3.33E-1(HQ<1);含油脂高的加工食品HQ平均值为5.30E-1,90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9.59E-1(HQ<1),95百分位概率下风险商为1.92E+0(HQ>1)。结论郑州市居民经食用油脂摄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较低(HQ<1);摄入含油脂高的加工食品的90百分位的概率下不存在风险(HQ<1),95百分位暴露水平下存在一定的风险性(HQ>1)。
谢岩黎严瑞东霍权恭卫敏孙淑敏
关键词:食用油脂加工食品反式脂肪酸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在油脂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15年
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由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在油脂掺假分析领域已取得广泛应用。本文主要对近红外光谱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的原理及特点进行论述,并综述了近年来在油脂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中应用较为广泛、实用性较强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即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人工神经网络、主成分回归以及偏最小二乘法结合近红外光谱在油脂掺假分析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张严谢岩黎孙淑敏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化学计量学
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食用油脂既是人们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基础原料,其品质和安全性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前食用油市场较为混乱,各种掺伪现象层出不穷,其掺伪种类和方式多变且复杂,使得油脂掺伪检验已成为油脂安全监控领域的一项技术性难题,亟待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食用油脂掺伪鉴别方法以保护消费者健康,保障食品安全,强化政府监管能力。本文重点综述了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色质联用等色谱技术,红外光谱、近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光谱技术,以及核磁共振法和电子鼻技术等现代分析技术在食用油脂掺伪鉴别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今后研究方向,旨在为食用油掺伪鉴别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指导。
孙淑敏谢岩黎张严
关键词:食用油脂掺伪鉴别色谱法光谱法核磁共振电子鼻技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