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研究所

作品数:628 被引量:1,854H指数:19
相关作者:王晓钟萧墉壮吴岚杜志刚李西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化工学院CNPC催化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理学一般工业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3篇期刊文章
  • 18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23篇化学工程
  • 251篇理学
  • 4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6篇石油与天然气...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金属学及工艺
  • 4篇文化科学
  • 3篇机械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7篇分子
  • 192篇分子筛
  • 99篇催化
  • 72篇介孔
  • 55篇催化剂
  • 42篇水热
  • 41篇热合成
  • 37篇离子
  • 37篇沸石
  • 34篇性能研究
  • 34篇介孔分子筛
  • 33篇聚氨酯
  • 29篇金属
  • 27篇甲醇
  • 25篇模板剂
  • 23篇水热合成
  • 23篇复合分子筛
  • 22篇改性
  • 21篇纳米
  • 21篇复合材料

机构

  • 627篇太原理工大学
  • 89篇中国石油大学...
  • 21篇中国科学院山...
  • 17篇山西大同大学
  • 15篇太原科技大学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9篇山西省化工研...
  • 8篇中国科学院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日用化学...
  • 5篇太原市塑料研...
  • 4篇宁夏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中国石油
  • 3篇清华大学
  • 3篇山西工程职业...
  • 3篇晋城职业技术...
  • 3篇山西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药科大学

作者

  • 166篇窦涛
  • 107篇董晋湘
  • 105篇李晋平
  • 83篇吕志平
  • 75篇李晓峰
  • 73篇李瑞丰
  • 69篇李玉平
  • 58篇李福祥
  • 58篇徐红
  • 58篇薛建伟
  • 55篇刘雷
  • 37篇范彬彬
  • 35篇赵强
  • 32篇马静红
  • 21篇潘瑞丽
  • 20篇杨江峰
  • 19篇石琪
  • 18篇张卿
  • 15篇吴岚
  • 15篇王晓钟

