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化工学院

作品数:1,723 被引量:9,758H指数:39
相关作者:潘惠芳魏伟胜张卿杨继涛薛晓虎更多>>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研究所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75篇期刊文章
  • 33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11篇化学工程
  • 46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44篇理学
  • 153篇环境科学与工...
  • 74篇文化科学
  • 50篇一般工业技术
  • 37篇动力工程及工...
  • 31篇机械工程
  • 31篇电气工程
  • 21篇经济管理
  • 20篇生物学
  • 15篇天文地球
  • 1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9篇金属学及工艺
  • 9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核科学技术
  • 6篇建筑科学
  • 6篇航空宇航科学...
  • 5篇矿业工程

主题

  • 204篇催化
  • 172篇催化剂
  • 140篇分子
  • 122篇分子筛
  • 97篇裂化
  • 88篇加氢
  • 73篇催化裂化
  • 71篇丙烯
  • 58篇数值模拟
  • 58篇值模拟
  • 52篇原油
  • 52篇汽油
  • 50篇旋风分离器
  • 46篇聚丙烯
  • 45篇改性
  • 44篇离子
  • 42篇石油
  • 39篇降解
  • 39篇教学
  • 32篇水热

机构

  • 1,711篇中国石油大学...
  • 66篇中国石油化工...
  • 63篇中国石油
  • 62篇中国石油天然...
  • 48篇太原理工大学
  • 48篇中国石油大学...
  • 41篇北京石油化工...
  • 31篇清华大学
  • 22篇中国科学院
  • 22篇中国石化
  • 18篇中国计量科学...
  • 16篇西安交通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过...
  • 13篇辽宁石油化工...
  • 11篇复旦大学
  • 11篇北华大学
  • 10篇长江大学
  • 10篇中国石油大学...
  • 9篇宁夏大学
  • 9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36篇朱建华
  • 89篇窦涛
  • 82篇时铭显
  • 76篇汪树军
  • 70篇刘红研
  • 65篇郭绍辉
  • 65篇张忠智
  • 64篇孙国刚
  • 60篇刘百军
  • 60篇鲍晓军
  • 56篇沈师孔
  • 53篇黄星亮
  • 52篇魏耀东
  • 50篇余长春
  • 41篇巩雁军
  • 40篇潘惠芳
  • 40篇代小平
  • 39篇卢春喜
  • 38篇魏伟胜
  • 33篇陈进富

