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

作品数:3,099 被引量:11,059H指数:32
相关作者:时铭显刘百军毛羽王刚张永民更多>>
相关机构: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催化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91篇期刊文章
  • 79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66篇化学工程
  • 1,058篇石油与天然气...
  • 712篇理学
  • 20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7篇一般工业技术
  • 58篇动力工程及工...
  • 49篇天文地球
  • 47篇电气工程
  • 30篇机械工程
  • 28篇自动化与计算...
  • 26篇文化科学
  • 18篇经济管理
  • 17篇电子电信
  • 1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6篇生物学
  • 12篇冶金工程
  • 1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医药卫生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8篇矿业工程

主题

  • 534篇催化
  • 371篇裂化
  • 365篇催化剂
  • 339篇催化裂化
  • 267篇分子
  • 256篇加氢
  • 177篇分子筛
  • 156篇汽油
  • 147篇柴油
  • 144篇数值模拟
  • 143篇值模拟
  • 132篇离子
  • 120篇裂解
  • 112篇烯烃
  • 104篇提升管
  • 97篇离子液
  • 97篇离子液体
  • 96篇渣油
  • 84篇旋风分离器
  • 84篇乙烯

机构

  • 3,08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80篇中国石油
  • 114篇沈阳师范大学
  • 68篇中国石油天然...
  • 63篇中国石油化工...
  • 46篇中国科学院
  • 39篇太原理工大学
  • 38篇中国石油大学...
  • 37篇中国科学院过...
  • 35篇中国石油大学...
  • 31篇中国石化
  • 28篇清华大学
  • 26篇东北石油大学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1篇北京石油化工...
  • 2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9篇北京化工大学
  • 18篇辽宁石油化工...
  • 18篇中国科学院山...
  • 13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01篇徐春明
  • 334篇高金森
  • 309篇赵震
  • 197篇卢春喜
  • 192篇赵锁奇
  • 164篇段爱军
  • 154篇刘坚
  • 127篇姜桂元
  • 114篇史权
  • 113篇陈胜利
  • 111篇宋昭峥
  • 90篇蒋庆哲
  • 90篇蓝兴英
  • 88篇柯明
  • 85篇魏耀东
  • 83篇董鹏
  • 79篇孙学文
  • 78篇刘植昌
  • 71篇许志明
  • 67篇韦岳长

传媒

  • 239篇石油学报(石...
  • 219篇化工学报
  • 101篇石油炼制与化...
  • 101篇化工进展
  • 93篇现代化工
  • 87篇燃料化学学报
  • 76篇炼油技术与工...
  • 69篇工业催化
  • 68篇过程工程学报
  • 60篇石油化工
  • 49篇石油大学学报...
  • 48篇化学反应工程...
  • 41篇高校化学工程...
  • 38篇中国石油大学...
  • 35篇Chines...
  • 31篇石油化工高等...
  • 29篇计算机与应用...
  • 23篇中国科学:化...
  • 22篇石化技术与应...
  • 21篇中国粉体技术