传媒

  • 48篇石油学报(石...
  • 46篇太原理工大学...
  • 33篇燃料化学学报
  • 26篇山西化工
  • 22篇化工进展
  • 20篇日用化学工业
  • 17篇高分子材料科...
  • 14篇工业催化
  • 13篇聚氨酯工业
  • 11篇现代化工
  • 1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1篇石油化工
  • 10篇化工新型材料
  • 10篇应用化工
  • 9篇分子催化
  • 8篇化工学报
  • 8篇天然气化工—...
  • 8篇第13次全国...
  • 8篇分子筛催化与...
  • 7篇物理化学学报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10篇2018
  • 18篇2017
  • 29篇2016
  • 25篇2015
  • 32篇2014
  • 53篇2013
  • 33篇2012
  • 44篇2011
  • 39篇2010
  • 63篇2009
  • 52篇2008
  • 37篇2007
  • 59篇2006
  • 33篇2005
  • 22篇2004
  • 12篇2003
6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三维微孔磷酸钼材料的水热合成与表征
本文采用水热合成法,在Mo-P-二乙烯三胺(DETA)-H2O体系中,合成出了一种具有类似于已知三维微孔结构的磷酸铜材料(NH4)3MO4P3O16的MoPO-DETA,,分别考察了DET/L/P、P/Mo、品化温度等影...
武晋月赵强董晋湘李晋平
关键词:水热合成模板剂微孔材料
文献传递
钴析氧催化剂原位制备及其结合半导体硅的光解水制氢性能
2015年
将发展成熟的硅光伏电池与析氧催化剂(OEC)结合,在近中性环境下光解水制备了氢气。采用原位制备方法,在硅光伏材料上电沉积钴形成无定形Co-OEC膜,有效促进光生电荷分离,实现了利用AM1.5组合滤波片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水分解制氢气。结果表明,在K2B4O7缓冲溶液(pH=9.2)中,0V(vsNHE)电压下沉积400s形成的无定形Co-OEC具有良好的催化析氧效果,在无外加电压且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析氧电流密度可达1.7×10-2A/cm2,产氧速率为1.28mol/(h·m2),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马楠高国锋郝根彦赵强李晋平
关键词:半导体硅原位制备制氢
分子筛生产工艺中的节能新技术——固相转化法的创新和应用
先就固相法合成沸石分子筛的合成机理及演绎发展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本课题组开发的干粉法(固相原位转化法)及湿胶法(超高浓度体系法)两种固相法节能新技术在合成MOR、ZSM-5等沸石分子筛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并阐述了两种创新...
李晓峰徐景炎李玉平桂鹏窦涛
关键词:固相法节能沸石分子筛
文献传递
聚醚型PU/GCB半有机晶体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2016年
以氨基乙酸-溴化钙(GCB)半有机晶体作为分散粒子,聚四氢呋喃醚二醇(PTMG)、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为原料,二甲硫基甲苯二胺(DMTDA)为扩链剂,采用预聚法制备了聚氨酯(PU)/GCB复合材料,考察了不同扩链系数、不同GCB半有机晶体添加量的复合材料性能。结果表明,与纯PU相比,PU/GCB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有所提高,撕裂强度则大幅度提高;复合材料中氨酯羰基的氢键化程度提高,且加入半有机晶体GCB改善了聚氨酯材料的微相分离。
田丹丹吕志平宋录武
关键词:聚氨酯复合材料微相分离
合成小晶粒沸石分子筛的新方法
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单分散的聚合物(聚苯乙烯)微球。在碱性条件下,将Y沸石导向剂溶胶填充到聚合物微球的间隙中,成功地合成出小晶粒Y沸石。采用DLS表征其聚合物的粒径, XRD、N2吸附和SEM表征表明,合成的样品为亚微米级...
窦志荣王姗刘成岑闫子春窦涛
关键词:导向剂聚合物微球
文献传递
水分子对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是一种新型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其在气体的吸附分离、催化、磁学、生物医学等领域表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但是,在水分子存在的情况下MOFs结构及性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极大的阻碍了其工业化进程。本文系统介绍了水分子对MOFs结构的破坏机理,并从金属和配体两方面总结了在水分子存在的情况下MOFs的稳定性问题;阐述了水分子的吸附机理以及吸附水分子后MOFs性能的变化;并且对水分子影响问题的研究趋势做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倬铭杨江峰王勇李晋平
关键词:水解水分子
不同封端结构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水性聚氨酯研究被引量:8
2015年
用4种不同封端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制备改性水性聚氨酯(WPU),研究了在软段中引入不同结构PDMS和不同Si(CH3)2O含量对WPU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硅油PDMS1(Mn=1000)由于生成易水解的Si—O—C结构,与聚氨酯相容性最差,降低了WPU的透明度和光泽度。羟烷基封端的PDMS2(Mn=1000)与聚氨酯具有良好的相容性,能够明显地提高WPU的耐水性、光泽度和力学性能;羟烷基封端的PDMS3(Mn=2000)由于Si(CH3)2O链节长度和含量最大且在聚氨酯结构中分布较为集中,与聚氨酯相容性较差,使WPU的透光率和光泽度明显降低;羟基聚氧化乙烯亚丙基封端的PDMS4(Mn=2200)引入Si(CH3)2O链节含量最低,能赋予WPU较高的光泽,但聚醚链段的引入使其改性样品力学性能和硬度较差,耐水性低于其他3种。
王刚侯彩英马国章管涛涛凌丽霞吉轩
关键词:水性聚氨酯有机硅改性聚氨酯
在EU-1分子筛合成中的同、异质晶种效应
考察了同质晶种EU-1和异质晶种MOR、ZSM-5对合成EU-1分子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晶种对 EU-1生长的促进能力依次为:EU-1>ZSM-5>MOR;添加同质晶种可以提高产物的结晶度,同时将晶化时间缩短至1~2...
李晓峰王丽丽徐景炎李玉平桂鹏窦涛
关键词:分子筛复合分子筛二甲苯异构化
文献传递
甲醇定向转化制二甲苯的复合分子筛ZSM-5/EU-1的合成及其应用被引量:8
2014年
以硅溶胶、硫酸铝、氢氧化钠、四丙基溴化铵以及硼酸和九水硝酸铁为原料,采用EU-1晶种,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种含杂原子的微孔结构ZSM-5/EU-1复合分子筛。采用XRD、SEM、N2吸附-脱附和NH3-TPD对合成样品进行了表征,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该分子筛催化剂对甲醇N-甲苯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含杂原子微孔结构的ZSM-5/EU-1复合分子筛同时具有ZSM-5和EU-1的特征衍射峰,结晶度较好,平均孔径明显增大,当催化剂的酸强度和酸量增大时,有利于甲醇芳构化趋势以及二甲苯优先扩散。B-ZSM-5/EU-1催化产物中芳烃在油相中的选择性达到84-70%;B-ZSM-5/EU-1和Fe-ZSM-5/EU-1两种分子筛催化产物的芳香烃中二甲苯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1-32%~45-88%和33-88%~39-16%。由于B-ZSM-5/EU-1较高的酸性、酸量和相对较小的孔道内径(0-8060nm),较Fe-ZSM-5/EU-1更有利于产物中二甲苯的生成;不仅如此,B-ZSM-5/EU-1复合分子筛催化产物中对二甲苯在二甲苯中选择性范围为29-75%~47-47%;不过,Fe-ZSM-5/EU-1产物中对二甲苯在二甲苯中的含量最高可达53.75%,这是由于Fe-ZSM-5/EU-1复合分子筛的粒径较大,为催化反应提供了较长的孔道结构,易使产物中邻、间二甲苯在扩散过程中异构化转化为对二甲苯的缘故。
杨冬花王新波石宝宝武正簧李晓峰窦涛
关键词:晶种法ZSM-5酸性二甲苯
Ce助剂对V/SiO_2催化CO_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N2吸附、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CO2程序升温脱附(CO2-TPD)和热重分析(TGA)等多种表征手段和催化反应性能评价,研究了铈助剂的添加对V/SiO2催化CO2氧化乙苯脱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助剂不仅提高了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性和氧化还原性能,抑制了钒物种的深度还原,而且增强了催化剂碱性和CO2吸附能力,减缓了积炭生成,从而显著提高了V-Ce/SiO2对CO2氧化乙苯脱氢反应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本实验中,V(0.8)-Ce(0.25)/SiO2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性能,苯乙烯(ST)收率可达55.6%,选择性为98.5%,反应12 h后,催化剂活性基本不变,与惰性N2气氛比较,CO2明显促进了乙苯脱氢反应,归因于CO2能保持催化剂表面钒物种的高价态.
张海新陈树伟崔杏雨潘大海秦张峰王建国
关键词:氧化铈乙苯脱氢苯乙烯
共6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