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西大同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作品数:372 被引量:1,053H指数:13
相关作者:白云峰李作鹏晋春屈文山王尚芝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煤科学与技术教育部和山西省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高等学校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41篇期刊文章
  • 2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7篇理学
  • 70篇化学工程
  • 3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5篇医药卫生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13篇文化科学
  • 11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6篇天文地球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5篇历史地理
  • 4篇电气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冶金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37篇催化
  • 28篇荧光
  • 22篇光谱
  • 21篇原子
  • 19篇原子吸收
  • 19篇石墨
  • 19篇吸收光谱
  • 18篇原子吸收光谱
  • 18篇原子吸收光谱...
  • 18篇吸收光谱法
  • 18篇纳米
  • 18篇光谱法
  • 17篇复合材料
  • 17篇复合材
  • 14篇色谱
  • 14篇离子
  • 14篇光度
  • 14篇光度法
  • 13篇火焰原子吸收
  • 12篇原子吸收光谱...

机构

  • 364篇山西大同大学
  • 43篇太原理工大学
  • 14篇山西大学
  • 10篇天津大学
  • 7篇山西师范大学
  • 6篇南开大学
  • 6篇南昌大学
  • 6篇河南工业大学
  • 6篇中北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4篇内蒙古大学
  • 4篇陕西科技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遵义师范学院
  • 3篇山西能源学院
  • 2篇北京化工大学
  • 2篇荆门职业技术...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85篇孟双明
  • 79篇郭永
  • 50篇冯锋
  • 42篇樊月琴
  • 32篇赵建国
  • 28篇白云峰
  • 22篇王尚芝
  • 20篇关翠林
  • 16篇陈泽忠
  • 14篇武美霞
  • 14篇田茂忠
  • 14篇王俊丽
  • 14篇赵强
  • 13篇岳志劲
  • 13篇王海青
  • 12篇刘月成
  • 12篇胡雅琴
  • 12篇刘永文
  • 11篇袁跃华
  • 11篇霍金仙

传媒

  • 105篇山西大同大学...
  • 13篇光谱实验室
  • 11篇分析试验室
  • 8篇现代化工
  • 8篇应用化工
  • 6篇化学分析计量
  • 6篇工业催化
  • 6篇冶金分析
  • 5篇燃料化学学报
  • 5篇山西化工
  • 4篇分析化学
  • 4篇高等学校化学...
  • 4篇无机化学学报
  • 4篇分析科学学报
  • 4篇物理化学学报
  • 4篇石油学报(石...
  • 3篇化工新型材料
  • 3篇中国调味品
  • 3篇化学工程师
  • 3篇化学通报