年份

  • 1篇2024
  • 70篇2023
  • 83篇2022
  • 85篇2021
  • 71篇2020
  • 75篇2019
  • 175篇2018
  • 113篇2017
  • 169篇2016
  • 174篇2015
  • 156篇2014
  • 150篇2013
  • 112篇2012
  • 166篇2011
  • 202篇2010
  • 169篇2009
  • 221篇2008
  • 156篇2007
  • 140篇2006
  • 188篇2005
3,0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2O3或SiO2负载钒氧化物催化剂的紫外-拉曼光谱比较研究
用柠檬酸络合助溶的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氧化铝和氧化硅负载的系列钒氧化物催化剂,使用紫外-拉曼光谱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负载钒氧化物的结构与钒的负载量和载体类型有关,在低钒负载量时以隔离的钒氧物种为主;在高负载...
刘坚赵震徐春明段爱军姜桂元
关键词:催化剂钒氧化物氧化铝负载紫外拉曼光谱
文献传递
Ni基吸附剂上催化裂化汽油反应吸附深度脱硫性能研究
采用干混法制备了3种反应吸附脱硫剂:Ni/ZnO-siO2-Al2O3、NiO/ZnO-SiO2-Al2O3、NiS/ZnO-SiO2-Al2O3,并利用小型固定床实验装置进行了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实验。研究发现,活性组分N...
范景新王刚张文慧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工艺
文献传递
浅谈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新策略被引量:4
2014年
文章描述了化工专业英语学科本身特点以及目前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化工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新策略,其目的在于提高化工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对化工专业英语的兴趣,让化工专业英语切实成为化工专业学生的基础性工具,最终提高学生对化工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赵亮张美媛段爱军孟祥海周亚松
关键词:化工专业英语教师
FCC汽油改质降烯烃技术综述被引量:6
2004年
随着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人们对燃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降低FCC 汽油中的烯烃含量迫在眉睫。本文从FCC 汽油降烯烃技术的反应机理出发,介绍了国内外最近为降低汽油中烯烃的含量所开发的新技术、新型催化剂及助剂,并根据我国当今发展状况提出了今后FCC 汽油降烯烃技术的发展方向。
王金兰任鲲高金森徐春明
关键词:FCC汽油降烯烃改质烯烃含量新型催化剂反应机理
引发剂对离子液体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08年
由无水三氯化铝与盐酸三乙胺按照摩尔比2∶1合成了离子液体2AlCl3/Et3NHCl,并考察了其催化正己烷异构化的反应性能。发现离子液体2AlCl3/Et3NHCl可用于催化正己烷的异构化反应,但所需的反应时间较长。考察了引发剂正丁醇、异丁烯、异丁烷和异戊烷对离子液体催化正己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发现异戊烷作为引发剂时,正己烷的转化率为84.54%,液体收率为80.08%,异构烷烃的选择性为94.74%,达到了较好的反应效果。引发剂异戊烷的用量对异构化反应有着较大的影响,较优的引发剂用量为30%。添加异戊烷引发剂能明显提高离子液体催化正己烷异构化的反应速度,达到相似反应程度的反应时间可由6 h缩短为45 min。
石振民武晓辉刘植昌孟祥海
关键词:异构化离子液体引发剂正己烷
改性离子液体中异丁烷与丁烯的烷基化反应被引量:28
2003年
向由无水三氯化铝和盐酸三乙基胺合成的离子液体中溶入不同过渡金属(铜、铁、锌等)离子,考察它们对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过渡金属离子的加入能不同程度地影响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溶入Cu2+和Cu+后,离子液体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改善,当Cu2+的摩尔加入量为三氯化铝的5%时,烷基化油收率达到丁烯体积的178%,对C8的选择性为75%,烷基化油辛烷值(RON)为92 2,并且离子液体可以重复使用。
黄崇品刘植昌史权徐春明刘耀芳
关键词:烷基化离子液体催化
大庆常压渣油催化裂解反应规律研究被引量:17
2003年
 采用小型固定流化床实验装置,以大庆常压渣油为原料,针对Ca-Al裂解催化剂,详细分析了催化裂解气体产品和液体产品的组成,考察了反应温度、剂油比、水油比和停留时间对裂解产物分布的影响。发现各操作条件对大庆常渣催化裂解产物分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反应温度的影响最大;随反应温度的升高,乙烯产率单调增加,而丙烯、丁烯和总低碳烯烃产率均存在一个最大值。在优化的操作条件下,乙烯质量产率可达25%,总低碳烯烃质量产率超过50%。
孟祥海徐春明高金森
关键词:常压渣油催化裂解烯烃产率催化剂
TiO2/PS核壳型微球和空心TiO2微球有序排列的制备
利用纳米级二氧化钛(TiO2)溶胶微粒与聚苯乙烯(PS)胶体颗粒的混合悬浮液,以垂直共沉积的方法制备了核壳型TiO2/PS微球的有序排列。当利用煅烧的方法去除PS胶粒晶体模板后,可以形成空心TiO2微球的三维有序排列。考...
周倩董鹏
关键词:胶体颗粒
不同铝源合成ZSM-5分子筛及其MTP催化性能
分别采用偏铝酸钠、硫酸铝、异丙醇铝为铝源合成了ZSM-5分子筛,考察了铝源对ZSM-5分子筛晶化过程及最终产物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用XRD、SEM、XRF、NH3-TPD方法对合成的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甲醇制丙烯(MTP...
张卿张兰兰胡思雍晓静阿古达木巩雁军窦涛
关键词:ZSM-5分子筛铝源
文献传递
油剂逆流接触提升管进料段固含率及颗粒速度的径向分布被引量:11
2014年
在一套大型冷模实验装置中,考察了喷嘴射流与催化剂逆向接触的提升管进料段固含率和颗粒速度沿径向的分布及其对操作条件的影响,并与传统提升管进料段结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沿轴向由下至上可将该新型结构的进料段分为喷嘴上游过渡区(H=-0.675~-0.375 m)、喷嘴射流控制区(H=-0.375~0.375 m)及喷嘴下游过渡区(H=0.375~0.675 m).与传统形式相比,新型结构可使进料喷嘴安装截面以上射流影响区的高度明显缩短,喷嘴截面以下影响区域范围增大;油剂初始接触区域内催化剂沿径向的分布更均匀.根据实验结果,得到新型进料段中射流控制区内典型截面固含率径向分布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闫子涵秦小刚陈昇范怡平卢春喜
关键词:催化裂化提升管固含率
共30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