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
- 作品数:14 被引量:48H指数:5
- 相关作者:范继增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更多>>
- 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主义法之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08年
- 国际人权法是国际部门法,旨在尊重、促进和保护所有人的人权,而国际人道主义法则是国际法最古老的分支之一,旨在为冲突中的受难者提供最低限度的人道主义保护。两者虽然存在着某些交融之处,但是却在思想、历史渊源、适用范围和实施机制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这是两个无法相互涵盖的法律体系。随着历史的演进,国际人权法与国际人道主义逐渐显现出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趋势。
- 孙萌
- 关键词:国际人权法国际人道主义法
- 论跨国公司中的人权保障
- 2010年
- 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人员、资金和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自由的流动。同时,基于所秉承的"利益最大化"和"全球资源优化配置"的理念,跨国公司的影响性逐渐遍布了全世界。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跨国公司在追求自身利润的过程中不断地对其公司的员工、所处的东道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因此,规范跨国公司的行为,减少跨国公司的人权侵害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
- 范继增
- 关键词:跨国公司人权社会责任
- 人的主体性、德性与法的现代性被引量:4
- 2006年
- 在对现代性共同承诺的意义上,德性标志着一个社会对现代性的可欲度和可能性。没有承载现代法治生活的德性,便不可能有法的现代性,而现代德性又源自人的主体性。因此,人的主体性的建构、德性承诺的形成、理性方法的掌握构成了当下中国法的现代性的三大主题。
- 齐延平
- 关键词:主体性德性法律
- 论孟子的民本思想
- 在中国思想史上,许多思想家继承、发挥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极力崇尚孟子浩然之气的精神境界,赞扬孟子“泰山岩岩之气象”。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赞扬孟子的浩然之气较北宫黝、孟施舍的培养勇气是百倍刚强伟大...
- 王其俊孙萌
- 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与中国人权教育的开展被引量:6
- 2009年
- 建立普遍的人权文化,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实现,是联合国许多文件宣示的人权教育目标,也是所有国家和人民共同肩负的使命。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有助于促进人权的普遍尊重和遵行,也具有重要的道义、法律和文化基础。国内和国际社会的全体成员应当积极开展人权教育,并借助其他必要措施,促进普遍人权文化的建立。在这一领域,中国政府和民间力量应该也能够作出重要的贡献。
- 班文战
- 关键词:人权人权文化人权教育
- 紧急状态下人权克减与保障的欧洲标准和实践被引量:5
- 2010年
- 欧洲人权机关对紧急状态下人权的保障主要是围绕着《欧洲人权公约》第15条所确立的标准进行的实践。该条不仅规定了紧急状态的概念,还规定基本权利不得克减、克减措施与紧急状态相称、禁止歧视、与其他国际义务相一致等实质性要件和履行国际通知的形式要件,从而对国家宣布紧急状态和行使克减权作出了严格的限制。欧洲人权机关适用公约第15条的实践不仅为紧急状态下的人权提供了有效的救济和保障,而且对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 孙萌
- 关键词:紧急状态人权保障
- 近代中国民法变迁中的诚信原则被引量:1
- 2005年
- 诚实信用原则在现代法律生活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倡导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今日中国,重新审视与探讨近代中国民法诚信原则的沿革与发展,必将为诚信在民事立法领域的构建提供历史鉴镜。
- 韩冰
- 关键词:民法诚实信用原则《大清民律草案》法律原则
- 我国信访制度救济功能的有效性问题被引量:10
- 2009年
- 近日,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和国家信访局研究室联合举办了以"信访、法治、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研讨会。本刊从学术研究的角度选发部分与会代表的发言,希望通过讨论深化对新时期我国信访工作规律的认识。
- 班文战
- 关键词:信访制度救济
- 论联合国的国际责任能力被引量:1
- 2006年
- 联合国的国际责任能力是其享有国际人格的法律结果。尽管联合国仅具有有限的国际人格,但是这并不必然对其责任能力形成限制。作为国际法主体,联合国完全能够独立地为其不法行为承担国际责任。
- 孙萌
- 关键词:国际人格
- 中国传统契约制度新探——以契约自由观念为视角的解读被引量:5
- 2008年
- 从西周至清末,中国传统契约制度形成了独具特色并高度发达的制度体系,但中国传统契约在缔约形式方面、缔约主体方面和契约内容等方面受到重重羁绊与束缚,从而无以养成负载现代契约精神的契约自由原则。但中国传统契约注重缔结契约双方的"和同"原则,蕴含了契约自由思想的质素,与近代西方民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潜在契合,为近代中国民法继受契约自由原则提供了本土资源支持。
- 韩冰
- 关键词:契约自由原则