年份

  • 18篇2023
  • 41篇2022
  • 27篇2021
  • 8篇2020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4篇2013
  • 24篇2012
  • 25篇2011
  • 39篇2010
  • 50篇2009
  • 51篇2008
  • 31篇2007
  • 10篇2006
  • 3篇2005
3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改性六氯环三聚磷腈的制备及阻燃性能被引量:1
2021年
将六氯环三磷腈和罗丹明B-酰胺为起始原料,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合成新型聚磷腈阻燃剂。采用红外光谱、氢核磁谱和碳核磁谱(1HNMR和13 CNMR)对合成的阻燃剂结构进行表征,这些表征数据可以作为该阻燃剂的特征数据使用。其次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技术分析了该阻燃剂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合成的阻燃剂初始分解温度在286.5℃左右。将合成的阻燃剂添加于环氧树脂中,评价了其阻燃性能。氧指数数据显示添加阻燃剂的环氧树脂氧指数数值为24±0.1,较添加同样量的商用阻燃剂的氧指数更高,这表明合成的改性六氯环三聚磷腈较商用阻燃剂的阻燃效果更优,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
崔巍佟飞解海张进谭璐
关键词:六氯环三磷腈阻燃剂
导电珠光颜料浅析被引量:2
2011年
导电珠光颜料是在片状云母或云母钛的表面包覆一层或几层半导体金属氧化物,如掺锑二氧化锡SnO2-Sb2O3(antimony-doped tin oxide,简称ATO),而制得的浅色导电颜料。导电珠光颜料具有稳定性高,耐腐蚀性好,产品颜色浅,导电性能好等优点,展现出了不同于传统珠光颜料的特殊的抗静电性和屏蔽电磁辐射与干扰的性能,是一种新型无机纳米功能材料,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了导电珠光颜料的导电机理和ATO与基质的复合机理,介绍了导电珠光颜料的几种制备方法,如共沉淀法、均相沉淀法、微乳液法、金属醇盐水解法等。
沈腊珍乔永生
关键词:ATO电磁屏蔽
1,4-二烷氧基萘-2,3-二腈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2011年
首先合成了标题化合物C20H22N2O2,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进行了表征和结构分析,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846(6),b=10.198(3)(13),c=13.2679(17),α=78.00(3),β=76.390(5),γ=62.938(5),Z=2,V=910.0(7)3,Dc=1.177 g/cm3,F(000)=344,μ(MoKα)=0.763mm-1,R1=0.0809,wR2=0.1958.该化合物中除了烷基链的所有原子基本都在一个平面,并且依靠Π-Π芳环堆积作用组合成3D网状结构。
李芬芳王艳金龙飞
关键词:晶体结构
5,6-二氯苯并噻唑重氮氨基偶氮苯的合成及其与镍的显色反应
2008年
合成了新显色试剂5,6-二氯苯并噻唑重氮氨基偶氮苯(DCBTDAA),并研究了它与镍的显色反应。试验表明,在pH 10.56 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TritonX-100存在下,试剂与Ni(Ⅱ)形成2∶1的红色络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为54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5×10^5L·mol^-1·cm^-1。在25 mL显色溶液中镍质量在0~15μg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用本法测定铝合金标样中的镍,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孟双明樊月琴郭永刘永文王斌刘慧君
关键词: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分离测定4种青霉素类药物被引量:4
2010年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氨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青霉素V钾、氯唑西林钠4种青霉素类药物.色谱柱为Shim-pack VP-ODS柱(150 mm×4.6 mm,4.6μm),流动相为0.02 mol/L的磷酸二氢钾溶液-甲醇(体积比为50:50),流速为1 mL/min,检测波长208 nm,柱温40℃.在该色谱条件下,氨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青霉素V钾、氯唑西林钠能得到完全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0.9944),用于4种青霉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均在97.5%~100.7%之间,方法准确、灵敏,适用于青霉素类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含量测定.
关翠林樊月琴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氨苄西林钠美洛西林钠青霉素V钾氯唑西林钠
化学气相沉积炭/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06年
炭/炭复合材料被成功用于许多领域,主要用作抗烧蚀、热防护和刹车材料,如飞机的刹车盘、导弹的头锥等。化学气相沉积是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关键技术,本文阐述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原理,论述了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机理的研究现状,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的特点,以及化学气相沉积工艺计算机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进展。提出了炭/炭复合材料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赵建国杨国臣王海青冯锋
关键词:化学气相沉积热解炭
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微量维生素B_6被引量:5
2009年
乙醇、丙酮和异丙醇等水溶性小分子有机溶剂在盐的作用下能够形成双水相体系用于目标物质的萃取,基于此提出了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萃取、荧光法测定微量维生素B6的新方法.课题研究了盐和有机溶剂用量、萃取时间和酸度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异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对维生素B6的一次性萃取率可达93.4%,最佳条件下,检出限为6.7×10-9g/mL.与传统的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相比,本方法具有简便、萃取率高、干扰小、低毒等显著特点.
柴化鹏乔燕霞陈泽忠白云峰梁文娟冯锋董川
关键词:双水相萃取荧光测定维生素B6异丙醇硫酸铵
合成与表征新型介-微孔Y型分子筛Meso-NaY被引量:1
2010年
应用新型模板剂炭黑对Y型分子筛进行组装合成具有介孔孔道的Y型分子筛.通过XRD、FT-IR结果表明,炭黑的加入降低了Y型分子筛结晶度.通过BET表征材料具有介孔孔道(3.8 nm),Meso-NaY的总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736 m2/g和0.373 cm3/g.材料中介孔所占的比例很少,还不能达到长程有序,如何在Y型分子筛中引进长程有序的介孔材料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陈平娥刘洪涛
关键词:Y型分子筛
响应面法优化黄花菜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被引量:12
2022年
以黄花菜多酚提取量(%)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软件,对黄花菜多酚索氏提取法进行分析与优化,并以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作为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指标。结果显示:索氏法提取黄花菜多酚工艺的最佳条件为:提取时间2.0h,乙醇体积百分比80%,料液比1∶20(g/mL)。在此工艺条件下,黄花菜多酚提取量约为1.01%,相对标准偏差为3.47%。黄花菜多酚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率IC50分别为0.070mg/mL和0.069mg/mL,而参照组VC的半抑制率IC_(50)分别为0.018mg/mL和0.020mg/mL。优化后的索氏提取工艺精准、稳定,且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期望为黄花菜功能成分的提取和综合应用提供参考。
米智刘荔贞李慧
关键词:黄花菜植物多酚响应面试验清除率
类胍中间体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2009年
噻吩嘧啶酮的稠杂环化合物具有广谱的生物活性,对于制备该类化合物的类胍中间体的合成和生物活性报道很少.通常类胍中间体无需进一步纯化,可直接进行下一步操作即制得噻吩嘧啶酮,我们合成出了类胍中间体,并对其性质和生物活性作一系统研究.
朱永军解海
关键词:生物活性
共3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