传媒

  • 74篇化工学报
  • 67篇石油学报(石...
  • 48篇石油化工
  • 44篇化工进展
  • 44篇石油大学学报...
  • 40篇石油炼制与化...
  • 38篇过程工程学报
  • 36篇Chines...
  • 34篇石油化工高等...
  • 33篇燃料化学学报
  • 30篇广州化工
  • 29篇现代化工
  • 27篇工业催化
  • 25篇油田化学
  • 25篇化学与生物工...
  • 19篇中国石油大学...
  • 19篇全国催化学术...
  • 18篇石油与天然气...
  • 14篇化学工程
  • 14篇高校化学工程...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8篇2020
  • 14篇2019
  • 46篇2018
  • 52篇2017
  • 55篇2016
  • 72篇2015
  • 69篇2014
  • 102篇2013
  • 62篇2012
  • 77篇2011
  • 101篇2010
  • 123篇2009
  • 124篇2008
  • 127篇2007
  • 99篇2006
  • 130篇2005
  • 123篇2004
1,7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聚丙烯的β晶型及β成核剂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6年
介绍了β晶型聚丙烯(β—PP)的性能及结构特点,重点介绍了四种重要的β晶型成核剂的特点、作用效果以及各种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并对当前β晶聚丙烯及β成核剂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秦亚伟
关键词:Β晶型成核剂Β成核剂聚丙烯
常温常压下β沸石改性吸附剂脱除噻吩类硫的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在合成不同硅铝比Naβ沸石的基础上,采用固相离子交换方法制备了Cu(I)、Ag(I)离子改性的β沸石系列吸附剂。样品的结晶度和BET比表面积有所降低,XRD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样品保持了结构的完整性,随着硅铝比的增加,Naβ样品的BET比表面积增加。Cu(I)、Ag(I)离子的引入使样品的红外骨架振动峰向低波数移动,与相同硅铝比的Naβ沸石相比,吸附剂的BET比表面积有所降低。对模型油的静态吸附结果表明,硅铝摩尔比为25时Cu(I)β吸附性能最好,模型油中硫的质量分数降到10×10-6以下,脱除率达到95%,Ag(I)β次之,脱除率达到87%。常温常压下固定床动态吸附穿透实验得到Cu(I)β、Ag(I)β的穿透硫容分别为0.144 mmol/g和0.132 mmol/g。
康善娇窦涛巩雁军李强郑燕英
关键词:吸附剂
用脉冲D_2反应研究CeO_2在Co-CeO_2/SiO_2费托合成催化剂中的促进作用机理被引量:8
2006年
采用脉冲D2反应研究了CeO2在Co-CeO2/SiO2费托合成催化剂中的作用机理.通过比较在Co-CeO2/SiO2和Co/SiO2催化剂上的脉冲D2反应实验结果发现,CeO2可以提高载体表面Si-OH的H-D同位素交换活性和Si-OH中H参与CO加氢反应的活性;CeO2不仅增加了催化剂表面活性碳物种的总量,而且活性碳物种以链增长单体-CH2-为主,因而有利于增加费托合成反应速率和链增长几率;CeO2的加入明显提高了催化剂表面碳原子的加氢反应速率,从而减少了碳沉积.
师海波沈师孔
关键词:氧化铈负载型催化剂费托合成
煤制天然气的能源网络分析图被引量:6
2013年
能源网络图作为能源统计数据分析的有效工具和方法,是评价企业用能效率、发掘能耗薄弱环节、科学制定能源管理政策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国内某煤制合成天然气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以美国大平原项目为参照,基于能量平衡建立能源网络图对两者能量转化的4个重要环节——购入储存、加工转换、输入分配和最终使用的能量转换效率进行详细地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平原项目能量转换效率为53.16%,而国内该企业能量转换效率为48.20%,主要体现在终端环节中4个系统的用能效率偏低,需进一步挖掘节能瓶颈和改善用能水平。
刘永健王志伟何畅冯霄李安学
关键词:能量转换效率节能
稀土β晶型成核剂对聚丙烯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2
2007年
研究了稀土类β晶成核剂(WBG)在不同添加量下,对聚丙烯(PP)力学性能以及热性能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等测试方法对其成核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成核剂用量的增加,β晶相对含量随之单调增加,体系的冲击强度也随之提高;添加量为0.1%时,β晶相对含量>90%,诱导生成的β晶PP(β-PP)的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比纯PP(-αPP)提高了近2倍;当成核剂用量>0.1%时,虽然体系中β晶相对含量保持稳定值,但热变形温度随着成核剂浓度的增加而持续逐渐增大。同时,经历多次热处理后,β晶的相对含量基本保持不变,显示出该成核剂具有良好的加工稳定性。
秦亚伟冯嘉春郭绍辉郑德黄锐钱玉英
关键词:聚丙烯Β晶型成核剂稀土
Ni/SiO_2催化剂上甲烷催化裂解制氢被引量:29
2003年
研究了固定床反应器上甲烷在Ni SiO2催化剂上的裂解反应,并分别用O2、H2O进行催化剂失活 活化循环实验,并对催化剂用XRD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i S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甲烷转化率~40%,并能在150min的时间内保持其活性,无论是用空气氧化还是水蒸气汽化,都能有效地活化已失活的催化剂。XRD实验显示,多次裂解-再生循环过程,对催化剂结构没有明显破坏。
潘智勇沈师孔
关键词:甲烷裂解
UV/O_3氧化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被引量:4
2009年
用紫外光催化—臭氧(UV/O3)氧化处理磺化泥浆体系钻井废水,考察了pH、初始COD、臭氧投加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钻井废水中含有羟基自由基可清除碳酸氢根离子,所以钻井废水UV/O3氧化在pH为3.0时的效果好于中性和碱性条件;初始浓度的降低和臭氧投加量的增多均可提高UV/O3氧化去除钻井废水COD的速率,但是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多,相应的臭氧指数(OI)显著增大。当臭氧投加量为810mg/h时,氧化60minCOD可从647mg/L降至96mg/L,但臭氧指数高达4.52,显得并不经济。由于UV/O3氧化可大大提高钻井废水的可生化性,所以可以先用UV/O3预氧化钻井废水,然后再用生物法处理,这样可大幅降低处理费用。
张红岩吕荣湖王伟财
关键词:UV/O3钻井废水可生化性羟基自由基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探讨被引量:4
2009年
微生物絮凝剂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代谢产物,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综述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在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指出微生物絮凝剂今后的研究方向。
薛华庆王伟财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废水处理
取代基咪唑啉分子结构与缓蚀性能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01年
合成了四个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 ,并进行IR和UV分析 .用电化学和失重法测试了化合物Ⅰ -Ⅳ的缓蚀率 ,发现四个取代基咪唑啉化合物的缓蚀率依次增大 .从实验的角度探索了取代基与缓蚀性能的关系 .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 :具有P -π共轭体系的咪唑啉化合物并同时在环上引入供电子基团 ,特别是具有共轭体系的取代芳烃 。
王大喜王兆辉
关键词:咪唑啉缓蚀性能缓蚀剂
水稻秸秆水热处理-酯交换改性制备吸油材料被引量:3
2017年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经水热处理-酯交换改性制备溢油吸附材料。水稻秸秆通过水热预处理改善其纤维结构,进一步以乙酸乙烯酯为酯化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进行酯交换改性,改性后材料的亲油疏水性得到明显改善。系统考察了酯交换反应的条件对改性材料的吸油性能影响,得到优化的改性条件:反应温度为90℃,催化剂浓度为1.5g/m L,酯化剂体积分数为20%,反应时间为6h。改性后水稻秸秆的吸油倍率为9.71g/g,吸水倍率为0.51g/g。对改性前后的材料进行BET、XRD和FTIR表征,发现水热处理可以显著改善材料的孔结构,扩大其孔径;酯交换改性材料的结晶度降低和乙酰基特征峰的出现,说明水稻秸秆确实发生了酯交换反应。
王磊刘昌见
关键词:水稻秸秆水热
共17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